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旭·海洋:對一個國家意味著什麽?

最近幾個月,中國家門口各海域時而驚濤駭浪,時而暗流潛湧。這使我們不能不深入思考一些長久以來爭論不休的話題:海洋與陸地是一個什麽關系?海洋對一個國家的發展意味著什麽?

西班牙艦隊的失敗送進英國人耳朵裏一個什麽秘密?

英國與西班牙海上爭霸的故事可以很好說明海洋與陸地的關系。1588年,英國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以後,英國的戰略家富勒就說,西班牙艦隊的失敗就好像一個耳語一樣,把帝國的秘密送進了英國人的耳朵。這是一個什麽秘密呢?就是在一個商業的時代,贏得海洋要比贏得陸地更為有利。英國就是從這個地方看到它在陸地上是沒有什麽作為的。英國的陸地面積不大,當時的人口只有幾百萬人,要以這樣的條件在當時的歐洲大陸稱雄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它采取了一個戰略,就是立足陸地,爭衡海洋。它的策略就是不跟其他歐洲列強爭奪土地,只要保證自己的國土不丟即可。同時它把主要的國力集中在海上,依靠海外建立一個帝國,以海外帝國的輸血維持本土母體的強大。英國是一個既有陸、又有海的國家。它很好地解決了一個陸洋與海地的關系。今天世界仍然是商業時代。富勒的這番話沒有過時。

還有一個發人深省的例子就是蘇聯。蘇聯一直重視陸地和陸軍,但強大一時的蘇聯在1991年就崩潰了。有人說,俄羅斯陸軍300年來一刀一槍打下來的帝國全部丟失掉了。基辛格說,俄羅斯民族丟掉了它300年來從陸地上得到的一切。後來俄羅斯在總結蘇聯解體的教訓時說道:“沒有海權,任何國家都不能長期成為強國。”這實際上就是對陸地與海洋關系的一個總結。

海洋與陸地之爭的意義在於,它首先決定了國家向哪個方向走,在平時這是戰略發展方向,在戰時這就是戰略進攻方向。

歷史上,中國海軍曾是世界第一,甚至比今天美國海軍在世界上的地位還高

有人說,中國傳統上是一個大陸型的國家,中國今後也應該堅持以陸地為重,海洋為輔。筆者認為這種觀點本質上是清朝時爭論的海防還是塞防的翻版。而且這個前提本身就錯了。中國有1.8萬公裏的海岸線、1萬多個島嶼、300多萬平方公裏的海洋國土。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絕不應該被認為是一個大陸型的國家。

20世紀30年代,美國一個歷史學家寫過一本書,名叫《房龍地理》。這本書第37章的標題就是“中國:東亞大半島”。那個時候美國就認為中國是半島型國家。這樣的國家應該是陸海並重的。不同的歷史時期可以各有側重,但兩者必須兼顧。

然而,中國歷史上的發展卻大多以陸地為主,這主要是因為中華民族主要是農耕民族。中國歷代只重視陸地,結果吃了很多苦頭。而這種重陸輕海的意識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歷史上中國海軍曾經非常強大過,但卻沒有什麽作為。在地理大發現的時候,中國的海軍是世界第一,比今天美國海軍在世界上的地位還高。美國著名歷史學家《全球通史》作者斯塔夫裏阿諾斯說:“如果當時的中國也像歐洲一樣對外開拓的話,今天中國人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就不是1/6,而是1/2。”

陸上發展就好比種地,海上發展就好比經商,一邊種地,一邊經商,有什麽矛盾的?

