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毅·囍帖街與恭錫街

新加坡復修老會館區,安寧老舊的恭錫街保留妥善;香港灣仔「囍帖街」則已面目全非。


陳家毅,新加坡建築師。始讀建築於新加坡國立大學,畢業於倫敦建築聯盟。得獎無數,曾設計上海世博新加坡館,近為新加坡植物園策劃籌備擴充案。著作有:《不完夏》、《重顧草莓地》、《城市磁場》。


在經濟飛漲的上個世紀,新加坡和香港這對海港城市為推動商業的發展,自六、七十年代開始皆快速地現代化,市區內高樓大廈爭相建蓋取代舊樓宇。靠海從商的新、港土地少,人口漸多,啟動了填土工程來擴加島嶼的邊緣地帶,為沿海的商業區尺寸加碼。

香港島中環區,從中環街市旁的德輔道中、干諾道中,至現今機鐵中環站、IFC二期商場周遭,整片都是新生地:自六十年代始,中環區的海岸線便一直往北移增,昂貴的地段不斷地被填加出來。新加坡亦不遑多讓,商業中心、銀行金融區的海岸線尤其義無反顧地往前追加;更順勢以填海方式圍建成可蓄水和供水的人工湖泊,並塑造出一個今日遊客必訪、以魚尾獅坐鎮的濱海灣環帶旅遊景點。東側新起的金沙酒店、南濱海公園、海底汽車隧道和飛越其上的高速公路,曾也是汪洋一片;數十年來的填海,填出一片砂礫荒蕪地,逐漸才開發成今天這個模樣。

                                                                                              (香港喜帖街)


香港與新加坡像對伯仲兄弟,都曾是英治殖民地,個性上看來相似,實質上城市的規劃和規範甫開始就相異;再加上往後的政治因素、課稅策略、商家與開發商的參與度不同,導致數十年後的今天,兩個城市展現出迥異的成果。

雙城不斷地自我改造,曾聘請過不少國際名師前來設計特出的建築物,部分還成為城市地標。香港高樓密集,夜裏燈光爍閃,自海上看去尤其炫麗,可媲美紐約曼哈頓島。可是,一個城市的獨有特色不僅於此。二十一世紀以來,當其他城市也迎頭趕上急速現代化,新國際式的建築模式在亞洲遍地開花。上海、北京在十數年間冒起的建築日新月異,較新、港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各大城市都往前衝之際,新、港幾乎同時明白了一個道理:無論如何地超英趕美,蘊含最有「我城」味道的,其實是過去被一直忽略掉的老建築和老街道。雙城因為歷史背景相似,都存留了不少英國政府蓋建的維多利亞式行政和宗教建築,民間樓宇亦各有各精采:新加坡的南洋式店屋及串連成排、供遮風擋雨的五英尺闊騎樓,配搭它蕉風椰雨的天氣;香港陽台突顯的唐樓及後加鐵花窗,還有滿街半空懸吊、橫飛至路中央的中文字大招牌。

眾裏尋他千百度的驀然回首,讓人再次回顧香港石板階台上的擺花街、三十年代建築詞彙的中環街市、鵝頸橋底下票友拉二胡咿啊在唱粵劇、阿婆拍打小人。香港畫家歐陽乃沾多年來持之以恆,以素描之筆記錄的這些民間尋常活動,成了香港街巷歷史的最佳見證。星洲鐵結構屋頂底下小食攤齊聚的老巴剎、微坡丘上各國籍貫的會館老厝、窄街道旁的祠堂、古廟,不僅老建築僥倖尚在,可喜舊民風似乎也沒有因為城市的現代化而熄滅。

                                                                                                     (新加坡老街區)


獅城在上個世紀為了國際化,發展過程中拆除了不少老建築,即便復修老區,亦是強制性將原有居民和活動趕遷驅走:首當其衝的牛車水和白沙浮夜市(原為水手、人妖半夜聚集之地),改建後原有人物去不復返、味道消失殆盡。而今第二代城市規劃者痛定思痛,從以前種種的錯誤領悟到,老區活化、保留古建築誠然可以允許新項目的進駐,首先卻務必尊重既有者。新加坡的馬來區和小印度的慢改造,就比欲速而不達的牛車水華人城成功許多。

現在復修城中的老會館區新舊都得以平衡,其中保留妥善的更有一條名為恭錫的安寧老街道,街頭有所印度廟宇街尾有間準提宮觀音堂。除了家喻戶曉的煮炒咖啡店,幾乎無人不曉這條街也是高級的青樓煙花地。食色性也,煮炒攤和鄰近的食肆想必是衍生的副產品,都相安無事得以延續下去;街上精品酒店逐漸增多,鳳姐們逐漸淡出,仍有幾家夜裏亮紅燈招徠顧客,基本上街貌變換不大。

香港灣仔區的利東街(舊俗稱「囍帖街」)倒和恭錫街有幾分相似(雖非青樓區),都跨越在兩條大路(莊士敦道、皇后大道東)之間,都另闢了新天地:顧名思義「囍帖街」是選訂婚嫁囍帖的印刷街,就像不遠處建材和衛浴行業齊聚的駱克道,非常專一也專業。繁忙的舊利東街唐樓地面大多為紙張名片商舖,店後設有印刷廠。港味濃濃的老街自足自給,街上不乏提供簡餐的港式茶餐廳。


葬送一段城市歷史


可是如今不僅所有的囍帖老店和茶餐廳不知所終,兩排舊唐樓和招牌也完全拆除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西點式色彩、味同嚼蠟的假歐陸仿古名牌店和數棟高密度豪宅。利東老街的拆遷多年來在街上、在網頁上哀鴻遍野,負責策劃的香港市區重建局(市建局)宗旨不是「以人為本」嗎,這回卻無顧民意且硬得毫不動心,如此白白葬送掉一段城市歷史,恐怕難辭其咎了。(2017年9月3日《亞洲周刊》 第31卷 35期)

Views: 88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