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中國願同東盟國家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中國和東盟國家山水相連、血脈相親。今年是中國和東盟建立戰略夥伴關系10周年,中國和東盟關系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方高度重視印尼在東盟的地位和影響,願同印尼和其他東盟國家共同努力,使雙方成為興衰相伴、安危與共、同舟共濟的好鄰居、好朋友、好夥伴,攜手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為雙方和本地區人民帶來更多福祉。為此,我們要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堅持講信修睦。人與人交往在於言而有信,國與國相處講究誠信為本。中國願同東盟國家真誠相待、友好相處,不斷鞏固政治和戰略互信。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發展模式,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發展道路。中國和東盟國家人民勇於變革創新,不斷開拓進取,探索和開辟順應時代潮流、符合自身實際的發展道路,為經濟社會發展打開了廣闊前景。我們應該尊重彼此自主選擇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的權利,尊重各自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改善人民生活的探索和實踐,堅定對對方戰略走向的信心,在對方重大關切問題上相互支持,牢牢把握中國—東盟戰略合作的大方向。中國願同東盟國家商談締結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共同繪就睦鄰友好的美好藍圖。中國將一如既往支持東盟發展壯大,支持東盟共同體建設,支持東盟在區域合作中發揮主導作用。


第二,堅持合作共贏。“計利當計天下利。”中國願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擴大對東盟國家開放,使自身發展更好惠及東盟國家。中國願提高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水平,爭取使2020年雙方貿易額達到1萬億美元。中國致力於加強同東盟國家的互聯互通建設,中國倡議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願支持本地區發展中國家包括東盟國家開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東南亞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中國願同東盟國家加強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國政府設立的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發展好海洋合作夥伴關系,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國願通過擴大同東盟國家各領域務實合作,互通有無、優勢互補,同東盟國家共享機遇、共迎挑戰,實現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第三,堅持守望相助。中國和東盟國家唇齒相依,肩負著共同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的責任。歷史上,中國和東盟國家人民在掌握民族命運的鬥爭中曾經並肩戰鬥、風雨同舟。近年來,從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到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從抗擊印度洋海嘯到抗擊中國汶川特大地震災害,我們各國人民肩並著肩、手挽著手,形成了強大合力。我們應該摒棄冷戰思維,堅持倡導綜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新理念,共同維護本地區和平穩定。我們應該深化在防災救災、網絡安全、打擊跨國犯罪、聯合執法等方面的合作,為本地區人民營造更加和平、更加安寧、更加溫馨的地區家園。中國願同東盟國家進一步完善中國—東盟防長會議機制,就地區安全問題定期舉行對話。對中國和一些東南亞國家在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方面存在的分歧和爭議,雙方要始終堅持以和平方式,通過平等對話和友好協商妥善處理,維護雙方關系和地區穩定大局。


第四,堅持心心相印。“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壘土”。保持中國—東盟友誼之樹常青,必須夯實雙方關系的社會土壤。去年,中國和東盟國家人員往來達1500萬人次,每周有1000多個航班往返於中國和東盟國家之間。交往多了,感情深了,心與心才能貼得更近。我們要促進青年、智庫、議會、非政府組織、社會團體等的友好交流,為中國—東盟關系發展提供更多智力支撐,增進人民了解和友誼。中國願向東盟派出更多志願者,支持東盟國家文化、教育、衛生、醫療等領域事業發展。中國倡議將2014年確定為中國—東盟文化交流年。今後3到5年,中國將向東盟國家提供1.5萬個政府獎學金名額。


第五,堅持開放包容。“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在漫長歷史進程中,中國和東盟國家人民創造了豐富多彩、享譽世界的輝煌文明。這裏是充滿多樣性的區域,各種文明在相互影響中融合演進,為中國和東盟國家人民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相互促進提供了重要文化基礎。我們要積極借鑒其他地區發展經驗,歡迎域外國家為本地區發展穩定發揮建設性作用。同時,域外國家也應該尊重本地區的多樣性,多做有利於本地區發展穩定的事情。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和東盟共同體、東亞共同體息息相關,應發揮各自優勢,實現多元共生、包容共進,共同造福於本地區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一個更加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符合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圖共贏的時代潮流,符合亞洲和世界各國人民共同利益,具有廣闊發展空間和巨大發展潛力。(北京時間10月3日11時,習近平主席在印尼國會發表演講。攝影:蔡靖骉)

further reading:

Speech by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to Indonesian Parliament

Views: 405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CERI on February 9, 2015 at 10:12am

“一帶一路”上的史詩巨制電影《絲路公主》

由絲綢之路生態文化萬里行組委會策劃,絲路公主文化傳媒(上海)公司申報立項獨家運作,成功落戶上海自貿區的中國首部史詩巨制電影《絲路公主》暨上海自貿區文化產業大集結項目啟動新聞發佈會,于2014年12月29日在上海江南美景大酒店隆重舉行。

時逢年底,應邀前來的嘉賓和慕名而至的全國各地同仁好友多達300人。在這個前瞻性、具有國際題材的文化產業鏈的項目面前,現職、離職的領導和各行各業的精英興致勃勃地會聚在一起,歲末的酒店熱鬧非凡。

