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洪波:哪里來的這只猴?——孫悟空形象探源(上)

提出孫悟空是哪里來的,想必一定會被一些性急的朋友拍磚。《西遊記》不是寫得很清楚?花果山石頭里蹦出來的。

不錯的。孫悟空是天地化生的石猴、靈猴。但是,《西遊記》作為世代累積型文學巨著,經過長達近千年的民間流傳,許多人物和故事都有源流可循,並非作者吳承恩憑空杜撰。孫悟空具有鮮明的外貌、豐富的性格和精彩的故事,那麼這個形象又是根據何種藍本寫成的?——這就是著名的孫悟空原型問題。



一、“民族傳統”與“外來影響”雙峰並峙


回顧《西遊記》學術史,關於孫悟空原型(來歷)的研究,始於“五四”之際新文化大師魯迅與胡適之間的一場爭論,其時未得一概,至今依然眾說紛紜,余波未絕。

20世紀20年代,魯迅作《中國小說史略》,最早對孫悟空來源進行探究,提出了“民族傳統”說,認為“這只猴”來自中國本土豐富的猴精故事。他據宋代《太平廣記》卷四六七《李湯》條和《納書楹曲譜》補遺卷一所收《西遊記》一折中無支祁故事等文獻,認為孫悟空的形象主干來源於民間無支祁傳說。他在1922年8月21日致信胡適,稱:“再《西遊》中兩提‘無支祁’,蓋元時盛行此故事,作《西遊》者或受此事影響。其根本見《太平廣記》第四六七《李湯》條(即禹伏無支祁故事)。”又在另一信中指出朱熹《楚辭辨證》中關於無支祁的材料,說明南宋時即盛傳“僧伽降無支祁”故事。同時,他將這一觀點(包括材料)寫進《中國小說史略》並作綜合考辨說:

宋朱熹(《楚辭辨證》中)嘗斥僧伽降伏無支祁事為俚說,羅泌(《路史》)有《無支祁辯》,元吳昌齡(實為明楊景賢——引者注)《西遊記》雜劇中有“無支祁是他姊妹”語,明宋濂亦隱括其事為文,知宋元以來,此說流傳不絕,且廣被民間,致勞學者彈糾,而實則僅出於李公佐假設之作而已。惟後來漸誤禹為僧伽或泗洲大聖,明吳承恩演《西遊記》,又移其神變奮迅之狀於孫悟空,於是禹伏無支祁故事遂以堙昧也。

結論:孫悟空的形象正是在淮渦水神無支祁“神變奮迅之狀”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

胡適一向重視魯迅的研究,在1923年初所作《<西遊記>考證》中引用了魯迅見寄的全部史料,並稱:“或者猴行者的故事確曾從無支祁的神話里得著一點暗示,也未可知。”但由於其治學立場、方法和視野的不同,他從根本上不認同魯迅的看法,認為孫悟空當有另外的源頭,即印度史詩《羅摩衍那》神猴哈奴曼的傳奇故事,是謂“外來影響”說。他說:

Views: 8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