中國大陸的基本形態,西邊是高山,西北是大戈壁,再向南、向東都是大海,一邁腳就掉進海裏了。中國的地理天然就是這樣。與陸地相比,海上有公海,但陸地上卻沒有“公地”。所以說,中國陸上發展之路天然就是走不通的。雖然在陸上走不通,我們還有兩邊向海,可以以陸地為支撐,走向海洋。因為,世界上陸地是分割開的,只有海洋是相連的。只有通過走向海洋,才能走向世界。中國未來的發展離不開世界,所以應該重視海洋。

中國近代史上的屈辱並不是因為中國沒有陸權或是陸權意識不夠而導致的,而恰恰是因為中國沒有海洋意識導致的。我們沒有海洋意識,但威脅卻多是來自海上,結果把我們的陸上的利益丟光了。海上沖不出去,陸上也守不住。萬裏長城起到作用了嗎?歷史上是這樣,今天是這樣,未來還是這樣。所以,中國要想發展自己,必須走向海洋。

而且陸地和海洋兩者並不矛盾。打個比方,陸上發展就好比種地,海上發展就好比經商,一邊種地,一邊經商,有什麽矛盾的?我們經常說,無農不穩,無商不富。兩者兼顧,又穩又富,不好嗎?中國走向海洋是順理成章的。

一頭大象不管是走向森林還是走向原野,它都是大象,不會變成獅子和老虎

把發展海外力量等同於海外大規模進攻,那是歷史上帝國主義國家大國崛起的故事。中國今天發展所抱定的宗旨是和平崛起,同歷史上列強的侵略擴張完全是兩回事。改革開放到現在,中國對海洋的依存度比過去大大增強,出口商品,進口能源,一進一出主要都是海。今天,海洋無形中成了中國的命脈。國家利益的疆界也相應地因為海的出現而大大拓展。

然而,由於歷史原因,中國捍衛海上權益的能力嚴重不足。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發展包括海軍在內的國防力量是自然而然的,目的在於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中國發展海上力量決不是要擴張,決不是同其他國家搞軍備競賽。

實際上,中國要捍衛自己的利益疆界,其本質還是一種防衛戰略。目前我們本身的力量還很弱小,我們的國力還不十分強大,軍隊的裝備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還面臨著反對分裂的重任。所以說,中國走向海洋的道路非常曲折和艱難。中國的海上力量根本構不成對別國的威脅。

而且從中國的發展來說,中國秉持著建設和諧世界的理念。在這樣的一個理念下,中國的國家發展的戰略目標是很有限的。這個目標就是維護海上合法的利益和自身的安全,其戰略防禦的本質並沒有改變。

回顧歷史,近200年來的戰爭不是發生在中國的本土就是發生在中國的門前。中國理所當然要防止這種歷史悲劇重演。這和歷史上那些帝國主義大國在崛起中掠奪別人領土和財富的行為不可同日而語,也與今天某些意圖稱霸世界的國家所追求的戰略目標完全不同。中國的發展目標不僅不會以戰爭來實現,就是崛起以後也不會以戰爭手段謀取霸權。這是中國的傳統。在這樣一種和平的和克制的國家戰略目標理念下,中國軍隊不管向哪個方向走,都必然是世界和平的維護力量。這就像一頭大象,不管是走向森林還是走向原野,它都是大象,不會變成獅子和老虎。

一支現代海軍在國家中的作用是什麽?

為國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戰略支撐,是軍隊的使命。國家的海外權益要靠海上的軍事力量來維護,任何一個國家都是這樣做的。

而在現代條件下,一支沒有空中攻防能力的海軍幾乎沒有生存能力,不能叫作現代海軍。因為在沒有空軍掩護的情況下,水面力量戰鬥力受到很大制約,這已經被60多年前的二戰所證明。而在現代乃至未來的戰略點穴式的遠程空中打擊中,這樣的海軍會被對手直接超越,從而成為一條新版“馬其諾防線”。誰能為海上力量提供空中掩護呢?這就是航母。

如果是在近岸,岸基飛機可以為海上艦隊提供護航。但如果在遠洋,長時間的空中掩護就只有靠航母。另外航母編隊是現代海軍作戰的核心。沒有航母的海軍,那海上作戰任務是非常有限的。有人可能會說,海上力量還有潛艇呢?一般來講,常規潛艇是一種小威力的偷襲武器,沒有辦法完成類似為大規模商船護航的任務。而且二戰也證明在空中力量的威脅下,潛艇的生命力是很脆弱的。在今天的偵察衛星和各種監視設備的作用下,潛艇的作用就更受局限。至少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航母在現代海軍中的核心地位不會被取代。

