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國 “一帶一路”民心相通的發力點(上)

摘 要: 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根本歸宿。如何實現民心相通,我們要有新的思考、新的向度。民心相通至少有三個層次:相互了解;信任和友誼;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民心相通則有“絲路特色”,它以“絲路精神”為旗幟,既要增進了解和友誼,又要助推經濟合作。民心相通並非虛無縹緲的,它對人流、物流、資金流等都產生著現實的影響。“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多有絲路情結,易於溝通,但“熱點”也多,相互關系復雜。民心相通不會因經濟合作深入而自動實現,它是一項長期的基礎性工作,須從點滴做起。而要提高溝通效果,還須注重溝通能力和渠道建設,講究方式方法。 


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社會基礎。通過民心溝通,可增進相互了解、信任和友誼,使沿線各國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心甘情願地聯手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然而民心相通是一項既等不得又急不得的“慢工細活”,需要官、智、企、民的長期努力。做好了,其他四通就可事半功倍。

 

一、民心相通的內涵和作用

 

2013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納紮爾巴耶夫大學講演時提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倡議,同時提出了“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簡稱“五通”)的建設路徑。2015年3月,中國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簡稱“願景與行動”),提出“一帶一路”合作重點是“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對“五通”進行了拓展和闡釋。民心相通始終都是“壓軸”內容。

 

(一)“一帶一路”民心相通的內涵

 

“一帶一路”民心相通應有“絲路特色”。首先要對“一帶一路”形成共識,使中方倡議獲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其次是對“絲路精神”形成共識,使“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思想深入人心。民心相通的主體是絲路沿線所有人,人人都是心靈的溝通者、“絲路精神”的傳播者。

 

1、民心相通體現於交往的點點滴滴。民心相通到底通什麽?首先是增進彼此了解。我們要深入了解其他國家社會的方方面面,也要讓國際社會全面深入了解中國。其次是在了解的基礎上形成好感,鞏固友誼,深化互信。最後是爭取對全球治理規則、不同文明間關系、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理論形成共識,共同推動人類文明進步。上述每一項都有龐雜的內容,都是艱巨的任務。但民心相通並非空洞的概念,它體現在每份文件、每次交往、每聲問候之中。它也絕不只是“高、大、尚”的官方活動、體現人道主義關懷的災害救助,更包括一次普通的個人旅行、一聲簡短的問候,民心相通融於生活的點點滴滴。 

2、民心相通的主體是所有人,不僅是“民”。民心相通即人心相通,其“民”不僅僅指普通百姓,而是指所有人,既包括社會精英,如各級官員、媒體人士、專家學者、企業家,也包括普通民眾。在“一帶一路”建設初期,社會精英對中國倡議最先了解,最先反應,是合作的規劃者和執行者。民心相通第一步是與各國社會精英的溝通,然後自上而下傳導到普通百姓。在普通人理解和受益後,會形成自下而上的全民支持。如果上層決策得不到普通百姓的支持,最終會停下來;如果合作使老百姓得到了實惠,即使高層變更,新領導人也會順應民心,繼續推動“一帶一路”合作。 

3、民心相通的基本目標是對“一帶一路”形成共識。“一帶一路”框架下的民心相通應服務於“一帶一路”建設。除了加深了解、增進友誼等基本內容外,還要有“一帶一路”屬性。經濟帶倡議提出後,引起了國際社會熱議,有歡迎、有質疑、有不解、有期待。各方對“一帶一路”的解讀和理解並不一致,需要民心溝通,解決“一帶一路”是什麽、怎麽建等基本問題。只有對“一帶一路”形成共識,才不會產生誤判,才能形成合力。另外,沿線國家民眾,特別是普通百姓對“一帶一路”所知有限,需要讓更多人了解中國倡議,以獲得最廣泛支持。 

4、民心相通的重要抓手是“絲路精神”。“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明顯有別與西方的“零和博弈”、“弱肉強食”思想,它是處理國家關系、開展文明對話和進行全球治理的一個新理念。對習慣於“叢林法則”國家來說,這種思想有太多的“理想主義”色彩,但對絲路沿線國家來說,他們都是絲綢之路的受益者,對這種理念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一帶一路”民心相通就是要傳播“絲路精神”,使合作共贏成為共識。遵循“絲路精神”才能在復雜的歐亞地區尋找到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約數。 

5、民心相通的遠景目標是形成命運共同體。《願景與行動》提出,要通過全方位務實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1] 。共同體是“一帶一路”的目標,是政治高度互信、民心深度相通的體現。共同體建設要分三步走:一是加強務實合作,形成利益共同體。二是隨著利益的融合、相互依存度的提高,彼此發展聯動性增強,形成發展共同體。三是經濟、安全、文化上深度融合,形成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既需要互利的務實合作,也需要民心溝通,“讓命運共同體意識在周邊國家落地生根”[2] 。

 

(二)民心相通為其他四通保駕護航

 

對於民心相通在“五通”中的定位,習近平提出,國之交在於民相親,要搞好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必須得到各國人民的支持,必須加強人民的友好往來,增進相互了解和傳統友誼,為開展區域合作奠定堅實的民意基礎和社會基礎”[3] 。目前“一帶一路”建設率先取得成果的地方,都是民心相通基礎好、政治互信水平高的地區,這也表明,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貨幣融通要想走得好、走得遠,需要民心相通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其作用體現在:

 

1、有助於增進戰略互信。民心溝通有助於提高沿線國家政府和百姓對“一帶一路”認識。只有對中國倡議有更多的了解,才會真心歡迎。如果沿線國家將“一帶一路”視為中國的地緣政治戰略,而非經濟合作倡議,則參與的熱情就會大減,甚至阻撓,政策溝通就無從談起,更不要說“在政策和法律上為區域經濟融合‘開綠燈’”[4] 了。俄羅斯態度變化是溝通的最好佐證。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提出之初,俄顧慮重重,經過各種渠道的溝通,俄逐漸改變立場,由疑慮轉向有條件支持,進而主張積極對接。沒有充分的溝通和多年累積的戰略互信,不可能有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經濟聯盟的對接。而中巴經濟走廊是最早啟動的“一帶一路”項目,同樣得益於中巴“全天候的夥伴關系”,民心相通功不可沒。同樣,民心不通、信任不足則會阻礙合作。如中國在緬甸的密松水電站、中國與越南鐵路對接等項目擱置都與民心不通有關系。中亞國家間由於互信不足,存在逆一體化現象。這都說明,民心通,經濟合作事半功倍,而民心不通,則會事倍功半。

Views: 8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