亞瑟•克里斯托弗•本森《追隨本心:回蕩世紀的劍橋哲思》(4)

朋友,你為何緘默了?

多年前,我有一位無所不談的好友。我們可以談論書籍、人物趣事、地域風情、事件影響與思想深度等方面的話題。大學畢業之後,他改變了許多。他受到了一些影響——具體的影響,我不便明說。我逐漸意識到,再次遇見他的時候,再也很難與他進行坦率的交流了。我想,他可能是對很多事情抱有一定的成見吧。要是談到某件事情,他會說自己不喜歡八卦;若是某人的名字被提及,他會說此人是他的朋友,所以不想進行評論;若是某個想法被提出來,他會說,顯然這個想法在他眼中是神聖的,不容他對此進行任何討論。他這樣說的時候並沒有顯得語氣唐突,而是相當的謙和。因此,我們的交流完全失去了以往的坦誠。但對我來說,談話的樂趣卻完全在於此。可能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會慢慢逝去的吧。我覺得,我們對彼此的尊敬沒有任何改變,我毫無保留地信任他。若是需要的話,我會毫不猶豫地向他提供幫助,一定會盡力地給予滿足。我想,遇到相同的情形,他也會這樣做的。

但是,談話、討論與發言的自由隨和的感覺早已不見蹤影,因為害怕觸碰到他的情感與敏感的神經。

我說這些,並不是為了說明自己仍保持著一顆開明的心境。我甚至願意準備相信,在此事上,他是處於正確的一方,而我則是錯誤的。我並不質疑任何人有那樣做的權利,所以,真正的問題不在於我們該在哪個層面上將事物神聖化,而是在於我們在何種程度上有權利要求別人對此保持沈默,讓別人同樣覺得這是神聖的。問題關鍵在於,人們是否在這個過程有所得失,抑或牢牢地抱住自己的一個觀點,始終無法去認同別人,或因任何反對的聲音而倍感痛苦。

當然,這純粹是如何對事物進行界定的問題。誰也不敢說自己所抱有的信念、感想或是觀點都是十分神聖的,不允許他人對此有所質疑或是進行討論。我所疑惑的是,將自身所持的觀點看得那麽神聖,然後要求其他人都不準對此反駁或質疑,這種做法是否明智呢?這個世上,很多事情都只是我們主觀上的一己之見罷了。世上一些最為美好的東西,諸如宗教、美感與情感都屬於這一類性質的。一些人可能對某些觀點抱著深沈且不可動搖的信念,可能真心希望別人能分享他們心中的這些信念。但是,畢竟這些信念只是個人從人生閱歷演繹出來的想法而已,他人可能會有不同的人生經歷,就會有不一樣的人生觀感。

在我看來,倘若所有人都認為自己是絕對正確的,那麽進步就無從談起了。討論某個觀點的時候,我更傾向於給任何反對聲音一種支持,想聽到任何合理的反對意見。這種反對的意見可能讓我信服,改變我之前觀念,但我絕不讚同交流中任何的支配與操縱。我想,無論在任何話題上,在人生早年就將自身所有的觀點打包封存起來,不願再作任何改變與增添,這算不上是一件讓人歡喜的事情。真正的堅持,並非去固守一個觀點,而是在看到道理擺在眼前,隨時準備去作出改變。

過去,那位朋友跟我說的很多話都是極為真實且富有意義的。我能明白他的觀點,也知道他那樣說是有道理的。但是,倘若人們不願意作出妥協,是很難真正獲得全面的視野。我記得曾與一位朋友發生過爭論,當時彼此的立場都很堅定。我對他說:“我並不讚同你的觀點。要是你能深入解釋的話,也許,我會另有一番看法。”“不,”他說。“我無法去加以解釋。在我看來,這些觀點都是無可置疑的。它們是如此之神聖,我甚至都不想向那些沒有與我分享這一信念的人訴說。在這個話題上發表自己的想法,我覺得是一種褻瀆的行為。”

在我看來,他這樣說就故意將談話中的坦誠都抹殺了。他似乎深信,人與人之間是無法進行經驗的交流。我們必須要承認一點,人生尚有許多深沈宏大的莫測與神秘有待挖掘。每個人的閱歷都是有限的。要想獲得真正的內涵,唯一的希望就是不要以自己的標準來衡量世間萬物,而要看到別人到底是如何做出他們衡量的標準。讓我獲益匪淺的人,基本都是那些心智清明,願意傾聽別人的觀點,坦誠地說出心中所想的人。急躁、鄙視甚至嘲諷都是阻礙彼此進行友好談話的障礙。對交流真正有所幫助的,是雙方真摯的憐憫之心,認可對方有不同意自己觀點的權利。

