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的力量:CCTV《感動中國》十年回顧 (8)

滿大街都會知道《感動中國》

節目組自信不出正月十五,滿大街都將知道《感動中國》。台長審完片卻說,節目太長。

已經是淩晨三點,中央電視台新聞評論部南院工作區的第四號機房燈火通明。

樊馨蔓坐在剪輯台前,右手撥動剪輯操作手柄,一遍一遍地看屏幕上的鏡頭。

屏幕上,一位中年女性走上舞台。她看著觀眾,臉上充滿了幸福的笑,可陡然之間,眼角之間的細紋輕輕抽動了一下,嘴唇緊緊地抿住,眼神突然凝重起來,這動作僅僅是瞬間,然後她再次讓笑容占據表情,然後自信地面對觀眾揮手,鞠躬。等她直起身,淚水已經奪眶而出。

她是本次《感動中國》的獲獎者,中國細菌戰受害者訴訟原告團團長王選。

這幾秒的鏡頭,樊馨蔓看了不下20遍。停下來,用手邊的遙控按鈕退出一盤磁帶,然後用手指捋著旁邊一大盒磁帶脊背上的編號,在一個位置上停下來,抽出磁帶,送入空出來的帶倉。這是另外一台攝像機從另一個方向上拍攝的王選的鏡頭。樊馨蔓再次重覆剛剛的過程,仔細地看鏡頭,停了看,看了停,仿佛在體會一個恰當的情緒點。

在旁邊的剪輯助理小楊最開始的時候還跟她一遍一遍地看,但實在看不到有什麼特別,倦意漸漸襲來,等到第二個鏡頭看到20遍的時候,樊馨蔓仍然神采奕奕,可小楊已經歪倒在椅子上,頭沈在一邊,鼾聲輕輕響起來。

這是2003年1月16日,《感動中國》錄制工作完成後第四天,離大年三十還有半個月。

樊馨蔓和她的剪輯小組--一個助理、一個操作員已經連續工作了三天。節目錄制完成後,樊馨蔓睡了一個懶覺。早上十點的時候,接到助理的短信,機房已經定好,磁帶全部到位,音樂和字幕也全部準備妥當。

她穿著紅馬甲在下午四點到南院,見過了剛剛睡過懶覺的小組成員。她沒有立刻開始剪輯,只是在院子裏走來走去,把最近一周沒有接聽的電話找出來,一一回覆,給人解釋,說抱歉,向人介紹過了年中央電視台會有一個好節目,是從來沒有過的,一定記得收看。在哪播呢?這個還不知道。

 導演不知道,誰知道呢?梁建增也不知道。原來安排的時間是在2月春節上班之後的第一天,最保守的方式是作為《東方時空》特別節目播出,應該是在早上七點到八點之間。如果節目太長,可能會分兩天播出。這是整個節目組包括梁建增都不希望的。這實在不是一個黃金時間。他們希望在一套節目晚間黃金時間播出,可黃金時間競爭激烈,電視台總編室在一個季度前就已經作好了規劃。能不能改變這個規劃,完全依靠節目的質量。

在剪輯進行到第五天的中午,穿著灰色鞋子的朱波來了。他又恢覆了意氣風發的樣子,仿佛一夜好睡就修補了所有的疲憊。陳鐳來了,戴著他怪怪的帽子。大家寒暄,抽煙,好像一場大戰已經勝利。

朱波只看到了四個鏡頭。他以為樊馨蔓不肯把後面的給他看,但當他知道現在的確只完成四個鏡頭之後,有點沈不住氣了。還有兩周就是春節,如果五天下來只有四個鏡頭,那什麼時候可以剪輯完?

樊馨蔓倒是胸有成竹,笑笑說:“萬事開頭難。開了一個好頭等於成功了一半。所以如果你有眼力,就應該看到這部作品的一半了。”

樊馨蔓的方式顯然和常規電視剪輯是不同的。現場共有十個機位,切換台現場負責七台,另外三台攝像機的鏡頭同時收錄。也就是說,她有四個角度可以選取。她要在四種同樣內容、不同角度的影像中挑選最佳的那一段,然後以最合適的節奏來剪輯。她需要把所有的鏡頭看完,要在同一瞬間看到主角的表情,然後細細地斟酌。

朱波大呼上當,說:“樊妹妹,你害死我了。這樣你會非常的苦,你這樣完全是不按規律辦,用最花成本的方式來增加一點點效果。機房、工程師,每一項都是錢。而且你應該給審片和修改留一點時間。不然,等你做好了,節目錯過了播出的時機,那所有人都被你害死了。你會讓節目組破產的!”

