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復彩《禪的故事》馬祖道一

湘中大地,人傑地靈,巍巍衡山,逶迤八百余里,自古即是道佛合流地。

唐開元年間,一個年輕的僧人來到南嶽衡山。這年輕僧人身長七尺,相貌奇異,據稱其“牛行虎視,引舌過鼻”,不能不讓人刮目相看。

有熟悉他的人知道,這僧人乃漢州什邡(令四川什邡縣)人氏,俗姓馬,名道一。直到很多年後,這年輕人的名字被寫進了中國禪宗史中,只因他單挑南嶽道脈,以“即心即佛”的理論大弘南宗宗旨,在南禪宗中一枝獨秀,正應了當年慧能的預言:“佛法向後從汝生,馬駒踏殺天下人。”他就是被人稱為“馬祖”的道一禪師。

八百里衡山是修道者的天堂,是出家人的處女地,這里處處是寺庵,山山有茅棚,無數的修道者一批批來了,又一批批走了,他們帶著各自的心意來到這里,又離開這里,然而正如當初釋迦牟尼所言,正所謂“修道如牛毛,成道如牛角”。怪不得有人嘆息道:衡山是得道者的寶山,是失道者的遺憾之地。

道一來到南嶽衡山後,立即選中一處向陽的山坡地,於一塊巨石上結茅安禪。在很長的一段日子里,無論是晴天麗日還是刮風下雨,人們總是看到一個魁偉的身影端坐在那尊大石上。他像是一尊堅韌的雕塑,又像是一棵生根的大樹。他堅韌的身影讓人們相信,無論什麼樣的信念,總會在那種堅韌面前化為既定的現實。

道一的行為當然地引起外界的注意,然而道一當時並不知道,在這些注視的目光中,有一道目光對於他是至關重要的,那目光來自一位不凡的宗師,這宗師不是別人,就是延續了慧能的禪法,並於日後創立了禪宗溈仰、臨濟兩大宗派的懷讓,人稱南嶽懷讓禪師。

當時的懷讓住在附近的般若寺里,那巨石上年輕人堅忍不拔的身影其實早就印到大師的目光中,大師開始觀察他,觀察那個年輕的僧人。懷讓知道,這年輕人既有不凡的形象,又有堅韌的個性,將來必是禪門法器。然而,懷讓知道,堅韌的意志並不是成功的唯一條件,就像很多誤入歧途的年輕人一樣,他們總是以為禪是坐出來的,坐禪即可成佛。他們又哪里知道,禪是一種智慧,禪是心智的一次突然迸發,不明白這一道理的禪人,哪怕他坐穿身下的頑石,他也永遠不能得到真正的智慧。

懷讓走近了道一。這實在是一個非凡的歷史時刻,就像天上的電光石火,就在那陰陽相交的一剎那,天地間便會產生一道劃破長空、照徹人類的弧光。

“年輕人,我觀察你很久了,你為什麼總是一動不動地坐在這里呢?”

道一擡頭看了看這位前輩,說:“成佛啊。”那省卻的半句話是:

“你連這個也不懂嗎?”

懷讓不再言語,下午,懷讓又來了,這一次,懷讓不再與道一搭訕,他撿了塊斷磚,在道一的面前謔謔地磨了起來。

道一睜開眼朝這位前輩看了看,接著又閉起眼來,進入他的禪定之中。不多久,道一終於還是睜開眼來,那謔謔之聲畢竟影響了他的坐禪。只見那前輩仍在賣力地磨著那截斷磚,他磨得十分起勁,豆大的汗水從他的額上流下來,他來不及揮手擦去汗水,仍在認真地磨著。

年輕人皺了皺眉頭,接著又閉上眼睛,繼續尋找被丟失的禪境。

顯然,這謔謔的磨磚聲干擾了年輕人的禪定,年輕人不得不從他的世界中拔出身來,他有些不悅地說:“大德,你到底在於什麼啊?”

