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蘭:播者、受眾、渠道:博客傳播的深層機制研究(4)

1.作為社會節點的博客成為個體與社會間的能量交換器 

博客平台是個體與個體相連接的鈕帶,也是個體與社會發生密切關系的節點。正是這種社會節點的屬性,使博客傳播超越了自娛自樂,而產生廣泛的社會影響。

博客雖然是一種較新的網絡應用方式,但是,它與網絡既有的應用方式是一脈相承的,與新聞網頁、論壇、RSS等,也能實現有效的連通。可以說,它並不是網絡中的孤島,而是網絡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因此,博客的傳播才能產生非常覆雜多變的過程。

雖然每個博客都是一個獨立的舞台,但是,它們之間也是可以相互連通的。博客之間的相互鏈接,使博客世界本身又來成為一張可以不斷擴張的關系網絡。這張網絡對於博客社會關系的擴展,對於博客文章的廣泛傳播,對於一個博客的影響力的形成,都是重要的。

而更重要的是,博客是人與人產生聯系的紐帶,人們的博客寫作或閱讀活動,其實質都不是人與內容的關系,而是人與人的關系。

很多人認為博客空間是私人化的,類似於個人日記,但事實上,這種空間並不能簡單地視作個人空間,由於博客的社會節點作用,它同時是一個公共性的話語空間。即使有些空間是加密的,但這也不能排除裏面的內容會被其他人看到。私人空間與公共空間的邊界在博客中並不是那麽清晰。

而當博客的文章隨著各種渠道進行傳播中,更是會不斷地進入到公共話語空間中,有可能產生社會性影響。而這種傳播並非博客的作者主觀上能加以完全控制的。因此,博客的作者必須事先估計博客內容傳播時所產生的社會後果。

作為社會節點的博客,使個體擁有了一個社會化的界面,這是個體吸納與整合社會能量的接收器,同時也是個體能量放大為社會能量的轉換器。

 

2.多元化的博客世界是社會生態系統的一個子系統

 

雖然很多人認為博客是平民的專利,博客應該是草根媒體,但是,從現實來看,從事博客活動的人是多種多樣的。除了普通網民外,利用博客的名人也越來越多,博客甚至也可以成為企業等組織的一種傳播手段。

博客世界吸納了各種職業、各種文化背景、各個社會階層的人,簡單地將博客視作平民的世界,顯然是有局限的。

博客傳播者的多元化,是博客發展的必然結果。而這種多元化,也造就了覆雜的博客生態系統。

把博客視作生態系統,就可以從生態系統各個構成要素的相互依存關系或者說“生物鏈”的構成中,去認識博客世界。

博客世界之所以充滿生機與活力,就是因為它的元素(博客的傳播者或受眾個體)構成是多元的,既有同質性,更有異質性。每個個體有著各自的需求,這些需求相互呼應,又相互伺服,甚至在某種意義上構成一種“生物鏈”。這使這個系統形成了自我生長的機能,博客作為一種“生命”系統的能量得以不斷產生、釋放與轉化。如果這個生態系統只有單一的構成要素與需求,就缺乏這樣一種生態循環機制。

博客世界不僅有著與自然生態系統相似的“生長”機制,更是遵循著社會生態系統的發展規律。

美國社會學者查爾斯·紮斯特羅把人的社會生態系統區分為三個層面:微觀系統(Micro system)、中觀系統(Mezzo system)、宏觀系統(Macro system)。

他指出,微觀系統是指處在社會生態環境中的看似單個的個人。個人既是一種生物的社會系統類型,更是一種社會的、心理的社會系統類型。中觀系統是指小規模的群體,包括家庭、職業群體或其他社會群體。宏觀系統則是指比小規模群體更大一些的社會系統,包括文化、社區、機構和組織。其次,個人微觀系統也會受到社會環境中與之互動的宏觀系統的重大的影響。宏觀系統的五種主要因素會對個體產生重要影響。它們是:文化(culture)、社區(community)、習俗(convention)、制度(institution)和機構(organization)。[1]雖然他所研究的,是整個社會這個大的生態系統,但是,他的研究思路也可以為我們所借鑒,用於博客這個更具體的社會生態系統的研究中。

博客生態系統也可以有微觀、中觀與宏觀三個層面:博客的作者或閱讀者個體,是其微觀層面;某一個個體的博客平台所吸納的人群是其中觀層面;而整個博客世界則是其宏觀層面。博客世界這個宏觀系統,也會產生自己所獨有的文化、社區、習俗、制度乃至機構,當然它們都不是無源之水,而是對社會這個更大的社會生態系統的相關因素的繼承,同時,博客生態環境的特殊性,又會賦予它們一些特質。博客生態系統三個層面的相互作用,決定了個別博客的興衰,也決定了整個博客世界的興衰。更重要的是,這種相互作用,是博客世界對於社會與文化產生影響的深層機理。

博客生態系統應該被視作整個社會生態系統的一個子系統,它的發展不是封閉的,也不只是簡單地遵循某種單一維度的發展邏輯,而是在社會整體的生態系統作用下,呈現出動態、開放、多維度的發展脈絡。

 

3.分權後的博客世界重塑權力關系

 

作為WEB2.0的應用之一,人們總喜歡把博客世界與分權或去中心化聯系在一起,博客似乎給了網民同等的表達與傳播的權利。但這種傳播渠道擁有權的相對平等,是否意味著“話語權”的平等?

如果僅僅將博客等視作個人媒體,那麽它在給予個人更方便地進行個人表達與意見共享方面的能力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如果把博客以及WEB2.0看作一種社會關系或社會網絡的話,那麽,我們就更應該關註由這種關系或網絡結構帶來的權力的重新分化。

社會網絡的分析方法有助於我們從結構的層面認識博客世界的權力關系。社會網絡的分析方法指出,一個社會網絡中的行動者,如果與很多他者有直接的關系,該行動者就居於中心地位,從而擁有較大的權力。[2]如果畫出博客這一社會網絡裏的關系圖(哪怕只是一個極小的局部),就可以看到從不同的點上發出的線的數量存在巨大的差異(這些線表明了關系的多少),這是權力落差的一種直觀體現。

雖然博客社會裏新的權力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折射著既有的社會權力關系(例如名人博客更容易形成強勢),但同時也可以看到,即使是原本平等的平民,在博客世界裏也可能會因為各種因素產生權力上的分層,博客的話語內容、話語方式,博主與閱讀者之間的溝通方式與頻率,以及網站的編輯手法等,都可能對博客的影響力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到博客的權力。而這些,都可以歸結到前面所分析的博客傳播者與受眾的需求及滿足機制上,可以說,正是那些深層的作用機制,在影響著博客世界的權力關系。而博客世界之外的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因素對博客世界權力關系的影響,也是通過這個作用機制來起作用的。

正如互聯網的發展一樣,博客的發展也是在各種因素的作用下呈現出日益覆雜的景觀,它與現實社會的交織也日益緊密,用多元的學科視角綜合認識博客傳播,才能超越表層的“迷霧”,去透視博客世界所呈現的真正的社會圖景。(愛思想網站 2010-06-01)

Views: 8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