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村 ·杜威知識論與教育理論(4)

(二)教育目的

杜威認為:以未來生活為教育目的有三個缺點:

(1)容易喪失現有的動機;

(2)容易使兒童養成懶惰和因循延宕的習慣;

(3)容易忽略兒童的個性。

杜威說:「教育的目的是包含在被教育者的生活過程中,生活是不斷地連續發展,所以把各時期各過程的生活充分的生長就是下期生活的最好準備,除此之外並無其他的教育目的(葉學志,民74)。綜言之,杜威主張教育沒有普遍的目的,認為生長是自自然然的,沒有目的,亦不涉及規範的價值判斷。教育既如花木之生長,自不能給它加上一外在的特定目的(郭秋勳,民74)。


(三)教育主張


1.學校即社會

杜威一再強調學校的教育內容不能與社會脫節,必須與社會生活的經驗密切的關聯。教育就是要協助兒童社會化,使成為良好的社會公民。


2.行以求知的學習論


杜威認為教師應先使學童在活動中感覺求知的需要後,學童即會自動尋求學習知識,以作為解決問題的工具,使兒童以活動完成認知的歷程(郭秋勳,民74)。誠如吳森所說:「杜威的知識論,一言以蔽之,曰知行合一。」(吳森,民68)


3.教材重實際經驗


杜威認為:如在社會生活中突然加入若干特殊科目如讀、寫、地理等,勢必阻礙智能成長與最佳道德的獲得。由於學童對科目的邏輯組織不感興趣,杜威認為教材應提供學童本身社會生活有關之事物(郭秋勳,民74)。


4.注重兒童的學習興趣


杜威認為:在教育過程中,使兒童現有努力與未來目的連接起來,在學習上產生興趣,這是極為重要的(林寶山,民78)。


5.強調創造思考的問題教學法


杜威認為:教育不能只限於以前知識或經驗的重複,而應將其重組,有效地適應新環境,因此教學方法應重視培養學生縝密思考,將已獲得之知識或觀念加以重組與發現,尤以教導學生用解決問題的學習方法最能把握學習的重點,達到知行合一的方法(葉學志,民74)。


6.重視做上學的教學法


實驗必須做上學,解決問題亦須做上學,與其活動課程相配合,杜威強調做上學的學習原則。


7.博雅教育與職業教育並重


由於傳統政治上階級的劃分,導致教育上博雅教育與職業教育壁壘分明,杜威認為在民主社會中應該兼重博雅教育與職業教育。


參考書目


呂健吉(民76)。杜威教育目的論之研究。私立輔仁大學哲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寶山譯(民78)。民主主義與教育。臺北:五南。


吳俊升(民68)。教育哲學大綱。臺北:臺灣商務。


吳森(民68)。比較哲學與文化。臺北:三民。


高廣孚(民65)。杜威教育思想。臺北:水牛。


高廣孚(民80)。教育哲學。臺北:五南。


徐南號(民67)。當代教育思潮。臺北:三民。


郭秋勳(民74)。康德、杜威知識論與教育理論之比較及其
在職業教育上的啟示。教育學院學報,10期,71-105。

程祿基(民68)。杜威教育思想。載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
育研究所主編:西洋教育思想(下)。臺北:偉文。

葉學志(民74)。教育哲學。臺北:三民。


葉學志(民73)。近代知識論與教育。教育學院學報,9期,
1-19。

Views: 7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