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不老胡同:鄭和老家

鄭和得賜姓於北京東壩 青年到老年住三不老胡同

我國古代航海家鄭和,原姓馬,小字三保,雲南昆明人。1381年冬,明朝軍隊進攻雲南,10歲的馬三保被擄入明營,成為太監。後被選入在北平的燕王府,服侍燕王朱棣。他後來的賜姓取自北京鄭家壩(東壩),青年到老年住在“三不老胡同”,北京人對這位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航海家,有更特殊的親緣。

北京內城東面,現有一個朝陽區,朝陽區有一個地點叫東壩。這個地點,東漢時期叫安樂城。後來幾易其名。晉稱安德鄉,元延祐年稱鄭村壩,明萬歷年改稱東壩至今。壩河原叫阜通河,是元至元年間開挖的一條人工運河。主要支流有北小河、亮馬河、北土城溝。主河道全長21.63公里,流域面積158.4平方公里。那時通惠河還沒通航。阜通河對京城的漕運發揮過重要作用。這條河,西起三環東北角朝陽區香河園街道的光熙門,東至朝陽區樓梓莊鄉的沙窩村入溫榆河。開挖河身的土堆於兩側成壩。地勢西高東低,土壩從西起依次為千斯壩、常慶壩、郭村壩、西陽壩、鄭村壩、王村壩、深溝壩七座壩。居中的鄭村壩,則是壩河上的重要壩閘,即後來的東壩。

《潞城考古錄》載:“通州西北二十里有安德鄉,地名壩上,通人稱曰北壩,都人稱曰東壩,即鄭村壩也”。明朝1398年朱元璋死後,長孫朱允炆(朱棣的侄子)繼位,為建文帝,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1399年7月,明建文帝以伐燕布告天下,調大軍北伐朱棣。而坐鎮北平的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清君側”起兵反抗,稱“靖難之役”。8月南方大將李景隆合兵50萬至河間。朱棣誘敵深入,9月離開北平率軍向北至大寧(今赤峰市寧城縣)。10月底,李景隆一路經盧溝橋圍攻北平,一路攻打通州。朱棣之子朱高熾率兵監守北平,給李景隆軍攻城造成困難。11月李景隆攻北平不克,令東路軍“結九營於鄭村壩”。


朱棣率軍歸來,燕王府宦官馬和(馬三保,這時不叫鄭和)指出攻擊辦法。朱棣連破李景隆7座大營。燕軍占領鄭村壩,大敗建文帝南軍,北平之圍遂解。馬和那年28歲,燕王提拔他為內官監太監,官至四品。

在這次戰役中,朱棣的坐騎青鬃馬因救駕有功,明成祖敕建馬神廟。其遺址位於鄭村壩北門外路旁。明代從此設禦馬苑於鄭村壩。東壩地區至今還有北馬房、駒子房等地名。

1403年朱棣當皇帝,為明成祖,宣布為永樂元年。1404年正月初一,朱棣在宮中大擺宴席,因馬和有功於京東鄭村壩戰役,朱棣賜馬和姓鄭,提筆寫了一個斗大的“鄭” 字,賜予馬和,從此馬和改名為鄭和,這時鄭和33歲。

鄭和的府第位於北京皇城外東北,東起南北的德勝門內大街,西至棉花胡同的東西胡同。胡同全長273米,寬5米。明初稱三保太監鄭和府第,明代後稱三保老爹胡同或三寶胡同。清代改稱三不老胡同,俗稱三不老、三伯老胡同。至今仍稱北京“三不老胡同”。


據傳現在三不老胡同6號院,為原鄭和故居的正院。現這條胡同東段路北有一座紅磚樓群,為全國政協宿舍。解放後,徐盈、子岡、黃宗英、北島諸人都先後在此居住。

1405年,朱棣皇帝授予鄭和“欽差總兵太監”軍銜。之後的28年間,鄭和擔任下西洋總兵正使七次奉旨率船隊遠航西洋,從西太平洋穿越印度洋,直達西亞和非洲東岸,鄭和率領大明皇朝200多艘船航行在世界海域,途經3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3年04月16日 / 來源:北京日報)

Views: 41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