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如:也談“文化自信”(下)

“文化自信”歸根到底應該是從文化上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信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文化自信”,完整地講,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自信”。特別是他論述的“四個自信”中的文化自信,有一個明確的自信對象,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文化自信”就是要從文化上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信。

什麽叫做“從文化上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信”?

在本體論上,就是要認識到今天我們堅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文化之根上追溯,來源於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深刻地說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特別是,他在論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來之不易時,有一個極其重要的見解:“它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這里,第一次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

事實上,中國人對在歐洲誕生的馬克思主義特別青睞,就是因為馬克思主義特別是其科學社會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當切合。比如在《禮記·禮運》中早就指出:“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這樣的社會被稱為“大同”。這部著作,許多專家認為,大約是戰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家學者托名孔子答問的著作。它反映的是儒家的政治思想和歷史觀點。但是,書中提出的“大同”思想,對歷代政治家都有深刻的影響。這種“大同”,指的是堯舜時代“公天下”的社會。

儒家學者十分懷念夏以前“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的社會,後來,許多思想家把這種對過去的懷舊轉化為對未來的追求。比如近代改良主義思想家康有為的《大同書》,認為社會是不斷進化的,最後實現的是“大同”;而且,這樣的“大同”不僅是中國的“大同”,還是世界的“大同”。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也是以“天下為公”作為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可以說,“天下為公”的“大同”思想,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已經成為這個民族最高的社會理想,這就是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

正因為中華民族有這樣的追求,有這樣的文化基因,當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科學社會主義傳到中國的時候,中國人特別能夠接受這樣的社會理想。早期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人,並不都是後來的共產黨人,但他們都是接受過中國傳統文化熏陶的知識分子,都是追求“天下為公”的“大同”理想的人。比如研究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史,就可以發現最早向國內介紹馬克思主義的,是同盟會元老朱執信、宋教仁等人。至於共產黨人作為中華優秀文化傳統的忠實繼承者,今天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自己的指導思想,也包含了為中華民族社會理想而奮鬥的民族追求。

也就是說,我們選擇的社會主義道路,和中華民族追求的“天下為公”的“大同”思想,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中國之所以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決不是偶然的,其中除了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的內在矛盾有這樣的必然性,還由於中華民族自古以來追求的就是“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社會主義思想深深植根於中華民族的文化土壤,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歷史追求,淵源於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

在方法論上,就是要通過文化特別是價值觀建設來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就提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個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今天,我們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尤其需要統一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思想。而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特別重視思想文化建設,在指導思想上強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文化建設目標上強調要發展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社會主義新文化;在文化建設方針上,強調要堅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推陳出新,實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推進文化繁榮發展。

在今天特別強調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培育和塑造中華民族堅強的精神支柱,培育和塑造中華民族一代新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作出新的貢獻。

我們有這樣的自信。毛澤東曾經說過:

“采取現在的方針,文學藝術、科學技術會繁榮發達,黨會經常保持活力,人民事業會欣欣向榮,中國會變成一個大強國而又使人可親。”

這話說得多好!中國不僅要強大,還要使人可親!一個“使人可親”的社會主義中國,應該是一個和平的中國、和諧的中國,歸根到底,就是一個文明的中國。

我們已經確立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奮鬥目標。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實現這一宏偉目標的進程是中華文明復興的進程,也只有在中華文明的偉大復興中才能從根本上保證這一宏偉目標的實現。由此決定了,建設同21世紀中葉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相適應的,又能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的中華新文明和用這種新文明培育的社會主義新人,是我們重要的奮鬥目標。(愛思想網站2017-09-12)

Views: 4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