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交通部觀光局·生態旅遊(8)

第六章·生態旅遊一般性規範實例

實例一:太魯閣國家公園生態保育守則

(一)防範森林火災:

勿焚燒草木、引火整地
勿丟棄菸蒂、焚燒冥紙、燃放鞭炮
勿引火烤肉、舉行營火晚會

(二)野生動物的保育:

不購買山產,使野生動物遭捕獵
不捕捉、購買或干擾野生動物
不購買、陳列標本及皮、毛骨角
不放生動物、攜帶寵物,可免原生動物受外來種干擾、帶來寄生蟲、傳染病等。

(三)植物的保育:

不攀折花木
不購買、陳列奇木或植物標本
不任意刻削樹木

(四)維護生態環境:

不將車輛開進規定以外之地區
不大聲暄鬧,不大聲播放收錄音機、放鞭炮

(五)響應淨山運動

減少攜帶無法腐化之污染源,如玻璃罐、保麗龍
儘量攜帶可重覆使用之容器(如:水壺)或雨衣
不在溪流洗濯油污器皿或使用清潔劑
不隨地丟棄果皮、紙屑、污物
不任意設置紀念碑、牌、神壇與祭神設施
不在岩石、樹木、標示牌、公共設施上噴刻文字或圖形

(六)不撿、採、買賣、陳列石筍、鐘乳石、奇岩異石等

(資料來源: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中橫沿線據點導遊解說手冊)


實例二:玉山國家公園遊客守則

1. 山區路況不穩定,易有落石或坍方發生,請勿在落石區或崩塌地等危險處逗留或拍照。

2. 夏季午後多陣雨或濃霧,冬季路面容易結冰打滑,請小心駕駛、減速慢行!

3. 公路沿線常有台灣獼猴或帝雉、藍腹鷳等動物出沒,小心行車並請勿餵食。

4. 每年六至十一月為虎頭蜂繁殖期,易受驚螫人,請小心。

5. 登山健行請備妥足夠登山裝備及糧食,並依規事先辦理入山入園申請。

6. 登山嚴禁脫隊獨行及擅離步道、抄捷徑,並勿沿途逗留。

7. 山區水源缺乏,請節約用水。炊煮時請小心用火,以免發生森林火災。

8. 請勿亂丟垃圾並將垃圾帶下山。

9. 建議您至園區旅遊時,能攜帶望遠鏡、筆記本、以及一顆關懷的心來觀賞沿線大自然的一切,留下美好的回憶。

10.請謹守「除了足跡,什麼都不留;除了照片,什麼都不取。」之野外活動原則,共同維護大自然環境,為後代子孫留下一片淨土。

(資料來源: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實例三:山岳生態旅遊規範

我國傳統文化中有一個很高的境界──天人合一,以現代的觀念來看,就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藝術,然而事實上大部分人多由於生活趨向都市化的原因,已經疏離自然環境,不知道怎麼回歸自然的知識與能力了。

其實從事山岳生態旅遊就是回歸自然的一種方式,而其中保護山岳的自然環境,維持山岳環境美麗的自然原貌,就是應用正確的山野活動知識,在山岳環境裡安全進出,傳承來去自如的能力,達到天人合一的理想,人與山合為一體不就是成「仙」了嗎?

從事山岳生態旅遊,最重要的是減少對山岳自然生態的衝擊,在山岳生態旅遊較發達的先進國家,已經逐漸發展出「低衝擊性登山」的觀念,也大致建立了一些共識的規範,可以做為我國發展山岳生態旅遊的參考。

在離家外出從事山岳生態旅遊之前,做好一個完整的旅遊安全計畫是最重要的基礎,因為只有安全無虞的人才會行有餘力去注意生態環境,一旦需要緊急避難的逃生過程中,就難免會做出破壞環境的行為了。

從事山岳生態旅遊活動也免不了要有衣、食、住、行的基本民生需求,其中行進間的動作是否適當,是最容易影響環境品質的因素之一。因此在行進時就要注意幾項應該遵守的規範:

l 行走既有的路徑上,避免再任意走出新的路徑,減少破壞的面積。

l 在草原現成的路徑上,走成一路縱隊,不要多人平行,造成路徑變寬的破壞。

l 行經沒有路徑的地區,步履要輕,減少對地表或植被的傷害。

l 如果是沒有路徑的植物區,就分散著走,不要成一路縱隊,減少對植物的傷害。

l 行進間不要隨意亂丟垃圾。

l 盡量不要留下非必要的標記。

l 如果碰到鬆動的石塊,就將其調穩或移走。

l 不要亂動考古遺蹟的物品,或造成破壞的踐踏行為。

l 不要為了行進方便,而任意改變地貌或自然結構。

l 不要任意攀折花木,可以用攝影的方式將美景記錄下來永久保存。

l 在山野地區宿營時,要盡量選擇指定的營地,或是較光禿的地方,避免在草地或有植被的地方紮營。不要隨意挖掘營溝造成表土的破壞。

l 炊煮食物要自備爐具與燃料,不要撿拾柴木燒灶,絕對不可以砍伐活的樹木來燒柴。

l 保持水源的潔淨,這也是山岳生態旅遊中最重要的禁忌:

l 洗滌物品時要遠離水源,不要直接在溪流裡洗滌物品。

l 不可以將食物殘渣任意倒進溪流或湖泊的水體裡。

l 避免使用會破壞自然生態的洗潔劑。

l 將垃圾帶下山,帶上山的食物愈簡單則所產生的垃圾就愈少。

注意排泄物的處理,盡量在公共廁所或指定的場所解決排泄的問題,萬不得已就要選擇遠離路徑和紮營地區,並且離開水道至少五十公尺以外的地方解決。如果是低海拔的森林與含有有機土壤的地區,可以挖掘小土洞掩埋排泄物,但是也要與路徑、營地、水源保持一定的距離。