國家戰略,文化先行

發佈會由絲綢之路生態文化萬里行組委會上海分會承辦,王頻會長首先發言,他認為:絲綢之路這條由華夏子孫千百年來前赴後繼開闢出的“商品交易之路,文化交流之路和東西方碰撞之路。”在被塵封了數百年之後的今天,重新回歸到了世界舞臺,“一帶一路”已經成為我國國策,中國政府為此設立了400億絲綢之路基金的路徑,為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帶去了福音和福祉。

為了向歷史負責、向先人致敬、向絲綢之路敬禮,我們首次利用鴻篇巨制的電影藝術形式,通過《絲路公主》去證明、去展示、去宣告中國乃是“聰明睿智之所居,萬物才用之所聚,聖賢之所教,仁義之所施,詩書禮樂之所用,異敏技藝之所試”的文明古國。我們慶倖經過三年多的精心策劃,最終趕上了“一帶一路”給予的歷史機遇,一個千載難逢的文化平臺。我們計劃利用兩年的時間攝製完成,爭取2017年拿到世界上去參加影展。

古老的文化需要年輕人的力量

埃及駐華大使館文化參贊侯賽因在致辭中說,在全面提升中埃兩國戰略夥伴關係之際,兩國領導人提出2016年互為文化年,以此慶祝中埃建交60週年。埃及有5000年的歷史,在不同的時代裏產生不同的文化,而“公主”就誕生在法老王時代的文化背景下。古老的文化需要年輕人的力量,通過文化形成了新的聯絡方式,“一帶一路”正是這個意思。

中華民族精神與時代相結合的藝術紀念碑

總策劃人絲綢之路生態文化萬里行秘書長張明先生表示:“在我國藏民族文化裏有《格薩爾王》,蒙古族文化裏有《江格爾》,維爾族文化裏有《烏古斯傳》,突厥語民族文化裏有《瑪納斯》,以及南方少數民族文化裏有《亞魯王》,唯獨漢民族文化裏缺位史詩的東西。我們挖掘和標榜絲綢之路,就是要從史詩的角度去整理,去謳歌這個偉大的民族在形成過程中,那些不為人鮮知的,可歌可泣的,盪氣迴腸的東西。因為我們是站在歷史巨人的肩膀上作這件事,所以不能小氣了。無論電影《絲路公主》包含了多少中外歷史事件,多少豐功偉績的中外人物,但是她在人類文明的光彩中,卻始終體現著一個完整的中華文明,一個傳播友誼、愛好和平而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偉大主題,體現著是一個泱泱大國外交的風範。我們期盼電影《絲路公主》能夠成為中華民族精神與時代相結合的藝術紀念碑。”

項目前瞻性,催生國際產業鏈

《絲路公主》文化產業大集結概念,是打造“十個一”工程,即一部大電影、一個新欄目、一張信用卡、一元人民幣、一張導遊圖、一個新系統、一個大團隊、一次大融合、一場大活動、一次大團結。將中國原創的《絲路公主》品牌、網路遊戲、動漫玩具、音樂劇、連環畫、主題公園、絲路公主俱樂部,以及《尋找絲路公主》的國際活動,常態化的絲綢之路成員國文化高峰論壇(合作組織)、英聯邦國家嘉年華、絲綢之路基金和電影大型場景的旅遊等項目,有機地捆綁成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模式,形成具有中國創新精神、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有傳統文化內涵、有經濟價值體系的國際品牌。

為了保障中國首部史詩巨制大電影拍攝,上海執行團隊提出了創新的市場運作體制與機制,“凝聚13億中國人“一塊錢”投資能量,共創百億價值之奇跡和“創造全球一元人民幣,觀看中國首部史詩巨制電影的壯舉”的新概念。與會者在激動之餘,無不期盼這部能夠代表中國電影人夢想的大作早日誕生,好讓中國電影立足於世界電影民族之林,合拍于當今中國經濟大國的影響與地位。

為了保證這一重大題材的順利實施,本劇由中國散點劇之父杜玉剛先生等國內外精英團隊組建,積極構建由美國、南韓、日本、澳大利亞等國際技術力量參與合作,爭取從原點開始將國際視野、國際市場、國際金融匯入其中,打造國際化的影片。可以說電影《絲路公主》是對中華文明的一次大串聯、大集結、大展示、大宣言,她的現實意義在於讓更多的人了解絲路之路,了解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了解我們的遠朋近鄰,了解歷史賦予我們今天的責任與擔當。 (收藏自 國際在線

Comment by CERI on February 9, 2015 at 10:08am

新華網綜述:2014中國-東盟文化交流年碩果累累

本月初,“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藝術之旅——中國-東盟文化交流年書畫大展”在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舉辦,中國和東盟成員國的近200名藝術家攜300多幅作品參展,形象生動地展示了他們對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加強中國與東盟文化交流的熱切期待。而這僅僅是文化交流年開幕以來,雙方豐富多彩活動的一個縮影。

截至2014年11月,雙方在文化交流年框架下舉辦了近120項活動,覆蓋十余個領域。

多樣交流:共享文化盛宴

今年,中國組織多個高水準藝術團體赴東盟國家演出,促進當地民眾了解中國文化傳統和現代藝術。中國海外交流協會組派“文化中國·四海同春”藝術團年初訪問馬來西亞、中國少數民族藝術團在越南胡誌明市舉行“多彩中華”迎新春晚會、文化部在印尼主辦“東盟最佳表演藝術——中國主賓國”系列展演活動。據悉,著名舞蹈藝術家楊麗萍編導的大型歌舞集“雲南映像”將於12月底在馬來西亞演出。

