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人·花鳥魚蟲及其它(52)生物變化的原因

近代不但學習生物學的人已都相信生物是在變化,不是固定不變的,便是一般的讀者差不多也已都這樣相信了。物質既不絕在運動,生活物質的代謝作用也是進行不停的,因此,生物體自然很容易發生變化了。如果此外再要根究「原因」,我們還可以回答說,因為生物體內部有矛盾。便拿單細胞的生物,同化作用旺盛時,細胞增大,體積既增大,與面積的比例就有矛盾而必須分裂為兩個。高等生物的器官間也有矛盾的。還有刺激性,生活的物質或生物體,對外界刺激能發生反應,近來稱為反映,生物由此會生變化。

若說過去的科學觀察者,約略說起來,可以分兩派。一派說生物的變化由於外因,一派說是由於內因。古代許多自然科學家相信生物的變化由環境的作用而生。人們常常看到,生於濕地的植物與在干地的不同,生于于地的葉子常常肥厚多汁;生在高山的枝幹矮小,與生在較低地方也各異。在動物裡這種情形更顯著,生在福建的老虎與見於西伯利亞的不同,前者毛短,後者毛長,分明與氣候冷熱有關係的。古代許多自然觀察者大都作這樣想法的。

達爾文也相信環境的作用能夠影響於生物。最明顯的,如養料對於個體的大小,養料充足則生長得大些,少則小些。但影響有程度之差,不會所有個體都一律,故不會一律大小相同,而有等差,遂有連續的變異。這等影響達到生殖細胞裡,便能把變異遺傳到下代去了。這是達爾文的想法。

但不久有德國的動物學者淮斯曼,把構成身體的質料與生殖用的質料分開,他叫前者為體質,後者為種質。他認為外界的影響只能及於體質,不能及於種質,所以因外界的影響所得的變異不能遺傳的,只有種質發生的變化才能在下一代即由那種質所發育變成的個體表現出變化來。他代表變化起於內因的一派。他做過有名的試驗,即把鼠的尾巴切去,下代仍然有尾巴。做過幾次試驗,就說由環境的作用得來的性質是不能遺傳的,其實這種傷害作用不能代表「自然」的環境生物生活的作用。比方中國女人的纏腳,由來年代不可說不長久,但是放腳的女子,腳仍然像天然一樣大,並不因為上代纏腳而縮小。是不是能夠證明外界的作用不能使後代發生變化呢?當然不能的。因為女人在纏腳的時候並不能省掉腳,還是在走路,還是要用力的。與人猿身體直立起後,尾巴沒有用處,反成贅疣的情形不同的。所以一旦把腳解放不纏,仍有長大的腳,不受上代的影響。女人戴了許多代的耳環,生下來的小女孩的耳朵垂子上也沒有生好的洞,道理也相似(因生活上沒有這需要)。

在生物科學上,因外界的作用而生的性質叫做習得性或獲得性。自從淮斯曼把體質與種質分開,及上面所講的試驗發表後,遂有許多生物學者相信習得性不能夠遺傳。

但關於習得性遺傳與否的問題,上面已經說明,把鼠的尾巴切斷,下代仍有長尾,實在不足以作證明的。可是科學刊物上還有許多被提出來的材料,都來證明這種性質不能遺傳,例如生物學的刊物上常常舉出這樣的例子,最常常說起的有從黑人的膚色與白人在熱帶下的膚色的變化來分辨生物固有性與習得性。白人住到熱帶下面,被那太陽曬著後,皮膚漸漸變為黑色。但是,便在熱帶住了幾代以後,回到溫帶,小孩生下來,皮膚仍然白色的,不是黑色。黑人卻不然,便是移住在溫帶裡,生下來的小孩及大人還是黑色的。因此科學者稱黑人的黑色性質是固有的,白人的黑色性質是習得的,而且斷說習得性不遺傳。

還有,有些蝴蝶一年產兩代,一代生活在夏天,一代以蛹過冬。兩代的樣色是不同的。但如果把夏季一代的蛹放在冬天的溫度下,孵出來的蝴蝶像春天出來的樣色了,可見這不同由於溫度,但不遺傳。

對於這種情形,意見當然不一致的,如黑人的皮膚顏色等等,試驗證明的確與外界的某些作用(如陽光等)有關係。白人的子女生在溫帶下面仍然白色,是否因為時代不夠長久呢?便是說如果在熱帶住得甚久,皮膚是否可能變成遺傳性的黑色?照俄國巴甫洛夫的學說講,應該影響。如長久,能夠遺傳的。

這種臆想不是沒有根據的,例如普通的植物都呈綠顏色。這種性質在植物裡可以說是十分普遍而且固定。但是我們又常常看見,如果植物的苗不遇見陽光,生在暗處,它不呈綠色,卻呈白色,如不見日光芽出來的豆板、豆芽及捲心的山東白菜等都是常見的例子。

如果有陽光照射著,它們便會變成綠顏色。但是如果泥土裡沒有鐵質,雖有陽光,還是不會呈綠色。照此看,植物綠色的出現,條件是很複雜的,植物有了能呈綠色的物質還不夠,還須要陽光與鐵質才能呈現出來。從這種實驗裡可以得到兩種意見:生物的性質不管是習得的或不是,都須有一定外界的條件才能使它現出來,如果沒有這些條件(如陽光及鐵質等),生物雖具有這種性質,也只是潛藏著,不能外面現出來。

