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學靈《中衛文化縱橫》文化概論 (39)

俞得云1939年10月生,男,漢族,中衛市沙坡頭區宣和鎮人。中共黨員,國家一級警監警銜。1963年8月寧夏大學政史系畢業,多年來從事政法工作。1992年任寧夏公安廳副廳長、黨組成員。1995年10月任寧夏國家安全廳廳長、黨組書記。2000年退休後被寧夏寶塔石油化工集團公司聘任為顧問。公開發表多篇論文、詩詞、散文、隨筆並獲得獎項。2011年任寧夏老年大學詩詞學會副會長,潛心學習研究詩歌詞賦。出版發行《宣和集》《詩歌知識問答》著作。其人生感悟為:邁向成功之路並非一帆風順,會遭受很多挫折和失敗,成功的關鍵在於能否屢敗屢戰;只有用心去感受生活,才能獲得感動和幸福;信仰是人生的支柱,失去它人生就會倒塌;信任是一雙希望的手,能拯救一個人的靈魂;奉獻一點愛心,往往可以美麗一生。

麥天樞中衛市沙坡頭區香山鄉人,1956年生。畢業於山西財經大學貿易系。中共黨員,一級作家,著名記者。1981年開始發表作品,主要有《土地與土皇帝》《問蒼茫大地》《鴉片戰爭》《中國農民》《大國崛起》《西部在移民》《愛河橫流》《天荒》等。以長篇報告文學《西部在移民》立鼎文壇,獲中國潮報告文學一等獎,以雋永細膩的藝術才華征服了讀者,躋身中國著名作家行列。曾任《中國青年報》山西記者站站長,屬於當時報告文學代表性作家之一。20世紀90年代從事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主要著述有《昨天一中英鴉片戰爭》《中國農民一關於九億人的現場筆記》《天國猜想一一認識中國的一條新路徑》等,曾獲“人民文學獎”“徐遲報告文學獎”等國家級獎項。在三聯書店出版的《中國農民》,曾作為高中語文讀物。曾策劃、編劇、創作指導了《鴉片戰爭》《大國崛起》《漢字五千年》《國典春秋》《炎黃脈一中華之醫的舊世與今生》等大型歷史文化電視紀錄片,以及《人在九七》《二十年二十人》等電視專題片,作品思想犀利、富有理性,影響重大。現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協會理事等。

石舒清原名田裕民。男,回族,1969年11月生於海原縣。著名作家。1989年畢業於寧夏固原師專英語系,從事教育宣傳工作。1999年調入寧夏文聯從事專業創作,以短篇小說為主。已出版《伏天》《苦土》《暗處的力量《開花的院子《西海固的事情》《石舒清小說自選集》等著作。小說集《苦土》獲第五屆寧夏文藝評價特別獎、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短篇小說《清潔的日子》獲第七屆《十月》文學獎,短篇小說《黃昏》獲第八屆《十月》文學獎,短篇小說《清水里的刀子》獲《小說選刊》獎、第二屆魯迅文學獎,短篇小說《果院》獲“茅臺杯”人民文學獎、2008年獲得第11屆莊重文文學獎。現為寧夏作家協會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他20歲時發表第一篇小說,30歲出頭榮獲魯迅文學獎,充分驗證了創作稟賦。短篇小說《清水里的刀子》奠定了作品基調——平靜中的激越,細致中的博大,來源於真誠敏感的心靈。筆下的西海固、回族等獨具精神氣質,人和事源於童年的存貯和不隨時光流逝而磨滅的記憶。在他看來,有了西海固這樣一塊富足闊大而又深遠的背景,是他的福祉。在回族人眼里,他已和張承志一起,成為回族的驕傲。其實,西海固在石舒清筆下已不再是個符號,雖卑微渺小但有血有肉,具有人性的力度和深度,這是對生活具有非同尋常的感受力才能達到的高度。正如《朔方》主編馮劍華評介的:一個作家,是站在西海固來寫西海固還是站在全球的背景下寫西海固,結果絕不會相同,這也是石舒清筆下那些回族能穿透民族習俗的隔膜,打動讀者、評論家的緣由吧。這些年來,其作品先後被譯成英文、法文、日文、俄文等多種文字,流傳至國外,西海固抑或西海固的回族漸為世人所知。

