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媒體人:建立個人知識體系

我基本上是通過大量閱讀,特別主題閱讀來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主題閱讀具體體現在讀書筆記和思維導圖。

一、我對筆記的要求:

第一步,能把書中的框架和重點都展現出來,或者你用一頁紙能把重點說清楚,就算合格。第一步來說理清結構,歸納重點。

第二步是舍棄對自己無用的部分。

第三部分按自己的理解進行整理, 有時會把導圖按照7W3H的方式從新做一個思維導圖。

第四步用自己的話從新表達出來。

第五步是實踐,然後根據結果進行調整和改進。不斷重復這幾步。

二、建立初步框架:

1、讀過的書,盡可能做成筆記或導圖,筆記放在OneNote裏。導圖放在Mind Manage裏

2、針對不同的主題,建立思維導圖,盡量提練重點,然後在Note或分支中加下註釋或出處。

3、定期整理和匯總,不段調整分支和整體結構。

4、如果有時間的話,最好做成PPT或寫文章,能把所關註的問題,用自己的話給清楚表達出來.

5、不斷重復這個過程。

三、資料補充如果學習的東西是一個專業性比較強的行業。

1、還需要建立自己的專業名詞字典。

2、做資料收集工作,定期整理。

3、針對特定大量閱讀本專業的期刊雜誌和相關資料,提練重點。

4、會記錄所有自己學到的東西和心得。

5、把遇到的問題和處理辦法單獨記錄,定期總結和分析當你完全按照這種方式,針對某方面積累幾個月或一、二年,基本上可以冒充一下專家,而且業內人很難挑出毛病上面所的說東西比較宏觀,還有很多東西沒有說到。

如果目標的制定,建立或加入圈子,合作性學習、更有效的實踐、輔助技能的鍛煉、資料搜索、分類、重復閱讀、閱讀技巧、有效的記錄和表達有些步驟我也正在努力,比如我做筆記的時間很長經常會比閱讀的時間長,歸納整理的能力還需要加強。

我現在就在刻意每天練習,用微博或BLOG來分享每天一本書中第一、二步的內容,實際上對於建立一個知識體系最快最有效的辦法,接著是高端訪談和頂級專家的培訓。

但這二點對於普通人來說基本上無法實現。不過可以折中一下,多請一些業內的專家吃飯,海聊,效果也很不錯。(作者:warfalcon 收藏自《知乎網》

Views: 31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Krásná duše on December 2, 2015 at 10:23am

知識管理

1 起點:咨詢後,選擇一個or幾個滾動的專項信息源(可以是人事物的任何一種);

2 終點:比較後,選擇一種便於自己囤積知識的庫,輕量的如evernote、onenote等筆記,重量的如KM、wiki等系統;

3 驅動:在起點到終點的過程裏,學習km技能,盡你所能的去優化 信息采集過程、篩選過程、記錄保持過程、理解&抽象過程、分類過程、復習&舍棄過程。(唐雷)


廣度與深度

1.我覺得每個人的知識體系是有廣度和深度的,廣度就是你的知識儲存範圍的多少和大小,深度就是你所掌握的某一範圍的知識的程度。比如,你會2們語言,英語和華語,這是廣度,你華語完全掌握聽說讀寫日常交流和英語只會簡單的口語交流,這就是知識範圍的深度。

2.如果你想要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可以從這2方面著手,首先,你現在需要構建知識體系的範圍是哪些,比如你要學習英語,學習管理,學習計算機,學習金融;這是根據你自身的情況去選擇學習的,看你自己想要學什麽。其次,你想把這些知識學到一個什麽程度,比如我希望我的英語可以達到4級水平,6級水平還是雅思托福的水平,看你自身的能力希望去達到的程度;

3.然後你就可以構建適合自己的知識體系了,當然,等到你學習到一定程度,很多知識是融會貫通的,比如,你在看英語版金融報的時候就把2者都給學了,金融報再報道一些管理類的知識,你又可以學習到管理學的知識等等,再到後來,你積累到一定程度,這些知識體系都融合,為你個人的思考方式、思考範圍、言行舉止、能力展現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邊學邊架構,再不斷的整合整理,就形成了你自己的知識體系。(陳習娟)