還有一種意見是:照有一派生物學者的意見說,地球當初水蒸氣瀰漫於空中,太陽照不到地面上來的,這時候生的植物,應當是一類不含綠色的細菌。綠色的植物是由空氣澄清,陽光照下,遂漸漸產生出來的,這種臆說雖然未能證明,且為有些科學者所不贊成,但是像葉綠素這樣複雜的物質,說它不是生物初發生時就能形成,也不是完全沒有理由的。假定這話有理由,那麼廣義的說來,植物的綠色是不是也可以說是一種習得性呢?照此看來,習得性與生物自己具有的性質就極難分別的。

然而又有許多現象,在使人們把性質分出生物自己具有的固性來。分明生物並不是像麵粉團的黏軟可塑,可以適應外界,塑成最適合的形態與生理。拿最普通的例子來說,例如狗與貓,都是飼養得很長久的動物,但便是養在相像的家庭環境中,貓怕冷,狗不怕冷而怕熱,兩者的性質分明不相同。

還有,有時候,小麥、大麥、玉粟即珍珠米等植物會發生一種白色的苗,雖在有陽光與鐵質的地方也不呈綠色。這種幼苗因為沒有葉綠素,不會從無機物質形成有機物,去營養自己,當然不能長大起來,貯蓄在種子內的養料用完便枯死。不過這等事情,指示生物體內亦有一定的東西存在,如果沒有它們,雖有外界條件還是不行的。——除非進一步能用試驗改變外界條件,綠色還是能夠出現,那麼生物內含的性質要素與外在的條件愈難分清。

事實上,生物體當然具有一定的,但又在變化的物質與構造,結果一生雖在不竭的變化之中,然不失去它的統一性。例如個人,從小到老,體質上或思想上都在生變化,但還是某人,可以辨認的。但他這樣的經過與「外界」的條件及其變遷是相聯繫的,如果離開這些,便不能夠想像。

因此大家都知道生物是在變化,但由於什麼「原因」,卻很難說明,一般卻又喜歡這樣問。有些觀察者歸因於環境的影響,有些觀察者主張由於內部的原因。這原因不容易說明,我們現在所能說的,重要的變化是一種突變,它不是荷蘭植物學者特佛裡斯說的不知「原因」的突變,也不是個體的混交,這從大體上看,能使種相像,不是變化開去。這裡所說的突變,雖然是躍進的,但並不像孫行者一個觔斗十萬八千里去得無影無蹤,還是有線索可尋的。

很早的時候便有生物學者提議生物體內有矛盾的,例如營養與生殖有矛盾——儘管生殖起源於生長。在植物裡,營養器官的枝葉與為生殖器官的花有一種矛盾。各種器官的長大,都需要養料的,養料一般由營養器官的葉來製造,花的功用是在生殖。花的構造繁雜,必須增多葉的負擔。如果減少這種負擔,於植物的生存上是有利的。植物體既有這種內在的矛盾,隨時在反應外界的複雜情形,以發生變化。有時使花減少部分,或集合起來,變為密集的花序。如茅草類的花,適應風媒受粉的生活,由許多不明顯的小型花成為一定的花序。菊花之類,適應蟲媒受粉的生活,集合許多小型花,成為頭狀花序。小花集合而生,比分生開去經濟得多,而受粉上反為有效,植物遂向著這等構造逐步變化,改進。在動物裡也是這樣的。

生物的物質是具有刺激性的,就是遇到外界的刺激,無論光、熱,或什麼化學物質,或與生物體相接觸,都能發生反應,這就是反映。比方,昆蟲常向蘭花一類的植物採花蜜,花受了刺激,經過極長久的年月,會改變成特別的形狀。由風吹送花粉的麥及稻的花就不大相同。這等花的形狀便是它們的生活所經歷的反映。但它們能如何反應,須看它們過去的歷史。比方拆改一間房子,你看本來是怎樣造成的。

生物不單生殖與營養兩種系統有矛盾,其他器官間也有的。葉茂能多生產養料,但使很增多吸收與輸送水分的負擔;根多則多消耗葉製造的養料。各器官間因有矛盾存在,本不安定,所以受到外界變化的刺激(內部刺激也有),便促進變化。有時候可能是緩慢的,即所謂漸變,到一定條件之下,會發生較大的變化,我們稱它突變。

動物體內矛盾情形與植物可以比擬,前面已經說過。有些器官會發育起來,別有些退縮下去,或生較新的性質,形體遂生改變。上一次所講的馬的進化,是它在一定的生活下面,與環境一起發生變化的一個例子。

但生物體也具有自己的規律性,並不是與外界的變化一定完全相一致。達爾文指出動物的變化有相關性。如腿長的往往項頸也長。人們買襪時,常拿自己的拳頭來量,襪長恰繞拳一匝,穿在腳上大小恰好,可見手腳的大小是有比例的。生物的長大與變化既又自有一種規律,故可能有些變化不適應外界條件,反為生活之累的。這等例子很多,例如愛爾蘭鹿,角極大,分明大到失卻用度,反而增加了生活的負擔。鹿角過大,遇猛獸追逐時,反不便逃避,因而被樹木絆住,被捕殺的,今日生大角的鹿中就有遇見。還有劍齒虎,是有名的動物,化石在第三紀的中新世及以後發現之。上牙床每側有一長牙,尖端抵住下牙床的門牙及虎牙。不但失其用處,反不便吃食,結果確實滅亡。現今生存的,如西裡伯及布魚布島有野豬,下牙床的虎牙向上,很長。上牙床的虎牙竟向上穿出面部皮肉,又向上彎曲,尖端抵達額角,分明已發達過大了。許多自然史研究者相信種亦有衰老,要滅亡。個體到衰老時,生理好像失卻調節,外部最看得出的,年輕時眉毛是勻整的,到了老年,其中若干支會長得特別長,就是過分的生長。種衰老時也是這樣,有的部分會過分地長大起來,成為無益而有害的東西了。 (本篇寫於1946年12月。)

Views: 6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