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明琤《歲月邊緣》琴音 平沙雁 亭亭塔影

有一次,去聽華美音樂社主辦的音樂會。音樂會是在華府一間大學禮堂中舉行。禮堂舞台的上方,繪著許多古典西方神話中的人物形象,不由自主地讓我覺得,我們是坐在西方文化的殿堂中。然而,音樂會中一曲吉他彈出的〈平沙落雁〉;一曲鋼琴獨奏的德布西〈寶塔〉,便將我帶到東方文化的精神領空。一下子,天涯也只是咫尺。也許,真正的大同世界,是由藝術心靈來砌建。

〈平沙落雁〉原是古箏名曲,由吉他彈奏出來,也一樣讓人感受到旋律所勾畫的自然境界──向晚的天空裏,霞彩燁燁。飛越千山的雁群,劃破遠處的暮雲,掠過洲浦,旋轉於霞光水影間,銜風斂翼,歇落平沙。琴音杳沒之際,好像夜已網住了一個雁的行程。彈吉他是一個黃發碧眼的美國青年,那也無妨,他手指彈出的自然,無異於我心目中的自然。

德布西的〈寶塔〉鋼琴曲,是由一個華裔年輕鋼琴家演奏,他穿著一襲灰色絲綢短褂,神清氣寧地走上舞台。他在龐大的鋼琴前坐下,鎮坐了滿堂的肅靜。琴音由他的指間流出,流成一泓水,映出一個古典的中國──裊裊馨香、篤篤木魚、亭亭塔影……將滿堂中國人的鄉心撫平了。曲終,掌聲四起,喝采聲像爆破的焰景,落向舞台,照亮那個頻頻鞠躬微笑的中國天才。

一曲〈寶塔〉的悠越,讓我想起兩個逝去的經歷,一是陽明山永明寺的夜歇,一是古長安大雁塔的遊訪,一樣都在盛夏,像音樂會的晚上。

夜歇永明寺的那個夜晚。我住在寺後“般若寮”的小室中。修行人睡的硬板床和我一身瘦骨,互不相容。幾次輾轉後不能成眠,索性起身,抱膝枯坐,等待黎明。窗畔竹林,清露滴涼,而遠處;陽明山仍在黑暗中沈睡。久久忽聞數聲窸窣,窗外飄過尼師的袈裟,已是黎明前早課時分了。不一會,大殿傳來鐘鼓,磐音木魚聲中響起梵唱。將黎明前的黑暗;唱成一道“極樂”的光明。我俯首,慚愧自己不配修行。我沒有那份專註和決絕,也就無法煉成慧劍來斬斷塵緣。塵俗苦楚,原只屬於塵俗之人──像我的輾轉,像我的無眠。

遊訪大雁塔,是在三年前。我們由印尼飛北平,又由北平飛陜西,像歸雁,落入古長安的歷史黃沙。去大雁塔時已接近黃昏。炎夏車塵中的關中平原,看來枯渴疲乏,下車後,一道灰墻襯著紅柱撐起的門楣,長安古意仿佛眼前。門上幾個大字寫著“大慈恩寺”。當年玄奘從印度取經歸來後,曾居此譯述經典,後奏建大雁塔保藏典冊。走入寺門後,像度越了千秋,踩上盛唐殘余的史頁。門內是一方深闊的院落,平沙地上托起左右兩座鐘樓和鼓樓,穿過鐘鼓兩樓,迎著黃色的塔影,來到慈恩大殿。殿內已無香火,兩壁下立著十八羅漢,像是明代的彩塑,殿內的寂寞,原野的焦渴,也像是這個時代中國人的心情。殿後扶疏花木之外便是大雁塔了。塔身堅實沈重地鎮壓心魂,入口處石壁上有唐人碑刻,穿過碑刻便可拾級攀登塔頂,塔高七級,四開拱門,時時招入關中遠景,來到頂層“八水繞長安”的空闊裏,登塔之人,憑欄擎雲之際,無限思古幽情!

雁塔遊,悠悠三年,猶記繞行慈恩寺後,回首眺望,斜輝正掛塔上,依稀一抹歷史的輝煌。三年後,那抹金色塔影,又在琴音如水裏,再一次向我屹立亭亭。

Views: 8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