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芳,袁立,項子豪 :「漢畫像的日常」文創產品設計研究(5)

漢畫像藝術從博物館、藝術館走向大眾生活,在現代傳媒技術的影響下,社會精英審美行為與大眾文化之間的界限逐漸消解。費瑟斯通在《消費文化與後現代主義》中提到「日常生活審美化」,認為日常生活審美化正在消弭藝術和生活之間的距離。日常器物不僅僅是用來「使用」,更注入了人的情感與特殊的歷史情境。設計師通過各種媒介再現漢畫像藝術的歷史原境,消費者在文化情境中感受設計的視覺語言,從而實現傳統文化的現代傳播,提高美育的社會滲透力,達到美育「理想化」的發展目標。在傳統藝術置入「日常」設計的實踐活動中,實現了美育通向「審美共同體」「藝術化人生」[11]等美學泛化的發展路徑。

日常生活審美化是作為消費社會的重要組織原則和標誌性文化景觀而存在的[12]。在這個通常被稱為「消費社會」「後工業社會」或「後現代社會」的文化背景下,高雅與通俗、藝術與生活、藝術品與商品、審美與消費,傳統的邊界斷裂了,文創產品的開發以滿足消費者的審美需求為內在驅動力,是日常生活審美化的具體表現。

中國傳統藝術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器具的製作與設計被看作是「匠人」的工作,藝術和日常用具始終處於疏離狀態。對藝術來說,復製技術時代的藝術作品,是「靈韻」的消失,而對設計來說,技術的進步意味著設計語言趨於邏輯性與系統性。現代的技術、尺度、材料構築了一個漢畫像審美的「日常」系統。在產品的功能、材料、工藝等方面,圍繞著「日常」,選取「辦公系列」「餐具系列」「裝飾系列」「電子用具系列」,如將祥瑞圖式的設計應用在女性日用品中,祥瑞裝飾系列部分產品見圖10。在產品中,激活消費者的「情感共鳴」,從而引導不同的消費行為。在功能上,既滿足了消費者的「日常」所需,又激發其與自身的生活經驗或行為體會相關聯的聯想。消費者在日常器具的使用中,感受漢代藝術深層的文化記憶。

設計將理性信息與感性信息完美地結合,不僅給人們的生活提供了一種物質形式,而且提供了一種生活觀念。設計的功能在文化系統中凸顯,正如索特薩斯以查爾斯·依姆斯的椅子為例指出:「他其實不是設計了一把椅子,而是設計了一種坐的方式。」[13]設計是功能與文化的統一。如漢畫像文化創意「宴飲」系列,通過賦予日常器物,如燈、書簽、鏡子各種「宴飲」場景的視覺符號,使其在使用過程中增加「樂舞」「對飲」「庖廚」等儀式性的敘事特征。

後工業時代,文化賦予了設計隱喻性與象征意涵,它潛移默化地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文創產品設計以現代日常用具為媒介,激活了產品的文化價值與實用價值,達到外觀層次、使用層次與文化層次[14]的統一。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在《人工科學》(The Sciences of the Artifical)中指出,設計是一門與自然科學迥然不同的新型科學,它具有雙重特性,一方面它具有修辭學的特性——強調謹慎思考與決策製定;另一方面又具有詩學的特性——人類製造的所有產品都是以製造活動的性質為基礎的分析與理解所決定的[15]。正如宗白華所說,人對物的尺寸需要是社會性的需要,不光是純生理上的需要。中國古籍上講「器」與「禮」是不能分開的。他認為,使用功能中有社會功能,有象征功能[16]。因此,不論是中國傳統造物,還是「審美日常化」「消費主義語境」的產品設計,功能系統與文化系統相互依存。(《包裝工程》2022 年 1 月,第 43 卷 第 2 期,310頁至318頁,本文作者:作者簡介:蘭芳(1980—),女,江蘇人,博士,江蘇師範大學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設計歷史與理論、漢代造物美學。)

Views: 2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