林濤北方民族大學教授。男,漢族,1941年生,中衛市沙坡頭區人,1963年畢業於寧夏大學中文系。從教40年,主要從事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曾任系主任、教務處處長等職。長期致力於寧夏、甘肅等省(區)漢語方言研究,進人21世紀以來把主要精力投人東干語研究。主要著作有《銀川方言志》《中衛方言志》《中亞東干語研究》《中亞回族詩歌小說選譯》《中亞回族的口歌和口溜兒》《東干語論稿》《中亞回族陜西話研究》。1998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其成果和業績被收人《中國專家人名詞典》《中華優秀人物大典》《二十一世紀人才庫》《全國優秀人文科學專家學者名典》等。

高士龍男,漢族,生於1941年,中寧縣攝影協會主席。原籍浙江省紹興縣,1959年支援大西北來到寧夏,被分配在中寧縣田灘完全小學任教,隨後在縣委宣傳部、團縣委工作。1969年至退休在中寧縣文化館工作,歷任副館長,館長,文化局副局長等職。1969年開始從事新聞攝影工作,為寧夏日報社特約攝影通訊員,兼任寧夏攝影家協會理事。作品多次在《寧夏日報》刊發、寧夏影展上展出,代表作《枸杞大豐收》《紅寶一枸杞》《錦繡大地》分別人選1977年全國少數民族自治區影展、1984年寧夏美術攝影進京、1985年“伊斯蘭國家經濟洽談會”影展。

魏若華原名魏榮華。男,漢族,中衛市沙坡頭區人,1942年10月出生。1964年畢業於寧夏大學中文系,系中國魯迅研究學會會員。曾任中衛縣文學協會主席、中衛市作家協會名譽主席。一生從事中學教育工作,潛心研究文史,筆耕不綴,擅長散文創作,發表作品頗豐。出版專著《魯迅和他的老師》《魯海拾零》《明史筆記》《滄浪集》,主編《中衛縣教育志》。

周興華男,漢族,1943年11月生,中衛市沙坡頭區迎水橋鎮人。副研究員。1967年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曾擔任公社社長、公社黨委書記、常務副縣長、寧夏博物館館長、寧夏文物局副局長等職務。對地方文化事業、歷史文物、地方誌工作頗為關注,組織領導了新編《中衛縣誌》編纂工作。在中衛工作期間,一個偶然的機會發現了香山寺腳下石馬溝巖畫,從而傾心於境內巖畫的執著求索。長期以來,憑借超強毅力、嚴謹態度而從事巖畫研究工作,相繼完成《標點注釋中衛縣誌》《中衛巖畫》《寧夏古跡新探》《巖畫探秘》《長城源流》《巖畫與文明探淵》《枸杞史話》《大漠邊關訪古》《寧夏史地新證-神秘南長灘》等專著。現任國際巖畫委員會委員、中國巖畫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其學術成果分別應邀在意大利、克羅地亞進行了交流,並得到相關國際學術刊物評介報道。以個人珍藏設立“沙坡頭黃河文化博物館”。

謝保國男,漢族,1944年12月生,中衛市沙坡頭區宣和鎮人,寧夏大學中文系教授,系寧夏作家協會會員、寧夏文學學會會員。一直從事文藝理論及有關學科教學,致力於文藝理論及美學有關問題研究,發表《伊斯蘭教與回族文學》《教書的藝術境界》《邊塞詩與西部主流文學》《西夏人的審美傾向》《魯迅教育思想的三個層面》等重要學術論文15篇,出版著作多部。2009年3月,由寧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的《中國古代語文教育史稿》,分上下兩冊,共60萬字,系中國古代語文教育發展變化進程狀貌的一部力作,可謂語文及語文教育發展歷程的史學長卷。其主要價值在於:考據之功細密,義理新見叠出,辭章美感豐富,結構布局嚴謹清晰,語言形態豐富,能啟發人們對人生意義、社會本質、自然規律以及人生、社會、自然之間關系產生一些感悟與思考。本書於2010年11月被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廳、寧夏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評定授予“寧夏首屆優秀教育成果二等獎”,2013年4月被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語文教育專業委員會評為全國語文教學藝術研究優秀成果(論著類)一等獎。

Views: 15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