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塔莉•沙鷗·欲望倫理:拉康思想引論(5)

2. 倫理區別於日常道德:實在(real)的維度

從斯賓諾莎到列維斯特勞斯

從青少年時代開始,拉康就開始閱讀斯賓諾莎(1632—1677)的《倫理學》。他將這部作品的提綱掛在臥室的墻上,並在上面標示出箭頭,以體現斯賓諾莎所設想的幾何架構。斯賓諾莎通過歐氏幾何的形式建立自己的思想體系,他將“善”和“理性”等同起來,而社會性自我則是認識的障礙。在斯賓諾莎看來,唯一有用的事物就是能夠提升我們的欲望和思想能力的事物,這些事物同時帶給我們幸福感;悲傷是惡,而愉悅只存在於認識的進步中。拉康稍後說悲傷是道德上的懦弱,聯接著人類基本的激情(passion)之一,即“無知”的激情。

指明這一點將是有意思的,我們發現,在斯賓諾莎那裏出現的元素,在拉康的著作也能全部發現:

——將認識問題同數學公式聯系起來。

——強調欲望和愉悅(joie)的重要性,並將它們視為生命前進的羅盤。

——堅定地用理性反對渴望在另一個世界中獲得幸福的盲目信仰。

——這個“理性”屬於拉康所定義的符號界領域,它與想象界領域相交會,對符號與想象的區別涵蓋了斯賓諾莎所說的在理性和社會性自我之間的區別。在拉康看來,自我是在想象界的一邊,“自我”如此主導著“無知”激情之外的,另外兩種人類基本激情,即“愛情”與“仇恨”。

——斯賓諾莎將神與自然等同起來,這一理論由於與猶太—天主教中人形化的上帝形象相悖而被視為異端學說,斯賓諾莎也因此被驅逐出阿姆斯特丹的猶太教團體。1963年,拉康也被逐出國際精神分析協會,被迫離開聖•安娜醫院,離開那個他十多年一直講學的醫院。當研討班在Ulm街的巴黎高等師範學校重開的時候,拉康使用了“被驅逐出教會”(excommunication)一詞將自己受排擠的經歷與斯賓諾莎的遭遇等同起來。

拉康從列維斯特勞斯那裏借用了符號、想象和實在的三分法,這三股“繩索”相互纏繞在一起,並貫穿了拉康的全部學說。我之所以使用“結”“繩索”“編織繩”這類比喻,是因為拉康在學術生涯後期從扭結數學中借用了著名的波羅密歐結。與國際精神分析協會的戰爭和糾紛促使拉康於1953年真正開始對公眾講演,其標志就是《言語和語言的功能與領域》(Fonction et champ de la parole et du langage)這部奠基之作。我們在此文中可以發現航行的開始,拉康在這篇文章中明確指出了RSI(實在、符號、想象)的重要性,並嘗試將精神分析學理論化。

Views: 15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