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符號、集體記憶與民族認同(下)

當我們對自己的歷史作出前所未有的虛無主義解釋之後,當我們摧毀了民族的記憶符號之後,我們就割斷了與歷史聯系的紐帶,割斷了與前輩對話與交流的渠道。這樣,在年青人中就極易滋長出民族虛無主義情感,而很難產生健全的民族自豪感與愛國主義情操。實在,這個國家給他們提供的可以引起記憶的東西太少了,可供他們與幾千年歷史溝通、對話從而產生認同的符號太少了。當一個人試圖從大江南北的城市中挖掘古代的記憶時,他所見到的形形色色的建築,他所讀到的各種各樣的文字與數據,似乎都在告訴他,這個民族從猿猴變成人的時間大概只有幾十年時間。

二百多年前,柏克曾如此告誡在大革命中展示出強烈民族虛無主義傾向的法國人:“尊敬你們的前人,你們也就學會了尊敬你們自己。你們就不會認定法國人是一個昨天的民族,是一個天生低賤、奴顏卑膝的可憐蟲的民族,直到1789年解放為止。”(《法國革命論》,47頁)盡管柏克對法國大革命的批評有許多令人無法讚同之處,但他關於傳統重要性的觀念卻值得人們反覆回味。至少,這些觀念可以適用於傳統留給我們的物的符號。用柏克的術語來表述的話,這些物的符號是我們的祖先、我們自己以及我們的後代共同享有的財富。任何一代人都沒有權利摧毀這些不完全屬於自己的物品。任何一代人都不應該摧毀他們的後代與祖先溝通的橋梁。

在呵護傳統的記憶符號方面,世界上許多民族有值得我們借鑒的經驗。我曾經有幸去歐洲、美國一些城市遊覽。漫步在巴黎街頭,欣賞一座座中世紀留下的建築,有一種美不勝收的感覺。巴黎人會驕傲地告訴你,巴黎是一個建築博物館。巴黎人為了既保護這座博物館,又能滿足衣食住的需求,建造了比舊城大得多的新城,使對現代生活的追求與享受傳統的熏陶並行不悖,甚至互相促進。

一些民族為了保護自己的歷史記憶所作出的巨大努力令人欽佩、甚至震驚。在參觀德國紐倫堡的古堡時,導遊介紹了古堡內漂亮的頂棚、繪畫如何在戰火中得以保存。早在1939年,當德國剛剛進入戰爭時,紐倫堡古堡的管理人員就開始為這個城市可能遭遇戰爭破壞而未雨綢繆。他們揭下那些最有價值的頂棚、壁畫,連同其他重要文物,把它們儲藏在地窖中。1945年,聯軍對紐倫堡發動了毀滅性的轟炸,百分之九十的建造化為廢墟,但這些重要的文物卻得以保留。二戰之後,在重建城市時恢覆了原來的面目。

其實,這不僅是巴黎、紐倫堡的故事,到任何一個歐洲的小鎮去旅遊,當地的主人都會津津樂道地介紹這個城市的歷史,帶客人參觀中世紀留下的哪怕是一小段斷壁殘垣。

許多民族不僅致力於保護有形的建築,而且對所有記載自身歷史的文字的、藝術的物品都十分珍視。英國人的收藏癖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他們似乎什麽都保存,名人或一般人的日記與手稿、出生與死亡的記錄、地契、房契、稅收憑證等。除了人們所熟知的大英博物館外,英國還有一個巨大的“公共檔案”博物館,保存了幾百年來幾乎所有的政府文件、檔案。此外,還有一個巨大的私人檔案博物館。這個博物館加上各種各樣地方性博物館,可以讓我們找出幾百年來幾乎任何一個人生活的某些原始記錄。莎士比亞故居的導遊會準確地告訴遊人故居的建造時間,主人的變化等等。即使不是象莎士比亞那樣著名的人物,我們也可以通過各種記錄找出幾百年前他的一些重要的生活軌跡。馬克思當年在大英博物館可以查閱大量的地契,從而寫出著名的《資本論》。

所有這些民族似乎對他們自己的歷史有一種強烈的自豪感。正是這種自豪感促使它們保留記載自己歷史足跡的那些符號,欣賞並向他人展示這些符號。而這些符號反過來又進一步增強了它們的民族與歷史自豪感。

當然,一個人的一生並不必然是輝煌的,一生中可能會有許多挫折、不幸。同理,一個民族的歷程可能也有許多不幸、災難。這些不幸與災難可能激發一個人、一個民族奮發、自強,可能激發它從災難中汲取教訓,走向成熟。

唯其如此,即使是記載一個民族不幸與災難的符號也應該保留下來,成為民族集體記憶的一部分。有些記錄災難的符號可以激發民族自強。對於一個有記憶、有血性、有恥辱感的民族而言,災難的記錄有時會有一種悲壯的美感。在德國海德堡有一座著名的古堡。古堡在一次外敵入侵中被破壞。海德堡人就把這座半截古堡保留下來,它有一種說不出的美感,這座殘廢的古堡刺激了德國浪漫主義文學的靈感。多少年來,北京的圓明園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符號喚起多少人對歷史上屈辱的記憶,激發了多少人為民族自強而努力的情感。圓明園遺址的斷壁殘垣在夕陽輝映下所展示的是一種悲壯的美。

有些符號所記載的可能是一個群體的無恥與暴行,這樣的符號也應該保留。它們可以強迫一個群體自省、自強,所謂知恥而後勇就是這個道理。德國最近修建了一個二戰時期大屠殺的紀念館,紀念大屠殺中死難的猶太人。德國人有勇氣建造這樣一個紀念館,說明這個民族敢於直面歷史,敢於讓歷史的罪惡鞭撻自己的靈魂,從而凈化自己的靈魂。能夠做到這一點的民族是一個值得尊敬的民族。與德國人相比,日本的政要們大概不應該熱衷於參拜靖國神社,沈湎於歷史的謊言,試圖抹掉歷史的記憶。日本人恐怕應該向德國人學習,建造一座類似大屠殺的紀念館,讓歷史的記憶鞭撻自己的靈魂,凈化自己的靈魂,並在凈化中再生。

我們也有過令人恥辱的罪惡。更令人恥辱的是,我們不僅企圖銷毀這些罪惡的記憶符號,而且禁止人們回憶,企圖消除記憶本身。可能,再過幾十年,我們的下一代就會全然忘記我們曾經有過慘絕人寰的文化大革命,正如今天的人們幾乎忘記我們民族有幾千年而不是幾十年的歷史一樣。

一個喪失了記憶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對於中華民族這樣一個素來具有強烈歷史感的民族尤為如此。我們常常以五千年歷史而自豪,而五千年歷史的記憶確實構成中華民族生命力的重要淵源。中國民族共同的歷史記憶構成中國文化強大凝聚力的基礎(愛思想網站2011-11-29)

Views: 5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