作為文明古國,中國擁有豐富的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2014年,中國與東盟通過舉辦會展活動,讓許多東盟國家民眾得以近距離接觸中國珍貴的文化遺產。著名傳統藝術“蘇州刺繡”展覽3月2日在文萊皇家碼頭展覽館舉行,來自蘇州的藝術家現場表演了精湛的傳統蘇繡技藝,吸引了包括王室成員、當地名流在內的數千名觀眾參觀。

除文藝會演、展會等活動之外,越來越多的當代中國影視文化作品也正在走進東南亞,潛移默化中豐富當地人民的文化生活。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影視片庫和緬甸瑞丹倫媒體有限公司4月1日在仰光天網電視臺簽署供片協議,中方將向緬方提供電視專題片和紀錄片。

明星效應:搭建溝通橋梁

藝術的影響力超越國界。一些國際知名藝人在許多國家擁有眾多粉絲,可以在促進不同國家人民的

相互理解、增進友誼方面發揮獨特作用。

1月,應中國駐文萊大使鄭祥林邀請,著名藝人吳尊和其父吳景添到館做客。鄭大使表示,作為超人氣偶像,吳尊在中國民眾尤其是青少年群體中有大批粉絲,很多人通過吳尊認識了文萊。他希望吳尊在中國-東盟文化交流年中繼續發揮積極作用,促進兩國人文交流。

5月,孫悟空的扮演者章金萊(六小齡童)應邀率團訪緬,感受到了緬甸觀眾的熱情。央視電視劇《西遊記》在緬甸具有極高的影響力,緬甸民眾提到中國電視劇就會想起這部劇,“美猴王孫悟空”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在緬甸期間,章金萊參加了在仰光舉辦的規模盛大的影迷見面會,與五百多名緬甸觀眾一起重溫西遊故事,共唱和平友好之歌。章金萊還被緬中友好協會授予“緬中友好使者”稱號。

文化之家:中國文化海外傳播新平臺

11月19日,首個海外中國文化之家落戶柬埔寨首都金邊,中國文化部副部長董偉為之授牌。文化之家總面積5000平方米,設有展廳、教室、露天劇場、圖書閱覽室等各式各樣的文化交流場所。這是雲南新知集團在文化部、雲南省和中國駐柬埔寨大使館的支持下,踐行中華文化走出去的一個創新之舉。

在正式授牌儀式之前,文化之家就已舉辦多次文化交流活動。9月27日,文化之家在露天劇場舉行首場演出,慶祝新中國成立65周年,昆曲《牡丹亭》、古箏和舞蹈等節目贏得現場觀眾熱烈掌聲。

中國駐柬埔寨大使布建國對文化之家給予高度評價,認為它舉辦的各種活動一定會成為柬埔寨人民了解和體驗中國優秀文化的窗口。

2014中國-東盟文化交流年即將閉幕。中國駐東盟大使楊秀萍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文化是中國與東盟的重點合作領域之一,歡迎東盟國家各界積極參與,共同感受中國與東盟各國文化互鑒互融、相映成輝的魅力。(收藏自 新華社)

Comment by CERI on February 7, 2015 at 10:25am

海洋文化遺產對於海上絲綢之路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抓緊規劃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有觀點認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中國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擴大同各國各地區利益匯合點的重大戰略,是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重要舉措。

伴隨著兩大戰略的實施,海上絲綢之路與海洋文化遺產的研究引起學界重視,我國歷史上存在哪些海洋文化遺產?海洋文化遺產與海上絲綢之路存在何種關係?圍繞海洋文化遺產的相關問題,記者採訪了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教授李金明。

中國社會科學網:海上絲綢之路是我國歷史上重要的貿易通道,據您的研究來看,國內與海上絲綢之路的相關海洋文化遺產有哪些?

李金明: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闢主要是從南方沿海省份開始,例如廣州、泉州等地。於是在這些地方就出現了許多海上文化遺產,特別是宗教方面的遺產。諸如唐代阿拉伯商人在廣州建立的懷聖寺、宋代阿拉伯的斯拉伕商人在泉州建立的清凈寺,以及南宋在莆田湄州建立的媽祖廟等等。這些文化遺產現在都得到很好的保護,它們對於研究海上絲綢之路和海洋文化有著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有不少海底沉船被打撈上來。例如2007年12月,在廣東汕頭南澳出水的明代沉船“南澳1號”,船上裝載有大量的漳州窯瓷器。這些瓷器估計是明隆慶元年(1567年)在漳州月港部份開放海禁後,經中國商船載運出去的漳州窯瓷器。

明清時期漳州地區的窯址,集中分佈在平和、華安、南靖、詔安等地,在雲霄、漳浦等地亦有發現。燒造的瓷器以青花瓷為大宗,還有青瓷、白瓷、色釉瓷(如蘭釉、醬釉、黃釉等)、彩繪瓷(又稱五彩或紅綠彩)等。這些瓷器製作的工藝水準一般都比較粗率和草就,而其造型、圖案與景德鎮民窯明晚期至清初的青花瓷器的藝術風格相同,顯然是模倣景德鎮的產品。

