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德勒·《如何閱讀一本書》(21)

第二十一章·閱讀與心智的成長

我們已經完成了在本書一開始時就提出的內容大要。我們已經說明清楚,良好的閱讀基礎在於主動的閱讀。閱讀時越主動,就讀得越好。

所謂主動的閱讀,也就是能提出問題來。我們也指出在閱讀任何一本書時該提出什麼樣的問題,以及不同種類的書必須怎樣以不同的方式回答這些問題。

我們也區分並討論了閱讀的四種層次,並說明這四個層次是累積漸進的,前面或較低層次的內容包含在後面較高層次的閱讀裏。接著,我們刻意強調後面較高層次的閱讀,而比較不強調前面較低層次的閱讀。因此,我們特別強調分析閱讀與主題閱讀。因為對大多數的讀者來說,分析閱讀可能是最不熟悉的一種閱讀方式,我們特別花了很長的篇幅來討論,定出規則,並說明應用的方法。不過分析閱讀中的所有規則,只要照最後一章所說的略加調整,就同樣適用於接下來的主題閱讀。

我們完成我們的工作了,但是你可能還沒有完成你的工作。我們用不著再提醒你,這是一本實用性的書,或是閱讀這種書的讀者有什麼特殊的義務。我們認為,如果讀者閱讀了一本實用的書,並接受作者的觀點,認同他的建議是適當又有效的,那麼讀者一定要照著這樣的建議行事。你可能不接受我們所支持的主要目標—也就是你應該有能力讀得更透徹—也不同意我們建議達到目標的方法—也就是檢視閱讀、分析閱讀與主題閱讀的規則。(但如果是這樣,你可能也讀不到這一頁了。)不過如果你接受這個目標,也同意這些方法是適當的,那你就一定要以自己以前可能從沒有經歷過的方式來努力閱讀了。

這就是你的工作與義務。我們能幫得上什麼忙嗎?

我們想應該可以。這個工作主要的責任在你—你要做這所有的事(同時也獲得所有的利益)。不過有幾件關於目標與手段的事情還沒談到。現在就讓我們先談談後者吧!

※ 好書能給我們什麼幫助

“手段"(means)這兩個字可以解釋成兩種意義。在前面的章節中,我們將手段當作是閱讀的規則,也就是使你變成一個更好的閱讀者的方法。但是手段也可以解釋為你所閱讀的東西。空有方法卻沒有可以運用的材料,就和空有材料卻沒有可以運用的方法一樣是毫無用處的。

以“手段”的後一種意思來說,未來提升你閱讀能力的手段其實是你將閱讀的那些書。我們說過,這套閱讀方法適用於任何一本,以及任何一種你所閱讀的書—無論是小說還是非小說,想像文學還是論說性作品,實用性還是理論性。但是事實上,起碼就我們在探討分析閱讀與主題閱讀過程中所顯示的這套方法並不適用於所有的書。原因是有些書根本用不上這樣的閱讀。

我們在前面已經提過這一點了,但我們想要再提一遍,因為這與你馬上要做的工作有關。.如果你的閱讀目的是想變成一個更好的閱讀者,你就不能摸到任何書或文章都讀。如果你所讀的書都在你的能力範圍之內,你就沒法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你必須能操縱超越你能力的書,或像我們所說的,閱讀超越你頭腦的書。只有那樣的書能幫助你的思想增長_除非你能增長心智,否則你學不到東西。

因此,對你來說最重要的是,你不只要能讀得好,還要有能力分辨出哪些書能幫助你增進閱讀能力。一本消遣或娛樂性的書可能會給你帶來一時的歡愉,但是除了享樂之外,你也不可能再期待其他的收獲了。我們並不是反對娛樂性的作品,我們要強調的是這類書無法讓你增進閱讀的技巧。只是報導一些你不知道的事實,卻沒法讓你增進對這些事實的理解的書,也是同樣的道理。為了訊息而閱讀,就跟為了娛樂閱讀一樣,沒法幫助你心智的成長。也許看起來你會以為是有所成長,但那只是因為你腦袋裏多了一些你沒讀這本書之前所沒有的訊息而已。然而,你的心智基本上跟過去沒什麼兩樣,只是閱讀數量改變了,技巧卻毫無進步。

我們說過很多次,一個好的讀者也是自我要求很高的讀者。他在閱讀時很主動,努力不懈。現在我們要談的是另外一些觀念。你想要用來練習閱讀技巧,尤其是分析閱讀技巧的書,一定要對你也有所要求。這些書一定要看起來是超越你的能力才行。你大可不必擔心真的如此,只要你能運用我們所說的閱讀技巧,沒有一本書能逃開你的掌握。當然,這並不是說所有的技巧可以一下子像變魔術一樣讓你達到目標。無論你多麼努力,總會有些書是跑在你前面的。事實上,這些書就是你要找的書,因為它們能讓你變成一個更有技巧的讀者。

