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眼中的中國人和中國人眼中的外國人,同是大家感興趣的話題。因為從異族的角度,往往容易發現本民族習焉不察的東西。

大學4年中,我有3年半的時間與留學生住在一起,頗為有趣地體味到這不同膚色、不同語言、不同文化的人與人之間的差異。

認真的日本人日本人的做事認真與刻板,在世界上是有名的。與我同居一室的W君有件小事便頗能說明問題。

一天半夜,我被一陣“哢嚓、哢嚓”的按快門聲吵醒,發現W君正舉著相機對著紗窗上的一只蟬照個不停。

“三更半夜你幹嗎呢?”我不無慍惱地問。

他用食指擋住撅起的嘴唇,示意我別吵,然後小聲說:“快起來看吧,蟬正脫殼呢!”我很不以為然:“這有什麽好看的!”聽了這話,他倒是放下了相機,一本正經地問:“你看過蟬脫殼?”“沒有。”

他便不再理我,轉身又盯著那只蟬,每隔上三五分鐘,就“哢嚓”一張。大約過了半個小時左右,蟬脫完了殼,W君興奮得像個孩子似的對我說:“本人記錄下了蟬脫殼的全過程,我很可能是記錄這一過程的第一個日本人!”我被他的情緒感染,也有幾分興奮。我忽然覺得,這午夜的“兒戲”,雖然與我們學的哲學專業關系不大,倒可能與戰後日本的迅速崛起有某種內在的聯系呢。

“什麽時候去?”在我以往的印象中,許多外國人講究客套,慣於寒暄,而實際接觸起來也不盡然。

一次,有位中國學生對法國同窗說:“有空到我家來玩!”這或許只是咱們中國人告別時隨口說的一句話,不想那位已經準備走開的法國同學馬上轉回身來,熱情地回應道:“我很高興到你家裏去,什麽時候去?”中國學生顯然缺乏準備,虛應了一句:“哪天再說吧。”

“哪天?明天行嗎?”法國同學又問。

法國同學又問。

“明天恐怕不行。”中國同學答。

“明天到底行還是不行?”法國同學窮追不舍,臉上始終掛著誠懇的微笑。

“明天不行。”中國同學已面有難色。

“那麽後天吧?”“那就後天吧。”無奈的回答。

這是一件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小事。我們畢竟在“模模糊糊”、“模棱兩可”中生活慣了,突如其來的“較真”不免讓我們措手不及。我發現多數國外留學生是避免使用諸如“也許”、“大概”、“差不多”之類模糊詞語的,這是否反映了一種直率、認真、誠實的處世態度呢?耐人尋味的致謝記憶中有兩次接受致謝使我銘心刻骨。

一次是我在足球比賽中受傷,撕裂了大腿肌肉,疼痛難忍,夜不能寐。大約後半夜兩點左右,我的房門被輕輕叩響,一位瘦削斯文的英國同學出現在門口,手中拿著一個精致的小木盒。他用還不熟練的漢語對我說:“很對不起,這麽晚來打攪你。我剛從外面回來,聽說你受了傷,我想你現在一定很難受。這裏有一盒我從英國帶來的專治肌肉撕裂的藥,效果不錯,請你試試吧。”

盡管他的發音不準,講的也並不流利,可在我聽來,卻是世界上最美妙最動人的表達。我不知如何表達內心的感受,只是機械地重覆著“謝謝!謝謝!”不想這位英國“紳士”在感動之上又給了我新的感動,他說:“其實,我應該謝謝你。”

“為什麽?”我萬分不解。

他似乎有些激動地說:“因為,你是第一個不問價錢接受我幫助的中國人。”

說完,便帶著十足英國式的自豪與滿足轉身走了,留給我一個全新的“致謝觀”和對人生、金錢、社會的深深思考。

另一次接受致謝則是使人尷尬和慚愧的。”“在宿舍樓門口,一位法國女同學緊隨我之後進入大樓,我馬上拉住門,待她進來後才放手。沒想到這樣一個極平常的舉動卻引來那位女同學十分誇張的致謝。

“這還用謝嗎?”我笑著問。

“當然!當然!”她強調著。

“就為拉了一下門?”我覺得她未免太大驚小怪了。

“也是也不是。”她模糊了一下。

“誰都會這麽做。”我說。

“你說得不對!在商店,在食堂,在許多公共場合,我看到許多人不這樣做,他們一腳把門踢開,或使勁把門推開,然後像小偷一樣閃身進去,不管後面跟上的是老人,還是孩子。可你不是這樣,所以我當然應該謝謝。”

我受到了真誠的感謝,卻絲毫也高興不起來。

Views: 5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