中國社會科學網:海上絲綢之路作為跨國的海上貿易線路,在海外也留存了大量的海洋文化遺產,請您介紹下海外與海上絲綢之路相關的海洋文化遺產的情況。

李金明:漳州窯瓷器主要是應海外貿易的需要而生產,它們在國內古遺跡中極少被發現,但在海外卻發現甚多,明末清初的日本關西地區遺址,如大阪城跡、平戶荷蘭商館等,都有大量的漳州窯瓷器出土;東南亞各國,如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也都有在遺址中出土過這類瓷器;甚至在埃及的福斯塔特遺址中也有這類瓷片發現。有些漳州窯瓷器是在海底沉船中被發現和打撈,如菲律賓的“聖迭戈”(San Diego)號沉船(約沉沒于1600年)和非洲西部聖赫勒拿島海底的“白獅”號沉船(約沉沒于1613年),這些沉船當時的目的地不一定是東南亞,而可能是歐洲。這些外銷的漳州窯瓷器以及漳州窯遺址都應該作為海上文化遺產加以保護。

在海上絲綢之路經過的國家和地區,也保留著一些海上文化遺產。例如永樂五年(1407年),鄭和統率船隊到達印度西南海岸的古裏國時,就在當地建立碑庭。其銘文雲:“此去中國,十萬餘程。民物鹹若,熙皡同情。永示萬世,地平天成。”永樂七年(1409年),鄭和奉明成祖之命,在錫蘭以金銀供器、彩粧、織金寶幡佈施佛寺,並建立石碑。這塊鄭和奉明成祖之命建於錫蘭的石碑,通稱為《佈施錫蘭山佛寺碑》。據說該碑原先豎立於錫蘭島最南端的德文達拉(Devungara),後於1911年在該處40裏外的加勒(Galle)被發現,現存于斯里蘭卡科倫坡博物館。該碑高4.5尺,寬2.5尺,刻有中文、泰米爾(Tamil)文和波斯文三種文字。碑文內容據向達在《西洋番國志》附錄二所載:“大明皇帝遣太監鄭和、王貴通等昭告于佛世尊曰……”該石碑理應作為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的文化遺產加以保護。

一些分散在海外與海上絲綢之路有關的紀念遺址,例如泰國的三寶港,馬來西亞的三寶山、三寶井,印尼的三寶公廟等等。三寶公廟最初位於加姆比蘭地區,亦稱加姆比蘭廟,建於1434年,廟內有三寶太監首次下西洋時(1406年)在三寶壟住過的岩洞,洞內供奉著三寶太監的塑像。廟內還有一個莊重的聖壇,吸引著成千上萬的崇拜者,前來朝聖的人絡繹不絕,廟裏香火終年不斷。據說在1740年,三寶壟遭到颶風的襲擊,三寶公廟亦被吹得無影無蹤,後來人們又在原廟址重建了一座新的岩洞,當地民眾還特意從中國運來了包括三寶太監及其4名隨從在內的5尊雕像進行供奉。500多年來,當地人民一直珍重和愛護著這座作為中國與印尼人民友誼象徵的廟宇。1966年,三寶壟市政府在幾經修茸的新廟內立了一塊紀念碑,碑上用中文刻著鄭和的簡歷及其不朽的功績,旁邊附有印尼文和英文的譯文。

除此之外,在16世紀後半葉,西班牙殖民者開闢了從馬尼拉至墨西哥阿卡普爾科的“大帆船貿易航線”,把中國絲綢從馬尼拉載運到墨西哥各地。當時在南美洲的新西班牙,專門用來轉運中國絲綢的主要道路就被稱為“中國路”。它從阿卡普爾科向北經現在的格雷羅州和莫羅洛斯州到墨西哥城,這兩地現已修了一條長約282英里的公路。然後再向東從普韋布拉、奧裏薩巴到韋臘克魯斯,這段路按趕騾人的計算,約110裏格,合330英里。這些在海外或境外的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也是值得重視和保護。

中國社會科學網:借助於海上絲綢之路這一海上貿易交往通道,歷史上,我國同多個國家進行過交流互動,您如何看待歷史上的中外交往?

李金明:鄭和下西洋期間,有些東南亞國王,如位於今加里曼丹島北部的勃泥國國王麻那惹加那,于永樂六年(1408)親率其王妃、子女、弟妹、親戚、陪臣等一行150余人泛海來華訪問。訪問期間由於忽染疾病,醫治無效去世。明成祖命工部具棺槨、明器,將其埋葬于南京安德門外,並樹碑神道,求西南夷人之隸籍中國者守之,立祠于墓,命有司歲于春秋用少牢祭之。永樂十五年(1417年),蘇祿國東王巴都葛叭答剌、西王麻哈剌吒葛剌麻丁、峒王叭都葛巴剌卜分別率領其家屬、隨從及頭目共340余人來華訪問。三王在返國途中,東王不幸病逝于山東德州,明成祖以王禮將之厚葬于德州北郊,並親自為文樹碑墓道。永樂十八年(1420年),古麻刺朗(今菲律賓的棉蘭老島)國王幹剌義亦敦奔親率其王妃、王子、陪臣,隨太監張謙來華訪問。歸國途中,古麻剌朗國王因病在福州去世,明成祖亦以王禮將其厚葬于閩縣,令有司歲致祭。這些來華訪問的東南亞國王不幸因病去世,其留在中國各地的墳墓,也應該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遺產加以重點保護,它們是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華夏經緯網 2014-05-3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Comment by CERI on February 6, 2015 at 2:16pm