讀書方法

1.讀書的時候,盡量做筆記。尤其是一些他國的學術作品,繞來繞去就很容易忘記原本在說什麽。最好是能夠每段進行一個總結,將主題用一句話概括。如果做不到的話 一頁一次總結也可以。

2.在總結同時,可以發現有一些詞語多次出現在了一句句的總結中。這就是最核心的內容了,即便只是一個雙字的名詞,並沒有揚貶的評論,但也要將其提煉出來。


3.提煉出的那個核心詞,去維基上搜索,把整個頁面打印下來,然後在紙上貼一個便簽,寫上:XXX書XXX章節


4.這樣一頁頁的維基累計起來,就是自己的知識庫了~不求記得每一點,但只要在你需要的時候,在5分鐘內找到所需的詞語以及書著,就可以了~。(高升)

Comment by Krásná duše on December 2, 2015 at 10:15am

明確人生與職業目標

知識世界如同浩瀚的海洋,不知道方向,很容易溺水。

在中國,我們的知識體系在學校是被固定的,教育部安排好你們該學什麽,學到什麽程度。現在想來,這其中有很多無效知識,浪費很多精力,這樣的標準化學習不適合每個人。

進入了職業生涯,沒有人幫你制定學習科目及目標,沒有人規定你的方向,這些都需要你自己來完成。因此,建立個人知識體系變得非常有必要,他如海洋中的燈塔,指引了你的方向。

如何制定個人的知識體系呢,下面結合我自己目前探索了一年的體系來談談。

1.首先明確你的職業目標和人生目標。知識是用來用的,根據你的目標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取想要的知識,而不是在漫無天際的大海中無目標的游泳。我們經常淹沒在很多無效知識中,就如同學生時代,都是根據國家規定的重要性來決定花費的時間精力,而不是自己的需要。我的職業目標和人生目標基本就是成為獨立的設計師,能保證溫飽和閑暇時間的同時,穩步提升自己的設計能力,如是而已。

2.根據目標和興趣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分析我的目標,主要在完善自己全面的設計能力,保證自己良好的規律的生活,擁有穩定的收入。因此我的知識關註點在設計(包括交互和視覺,因為獨立設計師需要顧及的很多),心理學(我不是一個很樂觀的人,所以有效的自我了解,自我調節變得很必要),思維方式(這個是我比較感興趣的領域),遊泳及身體(保證身體健康)以及理財和英語。重要性次序是心理學》設計》思維方式=理財+游泳身體+英語。

3.掌握一定的知識收集方式,收集渠道,整理方式,個人習慣等目標有了,關注點有了,剩下的是知識的采集,整理,歸納,最後再融化成你自己的知識。對我來說,evernote是我收集知識的利器,我在其中分了幾個類,看到合適的知識,就采集進去。這裏,我目前的體會就是,采集的多為碎片化知識,或者說,目前的知識很多都是碎片不成體系的,這就有必要通過書來幫助你成體系。基本上,通過采集,我就已經完成整理的工作了,剩下的就是每周安排整塊的時間,整理你所關註的知識點,進行自己的歸納,同時結合自己本身的知識體系,產出你對這個知識點的看法。最後一步最重要,只有被自己吸收的知識才能談得上自己的知識。

4.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系,除了他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外,你還需要融會貫通,所有學科到最後都是相通的,你需要就你自己的知識體系,提煉些形而上學的東西,所謂道,即是一般規則。真正的新知識的產出,常常在兩個學科之間。(且聽風吟

Comment by Krásná duše on November 30, 2015 at 4:51pm

學以致用為上策

我們應該以自己的應用場景,去架構自己的知識世界。而不是先建立一套知識體系後再開始學習,我們都是在邊學習邊完善自己的體系。

Why

1、大數據時代,信息太多且更新太快,知識體系是動態變化和不斷完善的,博大精深的知識體系很難完成,因為你永遠無法窮一人之力做到這一點。

《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全句之意為:“我們的生命是有限度的,而知識是沒有邊界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沒有限度的知識,就會弄得很疲困。”

