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葉《中國江蘇美食》無錫肉骨頭

到過無錫的人大概都知道“無錫肉骨頭”這一名吃吧。當你徜徉於無錫的鬧市街頭,不時會有一股股肉香隨風飄來,令人胃口大開。循著這撲鼻的香氣向前走,準會找到一家賣肉骨頭的熟食店;只要你耐心地排一會兒隊,就能吃到有近千年歷史的無錫肉骨頭了。

無錫肉骨頭又稱醬排骨。相傳宋代時無錫有家熟食店,該店以豬肋肉排加五香料、醬油制成醬排骨出售,滋味鮮美,受到人們的喜愛。到了清代,無錫南門莫興盛經營的醬肉排骨制作獨特,頗負盛名。後來,無錫三鳳橋附近的余慎肉店專門聘請了幾位技藝高超的燒肉師傅,在選料、調味、操作等方面吸取眾家所長,並加以改進,使肉骨頭的味道更加美味。至清末,三鳳橋肉骨頭與無錫清水油面筋、惠山泥阿福一同成為無錫的三大名產而名聲大噪。

三鳳橋的肉骨頭首先講究選料精細,其原料為無錫出產的細皮白肉的豬大排和方肉,肉質細嫩,入鍋一煮即熟;其次選用純黃豆制的醬油、上品老酒、糖等為調料,量大味足。烹制的時候,則加入一定比例的方肉與排骨同煮,以肉汁滋潤;煮熟後,不僅肉松骨酥,鮮味濃郁,而且鮮中帶甜,異常入味,食之滿口留香。在無錫,無論老人還是孩子都喜歡吃肉骨頭,將其當作節日宴會必備之佳肴。

不知從何時起,街上突然冒出許許多多“骨頭居”。原以為是無錫派系,品嘗之後才知並非如此。一次與朋友到酒店吃飯,一進門先看見墻上貼著許多“肉骨頭”廣告。輪到我點菜,便點了一大盤,請示朋友,朋友有些猶豫地點了點頭,便感到有些奇怪。骨頭最後上的桌,一看跟座小山似的,並非豬排,而是“棒子骨”,被斬成一段一段,骨結有拳頭大小。味道尚好,只是肉太少,仿佛剔肉時剔剩的。舉著這麽大一塊,翻過來復過去舔食一遍,肉沒吃著,倒蹭了滿手滿嘴的油膩,餐巾也擦不去。吃完肉我自覺納悶:不會這麽簡單吧,是否還有別的名堂。這時想起骨頭髓腔內還有點骨髓,便捧起一根,正準備把嘴對上去吸吮,朋友卻遞過一根吸管來,原來上菜時便配了吸管,於是大家“哧溜哧溜”一陣猛吸。吃完,我才知道點菜時朋友因何猶豫了——本來吃炒菜時大家都正正經經,一副斯文相,等啃起骨頭來,卻不得不原形畢露,吃相甚是不雅。大庭廣眾之下,怎麽說也有幾分尷尬。

這種“敲骨吸髓”的吃法大概是從無錫肉骨頭派生出來的吧。其創新意識以及骨頭味道都值得嘉許,我只不過覺得這種吃法不適合引入酒店,倒適合在家中獨享。

“割不正不食。”不獨是君子之禮儀,也是食用方便的需要。

Views: 9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