世界旅遊經濟論壇澳門2014從海上絲綢之路出發

中國經濟網2014年10月28日澳門訊,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主辦的世界旅遊經濟論壇·澳門2014於27日下午在澳門開幕。本屆論壇以“海上絲綢之路—由澳門出發”為主題,吸引了海上絲綢之路相關國家及地區積極參與,探討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各國及國內各省市的策略性洲際旅遊合作和商機。

來自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世界旅遊業理事會等國際組織,以及澳門特區、伊朗、內地江西、山東等40位來自不同國家的旅遊部長級官員、國際知名企業負責人及專家學者出席,參與論壇的各屆人士近千人。

全國政協副主席、世界旅遊經濟論壇大會主席何厚鏵在開幕式致辭時表示,旅遊業是構建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必要元素。通過高層次對話,率先探討以旅遊促進建設新海上絲綢之路,為全球經濟新一輪增長探索新路徑,把旅遊經濟的影響力延伸至不同地域和範疇,達到互惠共贏。

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崔世安致辭時表示,在歷史上,澳門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之一。本屆論壇展開對海上絲綢之路的深層次探討,適應開拓國際經貿空間的需要,符合推進亞洲區域合作、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時代要求。

亞太旅遊協會主席,世界旅遊經濟論壇榮譽副主席斯科特·斯伯爾在致辭中表示,旅遊業對世界經濟的貢獻有目共睹,亞太區旅遊業對世界旅遊業的意義重大,是全球旅遊業的領頭羊。

另據中國經濟網旅遊頻道了解,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與世界旅遊經濟研究中心合作的首份《亞洲旅遊趨勢年度報告》公開發布。(袁梓, 發表於2014-10-28 08:51 來源:中國經濟網 ) 

Comment by CERI on February 6, 2015 at 1:49pm

金融加碼支持一帶一路:海上絲綢之路銀行正籌建

中國將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目前,不少社會資本也準備通過多種方式與絲路基金共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相關部門正指導籌建“海上絲綢之路銀行”。海上絲綢之路投資基金管理中心是海上絲綢之路銀行籌建的主要參與機構。海上絲綢之路銀行的擬註冊資金將從原來的50億元人民幣進行更多追加。目前,多個東盟國家表示將參與該銀行籌建。

此外,地方版“絲路基金”也醞釀推出。已有不少地方政府響應“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嘗試成立其他類型基金。

業內人士表示,絲路基金和亞投行都將通過市場化運作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共同參與“一帶一路”項目建設,提高投融資效率。

民資籌建“絲路銀行”

海上絲綢之路投資基金管理中心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該中心是一家私營基金公司,參與籌建“海上絲綢之路銀行”的目的除了提供海上絲綢之路相關項目資金支持外,更重要的是以民間資本身份參與“一帶一路”項目建設,淡化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政府色彩。

上述負責人透露,正在籌建的海上絲綢之路銀行是國內唯一一家代表國家進行對外投資的民營銀行。自從國家提出設立絲路基金後,海上絲綢之路銀行的擬註冊資金將從原來的50億元人民幣進行更多追加。

海上絲綢之路投資基金管理中心已明確參與“一帶一路”項目建設的首批規劃。該負責人介紹,中心計劃私募1000億元人民幣投向海上絲綢之路沿線沿岸國家、地區、城市和企業相關項目。

“今年7月,銀監會批復了數家試點民營銀行的籌建工作,這給參與海上絲綢之路商業項目的民間資本很大信心,”上述負責人坦言,聯合籌建的海上絲綢之路銀行並得到相關部門指導。業內人士表示,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開展,未來類似“海上絲綢之路銀行”的民營銀行還會出現。

地方版“絲路基金”醞釀推出

在“一帶一路”戰略提出後,不少地方政府響應“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嘗試成立其他類型基金。

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福州市政府日前和國開行福建分行、中非發展基金攜手合作,推動設立預計總規模100億元人民幣的基金,通過市場化運作,積極參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支持福州市作為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發祥地,打造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樞紐城市。

廣東省政協十一屆七次常委會上提出,設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基金”。廣東省政協主席朱明國日前表示,東盟是21世紀海上絲路建設的重點,廣東應通過推動泛珠合作來對接東盟,努力將泛珠合作提升為國家戰略,建議省政府與國家開發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設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基金”。

業內人士表示,地方版“絲路基金”的推出將帶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投資項目主要集中在海上和陸上絲綢之路沿線的國家和地區,它更傾向於以一種主權投資基金的形式進行投資,也不排除PPP(公私合營)的合作方式。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長徐洪才稱,現在國內產能過剩,很多社會資金沒有合適的投資領域,這些可以跟著國家戰略參與絲路基金。另外,像保險公司、社保基金這類機構投資者,對投資回報要求不太高,適合長期投資的也可參與。