還有很重要的是要尊重當地生活圈的傳統文化與風俗習慣,切記旅遊者都是外來的客人,在當地生活的人已經有相當久遠以來與當地環境互動的經驗,如果沒有確實的研究,不要任意干擾當地的生活模式。(資料來源:黃德雄撰)



實例四:賞鳥守則

我們深切地體認當人們設法去接近野生鳥類時,不論是善意的或惡意的,都會對野生鳥類產生某種程度的負面影響,我們不希望自己的賞鳥行為給鳥類帶來傷害,所以呼籲愛好大自然的朋友們,願我們在野外時能謹守以下的守則:

賞鳥最重要的是一顆心:尊重生命與敬畏自然的心。

遇見鳥類正在築巢或育雛,切記「只可遠觀不可近看」的原則,保持適當觀賞距離,以免干擾了親鳥的繁殖,甚至導致親鳥棄巢,幼雛死亡。

拍攝野生鳥類應採自然光,不可使用閃光燈,以免驚嚇牠們。


有些鳥類生性害羞,行為隱密不易觀察,但我們不可使用不當的方法促使其現身,例如播放鳥鳴錄音帶、丟擲石頭等。


不可過分追逐野生鳥類。有些野鳥可能因為氣候因素、或體能衰弱而暫時停棲某一地區,此時牠們亟需休息調養,賞鳥者的逼近與追逐,可能導致其步向死亡之途。


發現特別鳥種棲息於某地,或正在育雛時,請「守口如瓶」,且謹記不干擾原則;不要告知的對象包括野鳥保育者,以避免過多的干擾帶給鳥類傷害。


一群賞鳥者共同活動時,請遵守領隊的指導,以避免影響鳥類的安全。

不可為了便於觀察或攝影而隨意攀折花木,破壞野鳥棲地之植被生態。

請尊重鳥類的生存權,不要採集鳥蛋,捕捉野鳥。


不飼養野生鳥類或放生進口鳥類,以免破壞生態平衡,影響了鳥類生存。


賞鳥—賞自然界中野生鳥類,不賞籠中鳥。


賞鳥人不要只是單純的賞鳥、愛鳥,而應盡心力來保育鳥類生存所必須的環境;不要忘記鳥類需要的棲息環境是整體性的。


賞鳥人看到非法張掛的鳥網,應盡快向主管機關告發取締。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野鳥學會)


實例五:賞螢守則

每年的4到6月是台灣賞螢最佳的時節,為了避免干擾螢火蟲生態及保護自己的安全,有些事項是大家需要注意的:

1. 賞螢時宜著長褲、運動鞋或登山鞋,切勿穿著拖鞋或涼鞋,以免足部受傷或遭蛇蟲咬傷;如果步道間有芒草,應穿長袖衣服,並可依個人需求於手腳等外露部位塗抹防蚊液,預防蚊蟲叮咬。

2. 準備前方罩有紅色臘紙(紅色玻璃紙)的手電筒、5到10倍的放大鏡、軟鑷子或長筷,至於觀察容器可用透明小玻璃瓶或透明觀察盒、寶特瓶等製作以利觀察。

3. 觀察螢火蟲可以用手或軟鑷子捕捉停在枝葉上的成蟲來觀察,或是以軟鑷子或長筷撿拾在地面上活動的幼蟲觀察,由於螢火蟲身體軟弱,因此在捕捉時需格外小心不要過於用力而傷到螢火蟲;在觀察完畢後就將幼、成蟲放回原棲息地,由於成蟲壽命極短,千萬不要把螢火蟲抓回家以免造成螢火蟲的死亡。

4. 其他注意事項:

(1) 夜間賞螢以安全為首要注意事項,原則上以選擇安全易走的路段為主,例如台北的虎山溪,最好有2到3人以上同行,切忌單獨上山賞螢,最好是參加國家公園或相關團體舉辦的賞螢活動。

(2) 晚春、夏秋之交時的山區蛇類出沒頻繁,賞螢時需注意身旁有無蛇類或是利用捕蟲網、樹枝打草驚蛇,避免受到蛇類攻擊。

(3) 為了安全,賞螢應避免涉足路陡、水深或是多落石之處,減少發生危險的機會。

(4) 手電筒照明以可見到路徑為原則,為減少干擾螢火蟲發光,應在燈罩上塗紅色顏料或貼一層紅色玻璃紙(紅色臘紙)。在取螢觀察時應將手電筒熄滅。

(5) 於月圓和大雨的夜晚都不適合賞螢,因為在月圓時螢火蟲的活動較不頻繁,而下雨時螢火蟲則不喜歡活動,另外下雨時道路濕滑容易滑倒造成危險。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

Views: 12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