有些讀者會有錯誤的觀念,以為那些書—對讀者的閱讀技巧不斷提出挑戰的書籍—都是自己不熟悉的領域中的書。結果一般人都相信,對大多數讀者來說,只有科學作品,或是哲學作品才是這種書。但是事實並非如此。我們已經說過,偉大的科學作品比一些非科學的書籍還要容易閱讀,因為這些科學作者很仔細地想要跟你達成共識,幫你找出關鍵主旨,同時還把論述說明清楚。在文學作品中,找不到這樣的幫助,所以長期來說,那些書才是要求最多,最難讀的書。譬如從許多方面來說,荷馬的書就比牛頓的書難讀—盡管你在第一次讀的時候,可能對荷馬的體會較多。荷馬之所以難讀,是因為他所處理的主題是很難寫好的東西。

我們在這裏所談的困難,跟閱讀一本爛書所談的困難是不同的。閱讀一本爛書也是很困難的事,因為那樣的書會抵消你為分析閱讀所作的努力,每當你認為能掌握到什麼的時候又會溜走。事實上,一本爛書根本不值得你花時間去努力,甚至根本不值得作這樣的嘗試。你努力半天還是一無所獲。

讀一本好書,卻會讓你的努力有所回報。最好的書對你的回饋也最多。當然,這樣的回饋分成兩種:第一,當你成功地閱讀了一本難讀的好書之後,你的閱讀技巧必然增進了。第二—長期來說這一點更重要—一本好書能教你了解這個世界以及你自己。你不只更懂得如何讀得更好,還更懂得生命。你變得更有智慧,而不只是更有知識—像只提供訊息的書所形成的那樣。你會成為一位智者,對人類生命中永恒的真理有更深刻的體認。

畢竟,人間有許多問題是沒有解決方案的。一些人與人之間,或人與非人世界之間的關系,誰也不能下定論。這不光在科學與哲學的領域中是如此,因為關於自然與其定律,存在與演變,誰都還沒有,也永遠不可能達到最終的理解,就是在一些我們熟悉的日常事物,諸如男人與女人,父母與孩子,或上帝與人之間的關系,也都如此。這事你不能想太多,也想不好。偉大的經典就是在幫助你把這些問題想得更清楚一點,因為這些書的作者都是比一般人思想更深刻的人。

※ 書的金字塔

西方傳統所寫出的幾百萬冊的書籍中,百分之九十九都對你的閱讀技巧毫無幫助。這似乎是個令人困惱的事實,不過連這個百分比也似乎高估了。但是,想想有這麼多數量的書籍,這樣的估算還是沒錯。有許多書只能當作娛樂消遣或接收資訊用。娛樂的方式有很多種,有趣的資訊也不勝枚舉,但是你別想從中學習到任何重要的東西。事實上,你根本用不著對這些書做分析閱讀。掃描一下便夠了。

第二種類型的書籍是可以讓你學習的書—學習如何閱讀,如何生活。只有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甚或萬分之一的書籍合乎這樣的標準。這些書是作者的精心傑作,所談論的也是人類永遠感興趣,又有特殊洞察力的主題。這些書可能不會超過幾千本,對讀者的要求卻很嚴苛,值得做一次分析閱讀—一次。如果你的技巧很熟練了,好好地閱讀過一次,你就能獲得所有要獲得的主要概念了。你把這本書讀過一遍,便可以放回架上。你知道你用不著再讀一遍,但你可能要常常翻閱,找出一些特定的重點,或是重新復習一下一些想法或片段。(你在這類書中的空白處所做的一些筆記,對你會特別有幫助。)

你怎麼知道不用再讀那本書了呢?因為你在閱讀時,你的心智反應已經與書中的經驗合而為一了。這樣的書會增長你的心智,增進你的理解力。就在你的心智成長,理解力增加之後,你了解到—這是多少有點神秘的經驗—這本書對你以後的心智成長不會再有幫助了。你知道你已經掌握這本書的精髓了。你將精華完全吸收了。你很感激這本書對你的貢獻,但你知道它能付出的僅止於此了。

在幾千本這樣的書裏,還有更少的一些書—很可能不到一百種—卻是你讀得再通,也不可能盡其究竟。你要如何分辨哪些書是屬於這一類的呢?這又是有點神秘的事了,不過當你盡最大的努力用分析閱讀讀完一本書,把書放回架上的時候,你心中會有點疑惑,好像還有什麼你沒弄清楚的事。我們說“疑惑”,是因為在這個階段可能僅只是這種狀態。如果你確知你錯過了什麼,身為分析閱讀者,就有義務立刻重新打開書來,厘清自己的問題是什麼。事實上,你沒法一下子指出問題在哪裏,但你知道在哪裏。你會發現自己忘不了這本書,一直想著這本書的內容,以及自己的反應。最後,你又重看一次。然後非常特殊的事就發生了。

如果這本書是屬於前面我們所說第二種類型的書,重讀的時候,你會發現書中的內容好像比你記憶中的少了許多。當然,原因是在這個階段中你的心智成長了許多。你的頭腦充實了,理解力也增進了。書籍本身並沒有改變,改變的是你自己。這樣的重讀,無疑是讓人失望的。