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信保有傾向性地把國家出口信用保險政策和資源投向“一帶一路”的重點合作領域,主要包括路上交通、園區建設、農業合作等。

亞投行支持力度將加大

為支持“一帶一路”建設,亞洲基礎設施建設銀行也將發揮市場化作用,支持相關項目建設。亞投行旨在為“一帶一路”有關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支持,促進經濟合作。

根據《籌建亞投行的政府間框架備忘錄》草案,亞投行註冊資本金有望達1000億美元,其中中國提供500億美元資金。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日前表示,亞投行將引入PPP模式,亞投行和所在國政府出資,與私營部門合理分擔風險和回報,動員主權財富基金、養老金以及私營部門等更多社會資本投入亞洲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

業內人士稱,亞投行將是一個政府間性質的亞洲區域多邊開發機構,按照多邊開發銀行的模式和原則運營,重點支持基礎設施建設。按照目前工作計劃,預計各國在2015年內完成章程談判和簽署工作,使亞投行在2015年底前投入運作。這種“銀行+基金”的模式有利於提高“一帶一路”投融資的有效性。(2014年11月13日 來源:中國證券報)

Comment by CERI on January 29, 2015 at 9:55am

紀錄片《海上絲綢之路》拍攝計劃正式啟動

人民網北京1月27電 大型公益紀錄片《海上絲綢之路》啟動儀式今日在京舉行,絲綢之路影視的系列拍攝計劃正式啟動。

為認真落實 “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在成立絲綢之路公益基金之後,又成立絲綢之路公益基金影視中心,以文化先行的自覺性,深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與合作。據了解,《海上絲綢之路》正是影視中心推出的第一部作品。

紀錄片策劃人,中國航海史和造船史研究者劉義傑認為,海上絲綢之路作為中華民族得以溝通世界、世界了解中國的重要途徑,因此向世界介紹海上絲綢之路,普及國人對海洋知識的了解成為當務之急。

《海上絲綢之路》撰稿人張帆介紹,該紀錄片的拍攝將堅持權威性的學術闡釋、國際化的觀察視角、藝術化的創作手段、記事化的敘事風格、通俗化的呈現形態,在拍攝內容上由幾十位海洋文化專家學術把關,在技術上有頂級制作團隊打造,力求拍出一部經得起時間考驗,同時對得起時代要求的精品,綜合展現“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內涵和在當代的重大現實意義。

據了解,紀錄片計劃拍攝四季,第一季為開拓,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篇,講述中國開創海上絲綢之路的完整歷史進程。

第二季往來,為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篇,介紹海上絲綢之路中,中國與世界之間的文明交往,包括文化、藝術、宗教、族群、習俗、科技、物產等方面的廣泛交流和深度互惠。

第三季為尋夢,是海上絲綢之路的申遺篇,紀錄片將以泉州、廣州、寧波、揚州、福州、北海、漳州、蓬萊、南京,這九個納入海上絲綢之路申遺計劃城市為點,分別反映9城市的思路文化特色,推動九城市的申遺成功。

第四季見證,是海上絲綢之路的當代篇,攝制組計劃重走一次海上絲綢之路的各條航線,重返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港口,見證絲綢之路對世界的影響和貢獻,重現海洋絲綢之路的前景。(收藏自 2015年01月27日中國人民網,實習生 孫童飛)

Comment by CERI on January 29, 2015 at 9:15am

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產業園落戶海南 搭建交流平臺

記者今天從海南省澄邁縣相關部門獲悉,近日澄邁縣與證劵日報投資股份公司正式簽訂《海上絲綢之路(澄邁)文化產業園項目戰略合作協議》 。根據協議,雙方將充分進行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依托澄邁灣獨特區位優勢,大力推進“一堡兩園一基地”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產業園建設。

據了解,澄邁早在兩年前已全面啟動澄邁灣岸線、港口、火山巖古村落與南渡江沿線歷史文化遺產論證、編制規劃、整治工程。據介紹,文化產業園將按照中央“一堡兩園一基地”、南海資源開發服務保障基地規劃要求進行開發建設,著力打造集世界文化遺產旅遊、休閑度假、文博藝術欣賞於一體的國際旅遊澄邁灣古村落區、港口、國際展示區。

澄邁自古便是我國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此次打造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產業園,一方面是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和國家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另一方面依托世界長壽鄉現有的成熟產業基礎,以打造海上絲綢之路產業園為契機,全面搭建海上絲綢之路交流平臺,必將有利於澄邁加快深化改革、促進經濟轉型發展。(收藏自 2015年01月05日 《 海南日报》)

Comment by CERI on January 28, 2015 at 5:21pm

李源潮在中國-東盟文化交流年閉幕式上的致辭

新華社內比都12月16日電國家副主席李源潮16日在中國-東盟文化交流年閉幕式上發表致辭。全文如下:

在中國-東盟文化交流年閉幕式上的致辭
(2014年12月16日,緬甸內比都)
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 李源潮

尊敬的吳年吞副總統閣下,

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

很高興來到美麗的內比都出席中國-東盟文化交流年閉幕式。首先,我謹代表中國政府對緬甸政府舉辦此次閉幕式錶示衷心的感謝!向一年來積極參與文化年活動的各國藝術家致以崇高的敬意!