樊馨蔓仍然慢條斯理地說:“你看,如果我一次做好了,不用修改,豈不是節省了大家很多精力?”

樊馨蔓仍然是柔聲細語,但是背後的堅定誰都聽得出來:“朱波,在這一點上我非常希望你能支持我。我每一個細節都要盡善盡美。註意細節,這個加了0.1,那個加了0.1,這個加了0.2,那個加了0.01,那可能最後加起來就是10分了。你要明白一點,9分和10分是絕對不一樣的。9分是好節目,10分是好作品。”

她頓了頓,看著朱波,然後說:“我只能向你保證一點,在你節目播出最後時間之前完成,而且是最好的!”

朱波知道,樊馨蔓但凡作出了保證,就說明這事沒有回旋余地了。他苦笑著向陳鐳說:“鐳老師,現在九頭牛也沒用了。您看怎麼辦呀,這不是樊妹妹,這是我的樊奶奶呀!”

2003年1月31日,農歷2002年的最後一天。已經是下午,再過幾個小時就是除夕,雖然是禁放鞭炮,但是東西南北各處仍然傳來稀落的爆竹聲。中央電視台彩電中心內仍然燈火通明。台長剛剛審完春節晚會的最後幾個節目,從一號廳出來,直奔三號審看間。

審看間坐滿了人,都來自新聞中心,這是新聞中心特別節目《感動中國》的審看會。

台長問新聞中心主任李挺:“這時候審?你們真沈得住氣。你們都看過了?”

李挺說:“看過了。不能透露太多,還是您自己看。說起來丟人,那麼多人面前我流了三次眼淚。這麼多年沒有過的事。”

台長看到了坐在後排的樊馨蔓,他對這個女導演是有一點印象的,就問:“小樊,你是導演,自己的作品,你說呢?”

樊馨蔓說:“怎麼說呢?我覺得,如果初八的黃金時間播出,不到正月十五,滿大街連賣紅薯的都會知道《感動中國》。”

台長有一點驚訝地環視了大家一眼,沒有人做聲。朱波苦笑,暗暗叫苦:我的樊奶奶呀,您這是王婆賣瓜了。全台多少節目啊,台長光看就看過多少?您這話可不太幽默呀。

梁建增大概也沒想到台長會這麼直接問,更沒想到樊馨蔓會這麼回答。這是有點自信過度了,如果沒有達到感動領導的效果,那這話就適得其反了。

安靜的一瞬,出奇的明顯。大家都感到了這話帶來的後果,有點不知道怎麼辦。梁建增悄悄向坐在審看機旁邊的朱波做了個手勢。

正在大家感到有點尷尬的時候,忽然音樂響起來。審看間的燈漸漸暗了。

安靜的120分鐘。在一個坐了12個人的房間裏,除了節目的聲音,沒有一點動靜。

屏幕上,主持人最後的告別話語剛完,全場觀眾的掌聲響起來,一張張噙著淚水的眼睛。掌聲經久不息。

朱波適當地按了審看機的暫停鍵。燈亮了。大家的目光都從屏幕上移開,望向台長。

台長沒表情,從沙發裏坐直了身體,看了大家一眼,又看了看表。

朱波的心有點往下沈,因為以他的經驗,梁主任和李挺主任看完後,都是最快地作出反應。梁主任當時是向大家微笑了一下,說:“向上送審。”李挺主任眼睛從屏幕上離開的時候分明是帶著淚花的。但是現在,台長的表情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他還看了看表,難道是嫌長麼?

