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從前每年的舊歷五月十三是廟會日子,廟會是白天,等到夜里就演驢皮影了。廟會才只一天,驢皮影卻要演上三夜:十一、十二、十三,三夜。影臺子搭在關帝廟前五丈遠的曠場上,臺口正對著山門。這三夜,兩扇朱紅的山門大敞著,使關老爺坐在正殿里一直可以看到影臺支出的影窗上。聽說這驢皮影是用以娛樂神爺們的。神爺們成年到頭盡在替眾生盡護衛之責,怎能不報答報答盛意呢。

驢皮影是用驢皮(有的用桐油刷裱幾次的紙)作的,把驢皮(或是油紙)剪出各式各樣的人和物,然後在衣服和物上再刻些不同的花紋,和一般傳奇小說中繡像圖片一模一樣,不同的人們的身子是活動的,譬如頭部單成一部分,上身一部分,下身又是一部分,胳膊又是一部分,頭同上身接合處是脖子,脖子那地方糊著雙層驢皮或是油紙,中間的中套,正好安進頭上余出的脖子部分。胳膊、腿和身上接連的地方,是用線系著的,在兩面結著結子,腳上和手上另外還系著鐵絲簽子,唱影的人只消擺動簽子的一端,驢皮的影人就跟著移動了。

驢皮影的影臺子是用棚桿和席子搭的,離開地面有一丈五尺高,三面都圍著席子,只有擺影窗一面,留出和影窗大小恰好的一塊空口。影窗是白紙裱的,約有六尺長,三尺寬窗一支開來,空口就完全遮住了。臺子里點幾盞特號的煤油燈,照得亮亮的如同白晝,惟其如此,才能把驢皮影人的影子,很清楚地從影窗上“影”給臺下的觀眾看。唱影的影匠們,坐在木板鋪成的臺面上的座位里(臺面高度和人頭一樣齊),開始他們的工作。

我們可說,驢皮影就是人們耍驢皮人作戲。唱作都有,唱,是影匠代驢皮人唱,作,影匠動著驢皮人的胳膊腿上擊著的鐵簽動著。驢皮影人制造一次,要費些工夫的,因為演唱的戲不是《羅通掃北》,就是《秦英征西》之類的影本,出動的人物很多。人物自然是上至皇帝下至小丑都要有,穿插的景物也都少不下的,譬如城墻、武器、戰馬、別嚴、法寶……等。唱的人,是隨著出場的人物的不同,音調分著高低輕重,鑼鼓是助陣嘶殺的,胡琴弦子是清唱時配著的,遇到道白時,那就別不配合其他種音樂。

驢皮人在影窗子上出沒著,臺下的人們就如同在看著真的故事了。看著人動,聽著唱,每人的精神都放在影臺子上。我是沒有考據癖的,不,可以說我對於這門學問是外行的,不過,我想驢皮影從京戲本身變化出來的,這一點,想來還不至大錯。這些驢皮影的一些人物,刻劃得並不違反原來人物的本性,一個宰相,如果是個忠臣,他的樣子一定是文質彬彬的;反之,像奸臣淫婦,也各有恰合本性的長相。因此,說著驢皮影是看變相的京戲,並不是不可以的。

小時候,約當我十一歲以前,在故鄉里每年五月要看三天驢皮影的,後來隨著我的進城讀書,夏天是一年比一年荒亂,因為怕鬧出事情,這報效神爺們的義舉跟著也停止了。老實說,從前唱驢皮影時,看的人真是多極了,不但本屯的人,十個有九個要看,就是外屯相隔五六里地的人,也寧願看完影走著夜路,而不願放棄這項權利。後來聽說另外還有一種停唱驢皮影的原因,那就是人們因為生活上的不如意,因此都不情願從自己衣包中往外掏出幾個錢給神爺娛樂。

古老的中國鄉村,類乎驢皮影性質的供人娛樂的項目,恐怕還有好多種吧?不過,隨著時代的進展和農村的枯涸、破敗,恐怕這類的享樂玩意兒都在漸漸被淘汰了,或是自自然然地消滅了。

Views: 4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