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文亞·飛——三毛作品的今昔(下)

一九六七年六月在《幼獅文藝》發表的短篇《安東尼·我的安東尼》,敘述一個女孩(以“我”為第一人稱,也可能指自己。)離鄉背井生活在異地中,對一隻小鳥“安東尼”所產生的感情。

從筆勢看來,《安東尼·我的安東足》仍然是“感情用筆”的;然後,《惑》中的激烈,《極樂鳥》中的孤憤,及《月河》、《異鄉之戀》中若干不實虛幻的色彩,淡漠了,給人一種逐漸真實感人的力量。

在可能同一時間內發表的《一個星期一的早晨》,是我認為手頭收集她早期文章中最好的一篇。

這篇文章以清新的美感來描述一個炎夏的林中午日,與朋友舊地重遊。

爬樹、涉水、曬太陽,接近自然的歡悅與淡淡追念流光的傷懷,交織在一片明快的詩情里。

好像一朵空靈的小草花,逢春雨後的綻放,葉瓣上還停留黎明新亮的水露。

這以後,也就是寄自撒哈拉沙漠的一系列流浪記了。(也包括發表在《實業世界》上的若干篇報導文字。)

也可以說,撒哈拉沙漠的故事在《聯副》轟動以前,她所發表的作品為數並不多;以真實姓名“陳平”發表的作品,讀者諸君恐怕都沒有太深印象。


《撒哈拉的故事》為什麽與早期作品風格懸殊如此?特殊地理環境使然?抑或成長過程的蛻變?深沈多感的心思在什麽時候一轉明快清朗?


《白手成家》一文里,也許可以提供一點線索:“我的半生,飄流過很多國家。高度文明的社會,我住過,看透,也嚐夠了。我的感動不是沒有,我的生活方式,多多少少也受到它們的影響。但是我始終沒有在一個固定的地方,將我的心留下來給我居住的城市。”

為什麽看透、也嚐夠了呢?

如前所提,失學、病痛曾經造成她成長過程中的陰影,但由於不輕易妥協的天性,一再突破難關,重新復學,擴大早有的生活領域。但是,婚姻上的挫折,使她再度遭遇到重擊。

她的母親沈痛的說——這也許是造成她當初決定“流浪”的主因。

但,《白手成家》里也談到:“也有比較了解我的朋友,他們又將我的響往沙漠,解釋成看破紅塵。自我放逐,一去不返也——這些都不是很正確的看法。”

自然,我並不想以一種解析方程式的態度來解釋她的個人,(這對她與我都是一件俗不可耐的事——也因為“我在這個世界上,向來不覺得是芸芸眾生里的一份子,我常常要跑出一般人生活的軌道,做出解釋不出原因的事情。”)但是,就作品本身,我認為,也唯有通透了事理、生死、喜怒的人,才能如此無為無求的透視人生。

我也相信,前期的三毛,無疑也是熱愛寫作的,只是因為機遇局限與偏窄的觀念,一直表現平平,而撒哈拉沙漠如此受到熱愛,又何嘗不是眼淚中體會出來的微笑?

欣賞一篇文章,不只為喜愛其中充滿生趣的情節,而是因為產生“人世”的共鳴。眾人喜愛撒哈拉的故事,是因為它流露善良、豁達、悲天憫人的性情。然而,眾人也許不知道,寫喜劇的人,往往深嘗悲劇。

Views: 8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