懷讓撩起衣襟擦了把汗,頭也不擡地說:“磨磚啊。”

“磨磚干什麼呀?”這一次,年輕人是懷著幾分好奇地說。

“我需要一面鏡子。一面用來照心的鏡子。”懷讓說。

道一笑了起來,說:“你真傻啊,自古只有磨銅為鏡,哪有磨磚為鏡的呢?你就是把那磚磨成碎粉,也休想求得你希望的鏡子。”

懷讓終於停止了手中的活計,他把那只剩下一小片的爛磚隨手扔進了不遠的峽谷中,並以一種漫不經心的口吻說:“磨磚不能成鏡,可是,你坐禪就能成佛嗎?”

道一怔了怔,過了一會兒,道一突然跳起來,他急步向前,當即在這位前輩面前跪下,說:“大師,感謝您的點撥,弟子愚頓,以為坐禪即能成佛,請大師慈悲,為弟子開示知識。”

天邊的落日把遠處的山峰籠罩在一片霞光之中,懷讓的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知道,他的爛磚不能磨成明鏡,而眼前的年輕人一顆高貴的心卻可以發出耀眼的光亮來。

響起一陣銳耳的銅鈴聲,一輛牛車順著山道悠悠地走過來,那駕車的老者摔一下響鞭,順口唱起一首占老的歌謠。於是,二人不約而同地朝那牛車行走的方向側過頭去。

懷讓指著那輛牛車說:“年輕人,那駕車的老者要讓車前行,他手中的鞭子是打牛好呢,還是打車好?”

道一說:“大師,我明白了。”

“明白什麼了,說來聽聽。”

道一又怔了怔,顯然,他還不能把剛剛悟得的道理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出來,於是,懷讓又說:“你成天在這兒打坐,究竟是欲坐禪呢,還是欲成佛?若說是欲坐禪,禪不拘形式,行住坐臥,處處皆禪;若說欲成佛,佛則不拘於外相。現在,你懂了嗎?”

懷讓的一番話,讓年輕人如喝了甘露醍醐一樣清涼暢快,他再次向面前的前輩伏身禮拜,說:“我懂了,我心如車,若想心定於佛,便應用心,而非用身。那麼大師,請問如何用心,才合於無相三昧?”

懷讓慈愛地看著這個年輕人說:“你學心地法門,如農夫下種,我說法要,如天降雨露,你的因緣湊合了,自然能夠見道。”

從此,年輕的道一追隨在南嶽懷讓的身後,整整10年時間。

據說懷讓有6位弟子,都得到了他的印可。有人曾問懷讓說,你的這些弟子,他們各自得到了你的什麼?懷讓說,一人得到我的眉,所以他威儀具足;一人得到我的眼,所以他顧盼有神;一人得到我的耳,此人善聽正理;一人得到我的鼻,此人善於和氣;一人得到我的舌,此人善於談說;惟有一人得我之心,此人上通天理,下達古今。懷讓又進一步說:“得吾心者,道一也。”

離開他的老師,道一來到江西,先是在佛嶺跡,後又住到鐘陵的開元寺,也就是從這時開始,人們稱他為“馬祖道一”。

來到江西的馬祖道一開始宣揚他的“即心即佛”理論。他向大眾說:“應該相信自己的心就是佛,心外再也沒有什麼佛了。一個人要做到不思善不思惡,凈穢兩邊都不沾不靠才能見佛。人的心里會產生種種事物.但只要明白這些事物虛空,這種產生的感覺也就消失了。明白了這一點,人就可以隨便做什麼,穿衣吃飯,隨遇而安,什麼煩惱也沒有了。”

有一個和尚還是不明白,於是問他說:“大師為什麼總是說什麼即心即佛(這個心就是佛)呢?”

對於這愚頑的和尚,道一只好回答說:“不為什麼,只為防小兒哭。”

那和尚還是不明白,又問:“小兒不哭了又怎樣了呢?”

“那就非心非佛好了。”道一說。從此以後,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就開始流傳開來,成為道一以後的禪師們理論的核心。

馬祖道一入室弟子達一百余人,這些人後來都成為各據一方的宗主。

Views: 8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