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sy生命敘說·【敘說研究】命名:走向歷史經驗

從記事走向有意義的故事,其中一個重要的步驟是經過命名。命名重要,這是歷史根源,走入歷史,重視經驗。命名是故事化的第一步,命名有情感發生的作用,它會帶著你走向自己的歷史,進而成為自己的經驗,重新與自己產生連結,慢慢的開始感覺自己的生命

在寫自我敘說的一開始,通常是拋出一大堆自己曾經發生過的事,拼命的回想,拼命的說,東一塊,西一塊的,但這是一開始的過程,要成為故事化的開頭。這過程可以稱結繩記事的過程,文字不是把語言寫下來,而是記錄事情(李澤厚,該中國哲學登場了,p.82)。所以一開始敘說就是個記錄,很乏味,很冗長。

說故事即是以故事性的思考將一連串發生過的事件組織,經過故事性的思考後零碎的事件從原來分離的狀態被故事者整合,成為新的組織性內容,於是原來只是片段式的記憶,從而變成有意味的形式。在故事者還未說故事時,發生在生命中的事件即只是發生過的事件,但一旦當故事者啟動故事性思考就開始一點一滴的拼湊過去的經歷,經過努力後事件不再只是發生過的事情,而是與故事者產生關連,這些片段被一一的串連,拼湊成形狀,不是追求犯罪現場般的還原,串連是讓事件顯現意義,這時就成了對故事者有意義的故事,並非散落在外的腳本。

我在寫故事時,剛開始也都是一個片段一個片段的回想,一件事一件事的回想,彼此是分開的,互不關連,當片段慢慢多了之後,再重新看待這些片段卻有另一番發現,我發現了這些片段其實彼此間是有關連的,很難把它們切割開來看待,於是開始把他們拼在一塊試著再去理解,這才發現我之所以長成現在這樣,是一段歷程下來的結果。透過故事的歷程,讓我整合了生命片段,分散後又重新拼起的過程。

從紀事走向有意義的故事,其中一個重要的步驟是經過命名。命名重要,這是歷史根源,走入歷史,重視經驗(李澤厚,該中國哲學當場了,p.83)。要能夠命名,首先得體驗出敘事中的意義,從大段敘事中挑選出一段有意義的段落,體會它的意義,了解它的重要,最後將它命名,確定了它在生命中的位置,即從敘事走向故事,從一段文字走向體會與覺解生命的感動,從一段敘事走向有意義的事件,從雜亂的敘說走向了充滿情感的故事,命名是故事化的第一步,命名有情感發生的作用,它會帶著你走向自己的歷史,進而成為自己的經驗,重新與自己產生連結,慢慢的開始感覺自己的生命,這時生命就慢慢對自己開顯。但命名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時間的流動,又有新的認識與體驗後,將會產生新的命名,如此生生不息下去。

【生命敘說】敘說研究:意義顯現
在這樣轉變的過程,生命意義會透過整理的過程而顯現,渾沌不在,是非分明,價值顯現,這就是故事作為轉變與意義化的可能性。
李澤厚在批判一書寫道:原始實踐勞動操作活動的結構和形式特性,在漫長的時間中,抽象、提取、內化、構建為語言、思維、邏輯、數學的本性,使它們具有了所謂的普遍必然性。

雖然這段話一方面是說明數學,另一方面以人內總體為歸納。但若是放在個人的歷史脈絡上,我認為一樣能夠成立。

所以我認為,放在個人的立場,人類總體依然成立,而原始實踐勞動操作活動則是個人生活的過程,生命歷史,存在的過程所打拼奮鬥的行動,個體活在世上一切的行動,不管是掙扎、痛苦、竄動,亦或是蠕動,在這些生活(生存)的行動過程中,一直在累積與轉化,也就是李所說的抽象、提取、內化,至於怎麼抽象內化提取在生理方面是大腦運作的過程,但透過故事是一個中介的方式讓自己有機會去體會生活的軌跡。這麼一路發展與積累下來的「普遍必然性」就成為了一個人的內隱知識與價值系統,一路跟隨我們成長。所以成為現在的我們是從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累積而成,這是從過去到現在的發展歷程。

而這「普遍必然性」要怎麼窺見呢?對於過去,總是模糊與迷糊,僵化且牢固,甚至分不清也看不見這是這是怎麼回是,該如何呢?故事是一條路。

藉李澤厚的說法,通過有意識型態的強有力的活動,原始人群那種渾沌不清、是非同一、夢幻般的先驗邏輯思維階段才能逐漸擺脫,而過渡到以遵守概念同一性為特徵的邏輯階段。有意識型態的強有力的活動在人類總體首先為巫術儀式,在個人則可以是故事、繪畫、舞蹈、音樂等種能喚起意識形態的活動。通過故事的過程,即是進行一連串有意識的整理活動,分辨著過去如何通往現在,如何行塑現在,將過去混亂一體的經驗一一整理與組織,進化為有意義的事件,通過故事,我們才有可能擺脫與過渡到另一種清晰與體悟的狀態,進行一次主題轉換性的創造,了解那「普遍必然性」的來由,並展開另一次主題的挪動,再次積累成某個「普遍必然性」,於是人得以轉化,故事可以創造,美感可以培養,生命能夠轉動。

在這樣轉變的過程,生命意義會透過整理的過程而顯現,渾沌不在,是非分明,價值顯現,這就是故事作為轉變與意義化的可能性。

於是技術性的操作技巧的問題就在於沒有了解人生存的過程與如何產生自我的普遍必然性,放棄了脈絡式的理解變形同放棄對生命的探究,於是那漫長時間所發生的事件沒有轉化與過渡的機會,這也就讓人沒有機會成為自己與創造自己的普遍必然性,變成只是操作與機器式的過程,這是技術性操作的問題所在。(收藏自“生命敘說”網頁)

Views: 16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