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天下·東北,一個消失的老地方

作為一個長期生活和工作在東北的浪蕩遊子來說,無時無刻不在關註東北的經濟發展和市場動態。

我記得在2009年左右經濟危機這個詞語開始在中國被廣泛流傳和關注,但是當時並沒有覺得經濟危機和我們有什麽關系,相反我們的生活依然是越來越好。後來才知道,經濟危機之所以影響不到我們小民,是因為我們還不夠資格。

但是我現在可以負責任的說一下,在全國經濟形勢不樂觀的情況下,東北的經濟確實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大到國有重工業企業,小到小市民乃至農民。那麽真不知道現在的情況應該叫經濟危機還是叫經濟變革了。

談到東北經濟,咱們不得不說一下它那輝煌的歷史。

記得張學良日本的顧問曾經在日記裏寫過這麽一句話:“當中國人習慣於每天扛著鋤頭下地幹農活的時候,滿洲人(東北人民)已經習慣每天去工廠上班,然後領取工資了……”而實際上早在1925年奉系軍閥在第三次直奉戰爭勝利後,東北的經濟就已經可以說是堪比江南了。20年代末東北工業化水平已超過長江流域。

可以說在張作霖,張學良時期東北就已經形成了以鋼鐵/煤炭為中心的重工業基地以糧食加工、紡織、食品工業為中心的輕工業體系。

而就在東北易幟之後,人們在廣泛宣傳上海灘的繁華和紙醉金迷時,當時的哈爾濱已經是亞洲第二國際大都市。哈爾濱車站甚至已經可以出售直達歐洲各城市的客票。當時的長春也是亞洲唯一一個比東京還要先進的城市。

偽滿洲國是當時亞洲乃至世界經濟成長最快的“國家”之一。

到1945年,東北工業規模超過日本本土,亞洲第一。

全國解放,中國學習蘇聯,進入蘇聯式計劃經濟,當然這時候對於對於我影響比較大的事件就是闖關東了,解放初期的時候,我們身邊很多的人都開始闖關東,我記得最深刻的一句話就是在電視劇《闖關東》裏面的一句,大概意思是這麽說的:“東北的土地啊,肥的流油,春天在地裏插上一節車轅子,秋天就能長出一駕馬車”。

解放之後的東北采取了飲鴆止渴的發展,從工業和農業兩大方面采取了強盜式鼓勵性的掠奪。可以說是典型的蘇聯式計劃經濟。

隨著經濟的發展,蘇聯式經濟的衰敗,我們很多的經濟學家都無數遍的論述過,在這裏不加贅述。單說近期隨著兩會的召開,東北的經濟淪陷再次成為了大家輿論的焦點,昔日的老工業基地為何現在成為一抔狗屎,為何國家一直喊著的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卻是越扶越弱,以至於現在讓人們看不到任何的希望。

到底是什麽毀掉了我們的共和國“長子”?

現在所有的學者的分析都歸結在一個問題上,那就是東北國企的衰落,經濟被國企吸幹了。

這個說法現在看來貌似是正確的,國企的占比大,市場化的嚴重滯後以及大批僵化的不符合比較優勢的國企扭曲了資源配置。學過經濟的人或者像我們經常關註經濟人的人都知道一點計劃經濟不是資源配置的最好手段,不,應該是說計劃經濟是完完全全的扭曲了正常的資源配置,現在我們知道了市場經濟才是資源配置的最好的手段。

但是是否我們按照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深化市場改革,利用市場的能量重新建立比較有競爭力的市場經濟體制就可以了呢?

簡單的讓資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只是一個東北所需要達到的標準而不是解決問題的手段。那麽我提出一個問題,像東北這樣的重工業基地在中國並不是只有東三省,像我們所熟知的重慶,陜西都是老工業基地,他們有時怎樣完成資源分配的,在這方面我們是否可以從人文,文化等各方面找些原因呢?

作者:樵夫。友情提示:40歲以上人群請在90後陪同下閱讀。(2016.04.03 中國《簡書網》

Views: 5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