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兆輝/任遠/單海玥·一帶一路應是一次"有道德的全球化"

筆者於5月27至29日參加了上海論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口發展與機遇的圓桌會議,在會議中與10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人口專家一齊討論和分析當前人口發展的趨勢以及如何應對未來的挑戰。我們希望從人口的角度豐富「一帶一路」整體構思和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案。

其他文章:短期內地交流成效不彰 宜避免形式化(文:趙永佳/梁凱澄/黃漢彤)
「一帶一路」的65個國家約佔全球人口62%,但只佔全球的GDP(本地生產總值)約30%,實有龐大的經濟發展機會。中國發起的「一帶一路」全球倡議至今向沿線國家投資總計600億美元;未來5年,預計總投資6000億美元。而亞太地區在未來10年內,每年需要投資1.7萬億美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才能維持增長。故有人開始質疑:「一帶一路」是否會成為中國全球政治力量擴張的工具,或是將其作為轉移國家落後經濟產能的經濟機制?除了對資金來源的疑惑,也有人質疑中國是否具備部署、實施如此浩大工程的能力,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始終面臨「可融資性」的問題,以及東道國政局是否穩定、與當地既得利益會否發生衝突、項目資產管理和實施的風險。
這些種種猜想和假設,恰恰是二戰後以歐美為主導的全球化理念的直接反映。上一波全球產業鏈擴張甚至對主導國也帶來了一系列不利影響。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聚焦在自我保護,且不再願意協助盟國領導全球共同利益。英國脫歐,也使歐盟失去了其第二大經濟體的依靠,歐洲人必須開始掌握自己的命運。世界各國到底應當如何看待「一帶一路」倡議?將如何在新趨勢下找到自己的發展之路?是求自保,還是共進退?


保持多樣性下實現可持續發展


我們認為,「一帶一路」的理解和實施要從全球框架下着手,這是一次「有道德的全球化」,絕不是「21世紀的新殖民」和「漢唐盛世2.0」。一個文明的世代,國家地區關係中沒有主導和依賴、沒有霸權和弱勢,也不是落後產能和污染企業向欠發達國家轉移的過程。它應當是基於國與國之間對彼此人文、宗教歷史的理解、明辨,才會實現互相尊重、平等對待。在保持多樣性的前提下,實現國家的長久、可持續發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各個方面都具有多樣性和複雜性,因此在強調合作發展之時,必須深刻理解其背後獨特的故事,發揮各國具有的不同優勢,切不可將「一個標準、一種方法」應用於所有情境下。


文化是發展的根基,不同程度和階段的發展背後總是有諸多文化因素在起作用。「文化是一個很神奇的東西,亨廷頓所說的文明的衝突可能只是短期的碰撞,文化總是會以相互滲透實現多元的一體。中華文明的發展演化是這樣的,全球主要文明的歷史發展都是這樣,這樣的多元一體,而非文明衝突,實際上才意味着全球發展的未來方面」(任遠,《觀雲集》,2017年)。「一帶一路」沿線多個國家,各有各的綱領、各有各的出發點,只有在「共存、共創、共享」的理念下,健康、繁榮的發展之花才能生根發芽。所謂「共存」需要彼此尊重;「共創」彼此建立、互補不足;「共享」彼此分享發展的成果,絕不是「winner takes all」。


須「授之以漁」 為沿線國家培養人才


「一帶一路」沿線多數發展中國家,例如中亞及南亞的國家,都在面臨着青年人口膨脹的問題,這是「人口紅利」帶給社會的巨大機遇。但若無法將青年勞動力轉化為高質量人才,為生產力服務,或市場本身沒有能力吸收這些勞動力,缺乏足夠的工作崗位,失業率上升會造成社會發展不穩定,青年人口的激增反而會成為國家前進的阻礙。


「人口紅利」不是必然的,需要適當的教育和人才培訓和多元的經濟發展配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口轉變又非常之快,使人口變動對發展的壓力和挑戰顯得尤其突出。由此可見,一雙發現機遇的慧眼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要「授之以漁」,為當地國家創造工作崗位、培養人才,使這些國家依靠自身創造力慢慢走上獨立發展的強國之路。儘管經濟增長本身並不能解決所有困擾當代世界地緣政治問題,但可以有效消除貧困、改善受教育程度、提高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民生穩定,國家才能長久健康發展。

其他文章:請即行動 一併拯救兩種瀕危海洋動物(文:馬德明)
港人需關注在新一輪發展中位置
對於「一帶一路」倡議,本地人和媒體觀點不一,各持己見。資金融通和基建項目一直是該倡議發展的重點,中資企業在能源、礦業、重工方面的硬實力不容小覷,這難免會讓部分港人認為香港與「一帶一路」並無直接關係,甚至有人會曲解和貶低這一倡議的初衷。除了缺乏對「一帶一路」新趨勢的了解,港人普遍對沿線多個國家也並不熟悉,對這些國家的地理環境、文化習俗、宗教道德準則、經濟體制等都很模糊。
香港如何才能做好這個「超級聯繫人」?作為人流、物流、服務流、資金流、資訊流匯集一體的地區,香港的發展始終都與內地和世界各地緊密相連,將香港孤立在全球化的「一帶一路」倡議之外,顯然會錯失發展和轉型的良機,難逃被世界經濟邊緣化的困境。搭上這艘促進發展的「快船」,找到自己在新一輪發展中的位置,將香港金融、法律、規劃等產業優勢發揮到極致,能夠人盡其才、物盡其用,這才是港人需要迫切關注的。歸根結柢,發展來源於人的才智,又將服務於人本身。優質人才的專業技能和素養推動市場前進,反過來市場的拓展將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提升人才整體的競爭力。如何將香港人才與市場之間建立良性、可持續循環,才是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
眼光要更長遠 需「生根」才能「發芽」
與此同時,港人、港企在發展之中眼光和心態都要放得更長遠,不可保留着「做完項目就走」的心態,成功需要「生根」才能「發芽、開花」,長遠的發展不能建立在單一利用關係之上,平等、尊重、共同進步才能帶來良性、長久的發展。現屆和新一屆特區政府為年輕人在教育和人才培訓投放更多資源,是正確的方向。盼望中國和香港都能把握機會,在這個大時代作出有意義和可持續的貢獻。
(編者按:文章標題為編輯所擬;來稿原題為「在有道德的全球化框架下推進一帶一路」)
作者葉兆輝是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講座教授,任遠是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授,單海玥是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研究員
[葉兆輝/任遠/單海玥]
(原文載於2017年6月14日《明報》觀點版。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明報》立場)

Views: 13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