中國和東盟國家地緣相近、血脈相連、文化相通,雙方友好交往源遠流長。中國是第一個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第一個同東盟建立戰略夥伴關係的東盟對話夥伴。中國是東盟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東盟自貿區是發展中國家間最大的自貿區。

今年前三個季度雙方貿易額已達3465.97億美元,同比增長7.5%。雙方每週往來航班千餘架次,去年人員往來達1800萬人次。在國際金融危機、重大自然災害和疫情面前,我們互幫互助,一次次共渡難關。可以說,中國-東盟合作已成為全球地區合作的一個典範。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中國-東盟合作的力量源自人民,中國-東盟合作的宗旨是服務人民。我們共同舉辦中國-東盟文化交流年,是希望借文化之橋促進人民心靈溝通、增進傳統友誼,推動中國-東盟關係更上一層樓。

今年以來,我們秉承“同享文化,共創未來”的美好理念,成功召開第二次中國-東盟文化部長會議,確定了未來5年合作規劃和目標。我們在中國和東盟十國共同舉辦了文藝演出、電影周、汽車拉力賽等一百多項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國同緬甸、寮國、柬埔寨等國的文化中心建設取得積極進展。這些活動受到各國普遍歡迎,為中國-東盟關係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和活力。

2015年,東盟將建成共同體。這將是亞洲歷史上第一個區域共同體,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東盟的發展壯大,有利於維護地區和平穩定、促進東亞發展繁榮。中國支援東盟共同體建設,願與東盟國家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深入落實“2+7合作框架”,攜手打造更加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收藏自 中國國際日報

Comment by CERI on January 28, 2015 at 5:13pm

什麽是絲綢之路經濟帶

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在古絲綢之路概念基礎上形成的一個新的經濟發展區域。東連亞太經濟圈,西接發達的歐洲經濟圈,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長、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

21世紀初,貿易和投資在古絲綢之路上再度活躍。中亞各國希望與中國擴展合作領域,共同發展經濟。中國一些有識之士也不斷呼籲,在現代交通、資訊飛速發展和全球化發展背景下,促進絲綢之路沿線區域經貿各領域的發展合作。

2013年9月7日上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紮爾巴耶夫大學作重要演講,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他指出,為使歐亞各國經濟聯系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可以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這是一項造福沿途各國人民的大事業。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現實背景

“古典時期,歐亞大陸商路的兩端羅馬與漢帝國(公元前202-公元220)的存在促進了貿易的全面發展”。作為對歷史的回應,古絲綢之路的商貿促進了歐亞大陸跨界民族的絲綢、茶葉、布匹、陶器與科學技術、文化宗教等雙方的交往與傳播,成為人類歷史上有影響的貿易通衢。如今,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這一古絲綢之路也煥發青春,顯現出更加繁榮的景象。

1989年,在上海成立的上海合作組織包括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坦、塔吉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六國組成的一個國際組織,後經其他觀察員國的加盟,已經變成有廣泛合作基礎的新組織。新組織的宗旨是加強各成員國之間的相互信任與睦鄰友好,鼓勵成員國在政治、經貿、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旅遊、環保及其領域有效合作,共同致力於維護和保障地區的和平、安全與穩定,推動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

20多年來,上海合作組織實現了商品、資金、服務及技術自由流動的經濟合作目標,又廣泛開展了政治合作、經濟合作、教育合作以及對外交往。簽署了《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和《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上海公約》以及相關文件。凡此種種,都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打下堅實的現實基礎。

從發展傳播學和區域傳播的角度看,現代化是世界各民族的光榮和夢想。在社會變遷與轉型中,現代化包括經濟領域的工業化,政治領域的民主化,社會領域的城市化以及思想價值領域的理性等社會各方面的互動轉變的過程。而在國家現代化的進程中,區域傳播經濟合作和市場競爭起著十分重要的支撐作用。如何開展國與國之間、國與地區之間、地區於地區之間的區域傳播,並在合作基礎上實現雙贏是當前“絲綢之路經濟帶” 的焦點和關註點。

在當今形勢下,我們要發揚、發揮古絲綢之路的本質就是服務於歐亞大陸商貿和物流通衢的優勢,憑借現代交通(空中、陸路、海洋)廣泛深入開展國與國之間、國與地區之間、地區於地區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全方位的合作與交流。習近平主席以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他在哈薩克斯坦納紮爾巴耶夫大學的重要演講中提到:(1)加強政策溝通;(2)加強道路聯通;(3)加強貿易暢通;(4)加強貨幣流通;(5)加強民心相通。這既為合作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打下政策溝通和民心溝通的現實基礎,也為全國加強與歐亞各國人民廣泛合作與交往敲響鼙鼓,尤其是為西部地區人民群眾加強邊境開放、合作交流、提升區域生產力向現代化幸福生活邁進吹起了號角。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價值

習近平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要實現“五通” , 即經濟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中國與中亞國家在油氣資源合作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 習近平訪問期間中國與土庫曼斯坦簽署了年增供25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購銷協議。能源合作為貨幣合作提供了契機, 中國與俄羅斯在貨幣互換和本幣結算方面已經做了有益的探索,這一經驗可以擴大到中亞地區, 既可以節省流通成本,增強抵禦金融風險的能力,又可以在歐亞大陸建立以本幣為主體的貨幣圈。