當然,肯定有人會說:“喔,要是某人對一個信念的感受十分強烈,那麽他就應該語氣強硬地表達出來,這是贏得道德制高點的做法。”我對此不敢茍同。也許,一顆軟弱的心在某時沿著堅強意志的道路前行,能夠有所獲益。但是人生與進步的真諦在於,我們可能在某個時刻獲得屬於自身真正的觀點,而不是全盤地接受別人的觀點。

所以,我覺得,要是某人發現自己對反對的聲音越來越不耐煩,每當遇到的時候就想將持不同意見者斥之為愚蠢或不敬,覺得自己越來越容易感到震驚,那麽,他不應該覺得這是一種堅守原則的信號,相反,這可能是他失去與人友愛與基督教徒憐憫之心的前兆。教條主義帶來的危害是巨大的,讓彼此慢慢疏遠,讓人退守到個人的思想堡壘之中。這樣做給人帶來極大的災難,眼前所得的一時利益並不能失去的東西相提並論。

但是,有人又會說,努力讓自己擁有更為寬廣的憐憫之心,難道不會弱化果敢與決心嗎?答案是:絕對不會!無論何時,表現出騎士般的風度,這才是個人力量最為優雅的體現。對自身力量毫無感覺的時候,就是其力量最為強大的時刻。一旦我們意識到到可以讓別人順從自己的意願,讓他們閉口緘默,讓他人服服帖帖,此時,我們正深陷可怕的誘惑之中。這個誘惑的微妙之處,在於讓我們意識到自身純潔、高尚的動機。我們可能會采取果斷堅決的行動去抵制這種誘惑。若是我們強迫別人服從,最好還是要給出自己的理由。有時,若不得不要求別人去順從自己,最好也要認識到,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別人發自內心的服從,而不是嘴上的唯唯諾諾。

還有,要是這種“自我禁閉”的思想盛行,這將給彼此間真摯的關系帶來莫大的傷害!在此,我並不是指那些“熟人”——與他們相處的時候,我們必然要有所謹慎。但即便對“熟人”而言,這種思想帶來的傷害也是無法估量的。我想,彼此間越來越親密的時候,就該敞開心扉,坦誠相待,這有益於所有人。遇到一位可以讓自己拋開所有姿態與做作的朋友,不理會這些成人社會禮節,無話不談,把酒言歡,言及心中所想,談及心中所憂,這是怎樣的一種快慰呵!讓人毫無拘束、放開心胸的人具有一種神奇的力量,能將他人最好的一面激發出來。誰也不願意生活在一個虛偽的世界裏。我們展現的謹慎與羞怯,只是遠古那個充滿戰爭與敵意時代的殘存而已。那時的人們出於原始的恐懼感,不敢說出內心真實的想法。對年輕人來說,某種程度的緘默是必需的。因為年輕人有時要比老年人更容易“口不留情”,喜歡挖苦別人,舉止還不夠成熟。當人的年齡越來越大的時候,最好試著慢慢地褪去偽裝的羞怯與自私的謹慎,卸下對別人的提防,活得就會更加開心舒暢。


某個晚上,我與一位名人坐在一起。他很有禮貌,顯得很友善,但卻不願意說些真誠的話語。也許,他覺得我將話題轉移到個人信仰或是觀念問題的做法,是十分魯莽且唐突的。但這些都只是自己的猜想!他從不談及個人的喜好,也不說一些坦率的話。所以,我感覺自己就像坐在一尊精美的雕像旁,雕像是由堅實的大理石做成的。晚餐後,我遇到另一位名人。好運最終還是降臨到我頭上。我與他就如何平衡社交與獨處這一問題進行了有趣的交談。期間,我們言談甚歡。他說了很多讓我耳目一新、極富魅力的話,讓我獲益匪淺,這些都是我希望去銘記的。他並沒有讓我感覺自己人微言輕,或是他與我交談似乎是給我榮耀的印象。他只是讓我覺得很和藹,能夠用極富魅力的語言坦誠地分享自己的信念與經歷。我覺得他與我同道中人,彼此都走在朝聖的旅途之上。他也深知,這是一段極為有趣、奇妙、充滿歡樂與神秘的旅程,希望以驚奇的閱歷、無盡的希望以及強烈的欲望來掩埋路途的冗長乏味。遇人則滿懷歡欣,坦率,不留猜忌,也不急於張揚自己的個性,這才是獲得真正影響力的秘密所在。

Views: 7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