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志娟·傳統與現代的交融——讀廢名的詩《燈》(上)

在中國新詩史上,廢名的詩獨創一格。他深受莎士比亞、哈代、波德萊爾等西方詩人的影響,同時又具深厚的古文、詩詞、佛學功底,兩種文化底蘊的交融促成了詩 歌形式的創新。他的詩歌語言將極簡、枯瘦、停頓、省略等反書寫(言說)形式融於一體,呈現出超拔的個人化品格以及中國現代詩發軔期特有的、搖擺於文言與白 話之間的不平衡感,看似輕松,實則淵默、晦澀、轉折。他喜歡使用邊界清晰的詞匯,讓這些詞匯聚集一起,彼此之間相互激發、滋養、延異出多重涵義,旁枝錯節,意象紛呈。他的詩歌中蘊含的悟道似的、不可言說的個體性出塵體驗,抗拒理性地讀解,可是他的詞匯所攜帶的傳統典故、文化意義和時間脈絡,又讓理路的印痕確鑿,為讀者留下了諸多線索。由此,簡潔性、省略性、變幻性、不確定性、開放性等特征構成了他詩歌最大的魅力所在。

通過細讀他的《燈》一詩,可以略窺他的詩歌之境。



一、“燈”的敘事


燈是廢名喜愛的詩歌主題之一。在他數量有限的詩歌中,燈的主題反復出現,直接以燈命名的詩歌有兩首,與之相關聯的還有鏡、花、水、月等主題。所有這些主題 在廢名的詩歌中又可以合並為同一主題:鏡像,這是一個深具佛教意味的主題。從存在的意義上說,鏡像可以是一種物像,也可以是一種心像,燈和鏡花水月是心性 觀照的外在媒介,心物彼此映照,反映了世界短暫、無常、易逝的特性。這樣的主題極易和自我的感悟勾連,按照廢名的新詩觀,它正是“偶然的,是整個的不是零 星的,不寫而還是詩的。”

《燈》一詩標題為燈,但詩歌的進程並不以燈為中心。燈和燈光,是詩歌的背景,如同墻壁上鑲嵌的一面鏡子,映照出房間里的影子——這個影子,既是廢名本人外在可見的行動,也是他不可見的內心活動,是他在時間中前後相繼的動作或者在他的幻想中起滅無常的物像。



深夜讀書,
釋手一本老子道德經之後,
若拋卻吉兇悔吝
相晤一室。
太疏遠莫若拈花一笑了,
有魚之與水,
貓不捕魚,
又記起去年夕夜里地席上看見一只小耗子走路,
夜販的叫賣聲又做了宇宙的言語,
又想起一個年青人的詩句
魚乃水花。
燈光好像寫了一首詩,
他寂寞我不讀他。
我笑曰,我敬重你的光明。
我的燈又叫我聽街上敲梆人。

——廢名《燈》,選自《廢名集》(全六冊)


燈光是詩歌的源頭,然而在詩歌的前半節,燈沒有真正出場,它的存在是通過暗示。詩歌開頭第一句設定時間為“深夜”,依次出現的每一事件,“讀書”,“相 晤”,“拈花一笑”,“看見一只小耗子走路”,無不依賴視覺才能完成,從而折射出燈光的存在——燈光是視覺在夜晚行使功能的必要條件,哪怕是內在的視覺也 需要燈光的照亮,比如看見昨夜地席上小耗子走路,作為一個回憶場景,一個心像,同樣依賴於燈光。

Views: 10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