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特點 規律和狀況

土壤的溫度、盛行風和空氣的濕度是影響氣候(climate)變化的三大要素。“climate”的本意指的是“地表的傾斜度”。很早的時候,古希臘人就註意到了與極點靠得越近,地球表面 “傾斜”得就越厲害,其溫度和濕度的變化也越大。 “climate”這個詞的含義,後來就從特指一個地區而延伸到表示任一地區的氣候狀況。

現在說到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氣候”時,指的是在一年四季中這個國家和地區盛行的平均天氣狀況。

先說一說奇特的風(wind)吧。在人類文明的進程中,風所起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假如熱帶海洋盛行的信風不存在,那麽美洲大陸的發現就得等到蒸汽船的發明了;假如不存在濕潤的和風,加利福尼亞和地中海沿岸各國就絕不可能出現今天這樣的繁榮,以致它們東部和北部的鄰國被遠遠地甩在了後面。那些隨風而來的飛沙走石就更不用說了,它們如同一張巨大的無形的砂紙,即使想把地球上最雄偉的山峰磨平,也只需幾百萬年的時間。

“蜿蜒、盤旋、迂回”地前行是“wind”的原意,而風就是一股從一地“迂回”前行到另一地的氣流。那麽,氣流為何要從一個地方迂回前行到另一個地方呢?這是由於一些地方的空氣因溫度較高而輕於其他地方的空氣,所以它就不斷地向上運動。由於溫度高且輕的空氣上升,一個真空地帶就會在它的下面出現,這時,較冷較重的空氣就乘虛而入,填補了這個真空地帶。2000年前,古希臘人就說過“大自然討厭真空”,就像水和人類一樣,空氣也不喜歡真空。

怎樣在房間裏制造熱的空氣呢?生一只火爐子就夠了。而太陽就是茫茫宇宙中的一只火爐子,太陽系的行星就是等待它去溫暖的房間。對地球上來說,最熱之地當然是靠“火爐”最近的赤道地區,而最冷之地就是離“火爐”最遠的南北極了。

“房間”裏的空氣因為有了“火爐”而劇烈振蕩,形成一種環形流動。空氣受熱後就不斷上升,一直上升到“天花板”(大氣層的頂部),但同時離熱源也逐漸遠起來了,因此溫度也在不斷地降低。冷卻的氣流漸漸地變重了,又重新回流至地面上。隨著這冷的氣流靠近了地面,它離“火爐”也越來越近了,於是,它再一次被烤得又熱又輕,重新向上走了。就這樣周而覆始,直至“火爐”熄滅為止。但是,在“火爐”燃燒之時,“房間的墻壁”吸取了大量的水分,能夠保持“房間”的濕度,而決定保溫時間長短的主要因素是“墻體”的材料。

在地球上,這“墻壁”就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大地。同積滿雨水的沼澤相比,沙石吸熱快一些,散熱也快一些。所以太陽下山之後,沙漠很快就會寒氣逼人,而在夜幕降臨後幾小時之內,森林仍然是溫和舒適的。

水是名副其實的蓄熱池。所以,與內陸之國的氣候相比,近海之國和島嶼之國要更溫和、更均衡。

Views: 4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