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但是,甚至對必須用“心”學習的功課,一定的身體活動也是需要的。必須運用感官——特別是眼和耳——領會書本上寫的、地圖上畫的、黑板上寫的和教師說的東西。必須運用嘴唇、發音器官和雙手,口頭和書面覆述所貯藏的知識。於是有人把感官看作神秘的管道,信息從外部世界通過管道引入大腦,感官被稱為知識的入口和通道。眼睛注視書本,耳朵傾聽老師講話,這是發展智力的神秘源泉。此外,讀、寫、算這些重要的學科要求進行肌肉的或動作的訓練。因此,眼、手和發音器官的肌肉必須加以訓練,作為把知識從大腦帶回到外部的行動的管道。因為,反覆地以同樣方式使用肌肉,會使肌肉產生自發重覆的傾向。

雖然身體活動通常對精神活動具有阻撓和幹預的性質,但是身體活動多少還得使用,其結果就是機械地使用了身體活動。因為,感官和肌肉的作用,不是作為獲得有教育作用的經驗的有機參與者,而是作為心靈的外部的進口和出口。在兒童進學校以前,他用手、眼和耳來學習,因為手、眼、耳是兒童做事過程的器官,他從做事中理解意義。一個放風箏的男孩,必須注視著風箏,注意放風箏的線對於手的不同的壓力。他的感官所以是知識的通道,並不是因為外界的事實不知怎麽地“傳達”到大腦,而是因為它們被用來做一些有目的的事情。他所看見和接觸到的東西的性質和所做的事情有關,這些性質很快被理解,也就有了意義。但是,如果要求學生用他們的雙眼注意字形而不顧字義,做到能拼能讀,這種訓練不過是孤立的感覺器官和肌肉的訓練。正是這種動作和目的的分離狀況使它成為機械的動作。教師們習慣於要求兒童有表情的朗讀,以便顯示讀物的意義。但是,如果他們原來采用不注意字義的方法學會感覺和動作的閱讀方法,能辨識字形,讀出字音,這就養成一種機械的習慣,以後要能理解地閱讀就困難了。他的發音器官受到孤立的和機械的訓練,不能把意義隨意加上去。圖畫、唱歌和寫字可以用同樣機械的方法來教;因為,我們再說一遍,任何把身體活動縮小到造成身心分離即身體和認識意義分離開來的方法,都是機械的方法。數學的教學,甚至高等數學,如果過分強調計算技術,就有這種弊病;自然科學的教學如果為實驗而實驗,也會發生這種弊病。

(3)在智力活動方面,“心”和直接的作業隔離,就會強調事物而不顧事物間的關系或聯結。人們把知覺甚至觀念和判斷分離,這是很平常的事情。他們認為判斷在知覺之後,以便對所知覺的事物進行比較。大腦離開事物之間的關系,就能理解事物;離開前後事物的聯結,就能形成事物的觀念。於是,要求判斷或思維來把零碎的“知識”合並起來,明白零碎知識的相似之處或因果聯系。事實上,每一知覺,每一觀念,都是對事物的關系、作用和原因的感覺。我們通過列舉椅子各種孤立的特性,並不真正懂得椅子或獲得椅子的觀念,只有通過把這些特性和某種別的東西聯系起來,例如和目的聯系起來,表明目的是成為椅子而不是成為桌子,或者和它與我們常見的椅子的區別聯系起來,或者和它所代表的“時代”聯系起來等等,才能真正懂得椅子。我們把一輛運貨馬車的各個部件加起來,並不能察覺這是一輛馬車;它之所以是馬車,在於它各種部件的特有的聯合。這些聯結不僅僅是在形體上並列在一塊,還包括和拉車的動物的聯結,和所裝載的東西的聯結,等等。我們在知覺裏面就使用判斷;否則知覺不過是感覺興奮,或者不過是認識前面判斷的結果,例如對於見到熟悉的東西。

詞是觀念的摹本,但是,很容易把詞當作觀念。如果心理活動和主動關心外界分離開來,和做事情分離開來,不把施與受聯結起來,在同樣程度上,詞和符號代替了觀念。這種代替作用是比較微妙的,因為有些意義是認識的。但是,我們很容易滿足於微小的意義,而未能注意我們所了解的關系是多少有限,正是這些關系使我們能理解意義。我們徹頭徹尾地習慣於偽觀念、半知覺,沒有認識到我們的心理活動是多麽缺乏生氣,如果我們是在要求我們運用判斷發現事物聯系的充滿活力的經驗的條件下進行觀察,形成觀念,那麽我們的觀察和觀念該會怎樣更加敏銳,更加廣泛啊!

關於這個總是的理論,各方面的意見並無不同。所有學者都同意,識別事物的關系是真正有關智力的事情,因而也就是有教育意義的事情。他們的錯誤是由於假定沒有經驗,沒有我們前面所說的嘗試和承受的結合,就能領會事物的關系。他們認為只要“心靈”能集中注意,不論情況如何,心靈能隨意注意,那麽它就能掌握事物的關系。因而若明若暗的觀察和字面上的觀念泛濫成災,食而不化的“知識”貽害世界。一盎司經驗所以勝過一噸理論,只是因為只有在經驗中,任何理論才具有充滿活力和可以證實的意義。一種經驗,一種非常微薄的經驗,能夠產生和包含任何分量的理論(或理智的內容),但是,離開經驗的理論,甚至不能肯定被理解為理論。這樣的理論往往變成只是一種書面的公式,一些流行話,使我們思考或真正的建立理論成為不必需的,而且是不可能的。由於我們所受的教育,我們以為文字就是觀念,我們用文字來處理問題,這種處理方法實際上只是使我們知覺模糊,不再能認識困難。

Views: 4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