但是如果這本書是屬於更高層次的書—只占浩瀚書海一小部分的書—你在重讀時會發現這本書好像與你一起成長了。你會在其中看到新的事物—一套套全新的事物—那是你以前沒看到的東西。你以前對這本書的理解並不是沒有價值(假設你第一次就讀得很仔細了),真理還是真理,只是過去是某一種面貌,現在卻呈現出不同的面貌。

一本書怎麼會跟你一起成長呢?當然這是不可能的。一本書只要寫完出版了,就不會改變了。只是你到這時才會開始明白,你最初閱讀這本書的時候,這本書的層次就遠超過你,現在你重讀時仍然超過你,未來很可能也一直超過你。因為這是一本真正的好書—我們可說是偉大的書—所以可以適應不同層次的需要。你先前讀過的時候感到心智上的成長,並不是虛假的。那本書的確提升了你。但是現在,就算你已經變得更有智慧也更有知識,這樣的書還是能提升你,而且直到你生命的盡頭。

顯然並沒有很多書能為我們做到這一點。我們評估這樣的書應該少於一百本。但對任何一個特定的讀者來說,數目還會更少。人類除了心智力量的不同之外,還有許多其他的不同。他們的品味不同,同一件事對這個人的意義就大過對另一個人。你對牛頓可能就從沒有對莎士比亞的那種感覺,這或許是因為你能把牛頓的書讀得很好,所以用不著再讀一遍,或許是因為數學系統的世界從來就不是你能親近的領域。如果你喜歡數學—像達爾文就是個例子—牛頓跟其他少數的幾本書對你來說就是偉大的作品,而不是莎士比亞。

我們並不希望很權威地告訴你,哪些書對你來說是偉大的作品。不過在我們的第一個附錄中,我們還是列了一些清單,因為根據我們的經驗,這些書對許多讀者來說都是很有價值的書。我們的重點是,你該自己去找出對你有特殊價值的書來。這樣的書能教你很多關於閱讀與生命的事情。這樣的書你會想一讀再讀。這也是會幫助你不斷成長的書。

※ 生命與心智的成長

有一種很古老的測驗—上一個世紀很流行的測驗—目的在於幫你找出對你最有意義的書目。測驗是這樣進行的:如果你被警告將在一個無人荒島度過余生,或至少很長的一段時間,而假設你有時間作一些準備,可以帶一些實際有用的物品到島上,還能帶十本書去,你會選哪十本?

試著列這樣一份書單是很有指導性的,這倒不只是因為可以幫助你發現自己最想一讀再讀的書是哪些。事實上,和另外一件事比起來,這一點很可能是微不足道的。那件事就是:當你想像自己被隔絕在一個沒有娛樂、沒有資訊、沒有可以理解的一般事物的世界時,比較起來你是否會對自己了解得更多一點?記住,島上沒有電視也沒有收音機,更沒有圖書館,只有你跟十本書。

你開始想的時候,會覺得這樣想像的情況有點稀奇古怪,不太真實。當真如此嗎?我們不這麼認為。在某種程度上,我們都跟被放逐到荒島上的人沒什麼兩樣。我們面對的都是同樣的挑戰—如何找出內在的資源,過更美好的人類生活的挑戰。

人類的心智有很奇怪的一點,主要是這一點劃分了我們心智與身體的截然不同。我們的身體是有限制的,心智卻沒有限制。其中一個跡象是,在力量與技巧上,身體不能無限制地成長。人們到了30歲左右,身體狀況就達到了巔峰,隨著時間的變化,身體的狀況只有越來越惡化,而我們的頭腦卻能無限地成長與發展下去。我們的心智不會因為到了某個年紀死就停止成長,只有當大腦失去活力,僵化了,才會失去了增加技巧與理解力的力量。

這是人類最明顯的特質,也是萬物之靈與其他動物最主要不同之處。其他的動物似乎發展到某個層次之後,便不再有心智上的發展。但是人類獨有的特質,卻也潛藏著巨大的危險。心智就跟肌肉一樣,如果不常運用就會萎縮。心智的萎縮就是在懲罰我們不經常動腦。這是個可怕的懲罰,因為證據顯示,心智萎縮也可能要人的命。除此之外,似乎也沒法說明為什麼許多工作忙碌的人一旦退休之後就會立刻死亡。他們活著是因為工作對他們的心智上有所要求,那是一種人為的支撐力量,也就是外界的力量。一旦外界要求的力量消失之後,他們又沒有內在的心智活動,他們便停止了思考,死亡也跟著來了。

電視、收音機及其他天天圍繞在我們身邊的娛樂或資訊,也都是些人為的支撐物。它們會讓我們覺得自己在動腦,因為我們要對外界的刺激作出反應。但是這些外界刺激我們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像藥品一樣,一旦習慣了之後,需要的量就會越來越大。到最後,這些力量就只剩下一點點,甚或毫無作用了。這時,如果我們沒有內在的生命力量,我們的智力、品德與心靈就會停止成長。當我們停止成長時,也就邁向了死亡。

好的閱讀,也就是主動的閱讀,不只是對閱讀本身有用,也不只是對我們的工作或事業有幫助,更能幫助我們的心智保持活力與成長。

Views: 9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