2、學習的根本目的在於應用,學以致用才是正途。哲學家只是在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的關鍵在於改造世界。人類基本活動在哲學上就分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兩大部分。

而一切的認識世界都是為改造世界而服務的,改造世界是最終目的。人們根據對世界本源的不同回答從,而把哲學分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又根據人是否可以完全認識世界又分為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由此形成了不同派別都是對認識世界的不同理解。

有人說,唯心主義是一朵無實花,它在一定程度上為人們正確認識世界起到了借鑒作用。只用正確的世界觀才能得出相應正確的方法論,而方法論正是我們改造世界的行動指南。改造世界即是實踐。

實踐不僅是我們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它也推動者人類社會的進步,它是一條聯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紐帶,它最終把我們指引向永無止盡的發展之中。

那麽怎樣去以自己的需求應用去架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呢?

1、what 我們首先得做需求分析明確問題和需求;

2、Why 然後了解實現這個需求的意義即為什麽要實現這個需求;

3、How 最後通過何種方式去做。

比如我想要解決時間管理的問題。為什麽要管理時間呢?因為管理時間才能高效利用時間,才能節約時間。怎樣管理時間呢?先了解下時間管理方面的知識,至於通過什麽方式了解,在此不細談,只給大家說一個大方向,比如看相關書籍、教學視頻等等,然後將聚合到的知識或方法整理並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方法。

強調一下,一定要形成自己的方法或者將那你認為最好的方法根據自己的情況加以調整以形成適合自己的方法,適合自己的才是最有效的,然後把這套方法付諸於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最後根據實踐的情況逐步調整和完善自己的方法,這就是以後徜徉於知識江湖的屠龍寶刀。(Maper0618)

Comment by Krásná duše on November 30, 2015 at 4:48pm

知識能力:達芬奇可以一手寫字,同時另一手作畫

1、整理,要整理知識必須先對思維進行整理,樹立一個明確的目標(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保持你的動力),比如你可以弄一個武將戰鬥力排名分析,先把一個個武將的事例、情況、資料都整理好,這一步你可以隨機來做,用一句話來說就是把你知道的東西都用書面的形式表達出來。

2、標簽,你完成了對認知的整理之後,就可以開始給一類類的資料貼上標簽,比如武將、背景、轉折事件、人物的文化屬性……一句話總結就是把能歸納到同一類的內容都找到標簽歸納起來。

3、分層,現在你要思考標簽之間的關系,哪個是子級,哪個是父級,比如武將是父級,那麽人物文化屬性就是子級,具體的轉折事件就是人物屬性的子級……一句話總結就是把它們按照你的規則關聯起來。

4、邏輯樹狀,ok,通過上一步之後,要把經過分層之後的標簽按照邏輯的關系組織起來,基本上到這一步你的體系已經建立起來了,歷史時間常見的如按照時間順序,每一年這些人物的情況……一句話總結就是別人可以清晰的閱讀、理解你的這個東西。

5、填充,根據你說的情況,你對有些東西不夠了解,那麽你在邏輯樹狀的時候一定會有些內容組織不起來,調查、學習那些東西,把它們聯系起來,一句話總結:補足。

6、完善、修正,當你以上五步完成以後,你可以把你知道的東西去交流、探討、展示了,這個時候可能會有其他地方是你沒想到的,歷史的話正史、野史、傳聞多了去了,不斷完善,這樣你的知識體系就會越來越圓滿。最後:對知識的認知和所有一切的感知都必須建立在實踐上。(夏誠)