仍然沒有人說話。台長自己笑了一下,說:“太長。”

朱波放在審看機上的手抖了一下,觸動了播放鍵。畫面動起來,趕緊又伸手按停。

台長接著說:“把所有的文藝因素拿掉,樸素一些,單純一些。這樣時間會減很多,然後,安排在一套播出吧。爭取在正月十五前,讓所有觀眾都知道《感動中國》。”

朱波心頭一陣巨大的喜悅,所有的懸念都有了結局。他看到現場每個人臉上都現出了輕松的表情,這是大家最希望的結果。

2003年2月14日,第一屆《感動中國》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播出。

那天晚上,《感動中國》全組人員在一起吃飯慶祝,朱波接到兩個電話,一個是電視台辦公室打來的。朱波一接聽,就有點緊張。因為電視台辦公室是行政部門,很少會直接向業務部門的執行者打電話的。電話裏對方轉達:一位中央領導和全家人一起看完節目,飽含熱淚,說很好,向中央電視台以及節目組表示祝賀。

另一個是總編室打來的電話,質問朱波:“你是《感動中國》的?你怎麼回事?你們做的什麼節目,這麼大膽子,組織了全國觀眾給我們打電話?現在熱線電話都占線了!你們節目再好也不能這樣啊,這是違反紀律的……”

朱波不知道怎麼向這位沒看電視的值班人員解釋。他打開揚聲器,讓大家一塊收聽這突然的質問。大家剛開始不明所以,忽然明白過來,每個人都忍住了笑聲,眼中都充滿了喜悅。

幾年後,主持人白巖松的作品裏,披露了他當時的經歷。節目播出的第二天,白巖松去人民大會堂出席元宵節聯歡會,國家領導人賈慶林看到他,最先表達了對《感動中國》的稱讚,握住他的手說:“昨天的節目我看了,真感人!”

隔了一會兒,他又看到吳儀和周永康,他們同樣向他表達了對《感動中國》的喜愛,所用的語言一樣直接樸素,只有四個字:“太感人了!”

2003年,現任中央電視台台長胡占凡正在國家廣電總局副局長任上,他大半輩子和廣電節目打交道,每天過眼無數的節目,但這一年年初的《感動中國》還是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十年之後,他還記得節目播出時的情形:“2003年2月14日晚,《感動中國2002》首度出現在春節期間的觀眾面前,鄭培民、張榮鎖、王選等10位當選人物第一次以‘感動’的符號走進觀眾的視野,‘舍小家為大家’的三峽百萬移民以平民英雄的群體形象第一次登上了國家榮譽的舞台,接受最崇高的致敬。節目一經播出便引起強烈反響,億萬觀眾無法抑制自己的情感和淚水。從此,‘感動’成了人們最溫暖的春天記憶。”

出於職業的經驗,他也在與節目的創作者同步思考關於“感動”的問題,甚至走得更遠。到底什麼是感動?什麼樣的感動能讓整個中國為之動容?

2010年,胡占凡任《光明日報》社總編輯。第二年年初,《感動中國》剛剛播出,負責《感動中國》的中央電視台新聞中心副主任梁建增就接到了來自《光明日報》的電話。胡占凡非常關註《感動中國》,他計劃在《光明日報》和央視的《感動中國》作一次媒體聯動,推出整版報道。2011年2月,兩個整版的報道見報了,報道由感動故事、現場報道、人物專訪、理論評論構成,豐富與深度俱在,情感和理論均衡。這是《感動中國》9年來節目經驗的一次全面總結。

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觀眾有不同的感覺。也許時至今日我們仍然無法為“感動”做一個清晰而準確的定義。

劉姝威、任長霞、錢學森、王順友、唐山十三農民兄弟,很多人的故事都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持續關註《感動中國》,2012年,他在一篇評論文章中說:“《感動中國》這個節目之所以能夠成為中央電視台第一公益品牌,就在於它強烈的時代特色、濃厚的人文關照和真實的思想意境。它讓我們知道,感動絕不是作家畫師筆下個體而細微的感覺,它一定是屬於整個社會群體感同身受的一種心理體會,是能讓絕大多數人普遍認可的一種價值判斷。這份感動更不是坊間的空穴來風,它一定源於傳統美德的召喚,源於生死抉擇的震撼,源於社會責任的擔當。”

Views: 8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