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蘭·德波頓《旅行的藝術》鄉村與城市(4)

1789年的夏天,華茲華斯和她的妹妹來到了威爾士的瓦伊河谷。在這裏,華茲華斯親身體驗到了自然的力量,這種體驗隨後在他的詩作中流露出來,並且伴隨詩人一生。這已是詩人二度造訪瓦伊河谷。五年前,他曾到過此處,隨後的一段日子卻相繼經歷了許多不愉快的事件:他在倫敦這個讓他恐懼的城市呆過;他因為接觸戈德溫的著作而改變了政治觀點;他通過結識柯爾律治轉變了作為詩人的使命感;他還親眼看到羅伯斯庇爾在法國實行的恐怖統治。

再度來到瓦伊河谷時,詩人坐在一棵楓樹底下。居高臨下地欣賞著河谷、河流、周圍的山崖、灌木樹籬以及森林,詩人受到了感召,寫出了或許是生平最好的詩作。他曾這樣表示:"創作這首詩所處的狀態,比起任何其他一首,給我留下更美好的回憶。"詩的正題為《廷特恩修道院上方幾英裏所成之詩行》、副題為"一七九八年七月十三日重訪瓦伊河畔之作",他藉由此詩贊頒了大自然使心靈復原的魔力。

“雖然闊別多日,

與那山林的美景相隔千裏,

但正像盲人心中的千山萬水,

時常,

在寂寞的屋子裏或在巿井的喧囂中,

我得以在困頓疲憊中,

感到一種甜蜜獲得寧靜的回歸”

城鎮和鄉間的對立,成了這首詩的骨幹,詩人不斷提醒我們,只有鄉野才能對抗城市的不良影響。

“不知多少次,

不管在黑暗,

還是在變化多端、憂郁的光線中,

輾轉反側一無所獲。

世界的讒妄

壓在我心的悸動之上。

不知多少次,我轉向你

鄉間的瓦伊河!

你在林中埦蜒,

不知多少次,你讓我魂縈夢繞!”

這種感激在《序曲》中重現,而詩人再度表示,大自然對他施惠良多。他認為自己之所以身處城市,卻不被城市生活所助長的卑劣情感所汙染,全憑大自然的力量。

“如果,與世界水乳交融,

我已滿足以小小的快樂,

度日……遠離

小小的仇恨和卑劣的欲望

這些是你所賜……

你的風和咆哮的瀑布!

都是你的,你的高山!

噢,你的大自然!”

Views: 4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