Comment by Krásná duše on November 30, 2015 at 4:22pm

資訊的組織

我認為, 個人知識體系和個人數據庫有著本質的區別。

數據庫顧名思義關注的是數據的存儲。而對於數據間聯系的整理,不過是引索的一種,方便提取罷了;而個人知識體系更加關注的應該是收獲,而不是獲取知識的源頭本身。

換言之,哪怕你已經不記得這份收獲是從何書、何文獲得的,又如何?從其中所提煉的知識已然被你掌握,這邊足夠了。

如果說知識體系是一種層狀結構,那麽我更關心的不是基礎,而是在基礎之上的收獲。你可能要問,為何我會選擇性忽略數據本身?這本就是一種妥協的結果。

或許你可以理解,現如今我們每日所面對的數據太過龐大了。除卻自己的工作,又有多少內容能讓你心甘情願的劃出大量的時間進行細致的歸納,梳理,提煉呢?哪怕是工作本身,在效率的壓迫下,也無法一直保持這種狀態吧?我是效率至上者。

在我看來每讀完一本書,看完一部電影,分析完一款程序,我們必然有所收獲,而為了得到我們第一次沒有發覺的知識而重讀,勢必要花費更多的時間。

在我看來這樣會損失效率。當然,也許那些知識也是有價值的,但是至少當前對我而言意義不大。不若等到以後需要的時候再來看。每次都帶著特定的目的來做事情,不關注當前不需要的事情。這是我的觀點。

所以沒有必要完全分析數據本身。只需要記錄數據出處,方便以後查找也就好了。

如果不關注數據源本身,該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呢?對此,我有著自己的看法。

在我看來只有自己記住的東西,才是自己的知識體系的一部分。換言之,存在電腦裏的東西就是你的了麽?誠然,你可以快速的檢索,但是升華提煉的工作似乎是人類大腦的專長吧。

記在腦子中的東西才會跟隨著你不斷的更新,升華,進步。比記錄知識更重要的是知識間的融合。而這種融合便是我們的收獲。

有人說,我們的每一點收獲都是與我們的歷史相互對比參照之後的結果。誠哉斯言。似乎很少有知識是獨立的,和別的知識沒有任何關聯的。我們要做的應該是記錄下自己的每一點感想,每一點思考,每一點收獲,至於那些機械性的客觀信息,在我看來不必記錄下來。

當前網絡如此發達,需要的時候再調用就好了。我們思考的結果才是最重要的。這才是我們知識體系的精髓所在。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如果說知識體系是一個網狀結構的話,那麽我更加關注的是結構本身,也就是它的拓撲結構,而非這些節點的信息。節點的信息永遠可以搜到,這份結構卻是我們獨有的財富。那麽如何做呢?

我介紹一下自己的方法吧。

在每天大量的信息沖擊下,經常會點亮我的小燈泡。每當這盞小燈亮起,我都會把他記錄下來。三言兩語描述清楚重點即可。然後記錄在GTD,或者紙質本子上。

等有空閑的時候再對這個靈感進行深入的思考,以文字的形式記錄在nvALT上(一款速記工具),方便日後調用,修訂。

這些記錄下來的靈感會烙印在大腦中,當我們遇到新的問題的時候,相關的內容會從我們的記憶中蹦出來,這時再做更深一步的思考,將這些收獲做關聯。不斷的把自己的思考和收獲記錄在一起,這樣就建立了自己的知識體系。當然這只是一個簡單的引索表,更龐大的內容存儲在我們的大腦中。

另外,對於客觀的,固定的知識,比如一些歷史資料,工程標準,我的做法是只需要拷貝下來就好了,也存儲在nvALT中。當然,我們只需要把經常使用的內容記下來就好了。對於一些需要深入分析的領域,比如科研工作,我的做法是使用VoodooPad建立專門的個人數據庫,按照自己的方式對信息進行分類整理。方便日後使用。

這份工作很辛苦,很復雜,所以只對最重要的內容使用,不需要應用在普通生活或者瑣碎事情上。最後解釋一下我的基本原則-簡練。我的觀點核心就是簡練。

能在網上很容易找到的內容就不要自己再重復記錄,只記最重要的內容,創新的內容。記錄的時候,不要事無巨細都寫下來,要言簡意賅,留白,方便進一步擴展,深入。(王伯遠)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