將面臨著一個新的沖擊, 即美國在2O 14年會從阿富汗撤軍, 如何維持中亞地區的穩定對上合組織是一個考驗。對於阿富汗的戰後重建而言, 除了安全部隊的訓練之外,經濟增長是維持穩定的重要因素。絲綢之路經濟帶, 不僅關系到中亞地區的經濟增長, 更是維持國內安全的重要一環。中國與東南亞地區建立了自由貿易區,形成了穩定的經濟關系, 整合了一個龐大的地區市場, 而上合組織需要一個類似自貿區性質的制度設計,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可以彌補上合組織的這一短板。

絲綢之路經濟帶於中國而言,也是西部地區建設的重要一環,西部大開發不僅需要國內政策傾斜、財政轉移, 也需要更加開放的國際市場, 中亞地區無疑為中國西部大開發提供了可以回旋的空間。新疆地區的安全與穩定,也與中亞的發展密切相關,無論從國內經濟發展還是安全穩定,絲綢之路經濟帶都有著巨大的安全收益。(收藏自 智庫百科,照片說明:出土漢朝女屍還原圖)

Comment by CERI on January 28, 2015 at 7:25am

張振玉: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

海上絲綢之路是自西漢陸上絲綢之路開通之後不久,新開辟的又一條與世界各國進行文化和貿易往來的海上交通線。兩千多年來一直延續著,對我國自古以來經濟的發展、交通貿易的拓展、東西方多元文化的交流以及與世界各國的友好交往起到重要作用。海上絲綢之路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偉大的壯舉之一,其文化遺存是全民族的共同財富,是世界性的文化遺產。

中國漫長的海岸線上坐落的如蓬萊、揚州、寧波、福州、泉州、漳州、廣州、北海等城市是中國最主要的“海上絲綢之路”城市,奠定了海上絲綢之路的發源和興盛。福州(港)作為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啟泊地之一,肇始和奠定了對外商貿格局,推動繁榮發展了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成為溝通中國與海外文化交流和商貿往來的重要通道。

福州海上絲綢之路在唐中期至五代時期,不僅發揮著中外經濟貿易通道的歷史作用,還促進了東西方多元文化的交流以及與世界各國的友好交往。就佛教文化交流來講,唐末五代主閩的統治階層十分推崇佛教,寺院及僧侶數量居全國前列,出現了許多著名的佛寺(如雪峰寺等)與高僧(神晏、師備、長慶慧稜等),在中國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這個時期,福建與印度、朝鮮、日本等國在佛教文化上交流頻繁,主要表現為許多外國僧人來到福州學習交流佛法。《三山誌》卷38“懷安縣安國寺”記載,“光化初,僧師備自雪峰來居焉,館徒常千人,高麗、日本諸僧亦有至者”。《十國春秋》卷99記載:“西天國有聲明三藏至,太祖請備(名僧師備)辨驗。

(Morning is a boy by Patrick Gao,https://500px.com/patrickpenggao


備以鐵火箸擊銅爐,問是何聲?三藏曰:銅鐵聲。備曰:大王莫受外國人謾也。三藏無對”。《五燈會元》卷7記載龍華靈照禪師,“高麗人也,萍遊閩越,升雪峰之堂”;卷8記載長慶慧稜法師名下有一位“新羅國龜山和尚”。此外,史籍記載的還有來自三佛齊的三位僧人,“三佛祖師者,一劉氏,交趾人,一楊氏,南華人……因同詣雪峰義存,求證上道”,義存法師為三人落發講道。

因為外國僧人頻入福州,福州開元寺被官方作為接待各國來閩僧人之所,印度般坦羅、日本圓珍等高僧曾在此學習交流佛學,或以福州為學習佛法的一個中轉站。據日本學者木宮泰彥考證,在日本開創真言宗的空海大師於唐貞元二十年八月十五日漂抵福州,在長溪縣赤岸登陸,這是福州境內第一次接待日本遣唐使船舶。

空海一行後來到福州開元寺,十一月三日離開福州,前往長安求法,回國後大力推廣中華文化,又以漢字為依據創造平假名。空海大師在中日文化交流中的貢獻可謂是空前絕後的,而福州長溪縣赤岸也因此在中日文化交流中留下不可磨滅的一筆。

日本高僧圓珍帶領他的從僧、行者“入唐在福州開元寺從中天竺的般坦羅學習悉曇”,後前往越州、長安,學成歸國後開創圓城寺,成為天臺宗寺門派的開山祖,為傳播中華文化作出卓越的貢獻。

由於入唐的海外人士日益增多,其中不少人出於各種原因在福州定居,各國文化源源不斷傳入福州,形成中外文化交流的一個高潮,對福州的習俗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如1958年發掘的《毬場山亭記》碑文描繪:唐元和八年(813)“海夷日窟,風俗時不恒”的景象,說的就是海外諸國來客居福州,異邦風俗充斥,使福州習俗頗受影響的事情。唐代盛行的馬毬,就是從波斯傳入,故又稱“波斯毬”;福州建有毬場,應與當時有一定數量的波斯和阿拉伯人僑居福州有關。(收藏自 2014年02月20日鳳凰網,作者張振玉為福州市博物館館長)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