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煒《走進耶魯》第5章 講壇拾趣 (3)

給美國學生起中文名字

某一年開學,我在學生填寫的選課名單上,赫然發現一個中途轉學到耶魯的洋人男學生的中文名字叫“羅陽根”。我忍住笑問他:你知道“陽根”的確切含義嗎?沒想到,他很“酷”地點點頭:當然知道。後來熟了,聽他道出個中原委,我更大吃了一驚:原來這名字背後,竟然隱藏著一段新移民的辛酸故事。

這是一位俄國猶太移民的子弟。他在少年時期隨父母移民美國,沒想到,個頭高大、個性溫厚的他卻在學校裏經常受到同齡孩子的羞辱和戲弄。開始以為,這只是一般移民孩子都需要經歷的磨合期和適應期。等到他們一家真正安頓下來以後才聽說:原來問題還出在他的名字上。他的俄文名字的英語拼法,其發音類同於當地俚語中的“男性性器”之意。他為這個名字處處受到同學嘲笑,可是,要他放棄自己與生俱來的本名,改用一個“道地”的美國名字,他卻是一千個一萬個不願意。萬般不得已,他是硬撐到中學畢業要上大學前夕,才改用現在的英文名字的。但此事留下的創傷心結,卻在他選修大學中文課、任課老師要為他取一個中文名字時曲折地表達出來了。他幾乎是報覆式地,刻意要在他的中文名字裏保留這個“男根”的意思,作為對自己一段不堪與人言的青春歲月的祭奠。

我雖然非常同情他的遭遇,但我實在不願意在課堂上“陽根”來“陽根”去地呼叫他的名字。我說:你如果堅持要保留這名字裏特殊的反諷含義,巾文裏還有其他更合適的表達方法。我後來給他改名“羅偉立”,委婉地也不無滑稽平庸地保留了他堅持的原有寓意——至少,對於我,在課堂上呼喚起來是“順口”多了。

這是我在給美國學生起中文名字的眾多趣事之中,最具黑色幽默色彩的一個故事。正如學會一門陌生語言就是對於一個生命的重塑一樣,一個名字,其實就是語言對一個人的終生契約。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名字背後的約定,有時幾乎是有著宿命一般的力量的。所以中文裏特有的測字算命法,就主要是以人的名字來卜算前程吉兇。或許並不純然是巧合,美國漢學家中的諸方翹楚,幾乎都有一個好聽並地道的中文名字——費正清、傅高義、史景遷、林培瑞、黎安友……基於這樣一種虔敬心理,我從來都對為美國學生起中文名字一事,取慎重的態度。

一般而言,中文老師都是以學生英文名字的諧音起相關意蘊的中文名字的。學生中有高竹立、郭若婷、白鶴川、柯琳、柯珊等等者,或自英語諧音出雅意,或以新詞新境名之,都算雅訓上口的好名字。但在美國的“酷”文化氛圍裏,學生們往往更喜歡以一種幽默、諧謔甚至胡鬧的方式,來對待自己成年後突然冒出來的這樣一個自我認同的標識。比如,有個美國學生起名叫“歐麥高”,乍一聽無甚驚奇,可是每次在課堂上點名時同學都要哄堂大笑,一問方恍然大樂,原來這像是英文裏“Oh,myGod!”(哎呀,我的上帝!)的諧音,而看那個學生在哄笑聲中得意洋洋的樣子,這正是他想要的“酷”效果。又如有學生幹脆以“麥當勞”、“麥當娜”為名的,這一方面當然是他們英文名字的諧音,另一方面,這些名字在中文字裏的特別含義(比如“麥當娜”所意味的“酷”和“反叛”),就很能滿足美國學生事事追求“特別”的心理。

我曾教過一位來自夏威夷的有一半中國血統的帥小夥子名“程桂方”,一上課他就要求我給他改名,因為他知道這個名字聽起來像是女孩子的。但當我聽說,這是他的中國外婆給他起的名字時,我猶豫了。我說:我大概不好改變你的中國親人給你的命名。整整一兩年我都叫他“程桂方”,直到他去中國進修的前夕又來找我,堅持要我給他改名。這是一位立志要當作家、已經發表過不少得獎英文小說、詩歌的高材生。他要求我給他改一個浪漫詩意的名字。我從他的英文名的諧音裏變出了一個新名字——“程雨帆”,他很喜歡。就在提筆的此時,我接到他從中國回來寄給我的一本中英文對照的小書——小夥子已經用“程雨帆”的名字,出版了一本以英文解釋中文成語趣話的小冊子呢!

Views: 13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