遠程飛機和精確制導導彈無法取代現代海軍

有人說未來大航程陸基飛機和精確制導導彈可以取代航母的地位,這實際上是對航母性能不了解。航母的主要武器是飛機,但航母從來都不是以單艦來作戰的,而是編隊行動。這個編隊有空中預警、空中攻擊、對空防禦、對岸打擊、對艦攻擊、水下攻擊等多種作戰形式。而且由於航母是一個全方位的浮動機場,加上艦載飛機的作戰半徑,一般一個航母一晝夜的作戰空間可以達到百萬平方公裏。什麽樣的陸基飛機和導彈能有這樣的戰略能力呢?

至於說陸基飛機和精確制導武器對航母的威脅那更多地是理論上的推演。一個航母編隊有著嚴密的水上、水下、空中、立體的,遠、中、近多層次的防禦能力,武器種類眾多。以美國現在的艦母編隊為例,最外圍的“宙斯盾”戰艦具有反導能力,能夠打下彈道導彈,當然對飛機和巡航導彈就更不成問題。所以說,一般常規性的武器很難輕易對航母構成可信的威脅,再加上衛星和電磁的防護,就更難了。美國兩次打伊拉克。伊拉克飛機導彈都有,包括彈道導彈,但沒對美國航母構成什麽威脅。目前認為,對航母真正有威脅的除了航母本身外,主要是核潛艇。但擁有這種武器的國家寥寥無幾。

還有人說,伊朗的無人機也曾近距離對美國航母進行偵察,然後又安然返回。因此,有人得出結論,未來無人機能對航母構成重大威脅。筆者認為,雖然伊朗的無人機能夠接近美國的航母,並給美國的航母拍照,但並不代表它能把航母擊沈,或給航母造成多大傷害。航母自身的抗打擊能力非常強,艦體非常厚。一般來講,一艘航母能夠承受十幾枚到幾十枚巡航導彈的攻擊。

西方“中國航母威脅論”是一個精心策劃的戰略陰謀

西方一些媒體和機構散布的“中國航母威脅論”是一個十分可笑的命題:當今世界,有9個國家擁有26艘航空母艦,沒聽說誰喊“威脅”,中國一直沒有航母,卻構成了“威脅”!這裏我們可以看一看,拋出“中國航母威脅論”或有意散布這一論點的都是哪些人。

這些人不是屬於美國的一些媒體和所謂的軍事學術研究機構,就是屬於日本和歐洲的一些媒體和機構。他們所具有的一個共同點就是,其國家都是傳統海洋大國,享受海洋賜予的恩惠多則500多年,少則100多年,都有著傳統的海洋勢力範圍。深入思考可以發現,這種荒謬論調的背後其實是一個精心策劃的戰略陰謀。

美國前太平洋戰區司令布萊爾說:“我們尊重解放軍在大陸上的權威,但我們必須讓他們明白,海洋和天空是我們的。”這裏面透露出來的潛台詞就是,西方這些傳統的海洋強國不希望看到一個新海洋大國的出現。

然而,由於中國奉行和平、和諧的理念和外交政策,因此誰也不願意或沒有理由硬性圍堵中國的海上之路。於是,他們采取這種心理戰術,賊喊捉賊、危言聳聽,在中國周邊乃至更大範圍內制造恐慌,企圖誘使中國繼續采取固守本土的國家戰略和軍事戰略,同時掐滅中國人海洋意識的萌芽,延遲中國走向海洋的步伐,將中國繼續屏蔽、隔絕在海洋等廣闊的人類公共空間之外。這是當前某些西方智囊認為成本最低的戰略首選。

冷戰中,美國就曾采取過這種策略:操縱北約,造成從陸地上對蘇聯的軍事進攻態勢,同時進行核、太空軍備競賽,誘使蘇聯把主要的國防資源,投向陸軍和戰略火箭軍,從而釜底抽薪,使蘇聯不能在海洋上與其爭衡。今天,西方一些人此舉與當年的動機異曲同工,區別只在於前者是以戰略佯動為迷惑,後者是以戰略心理戰為迷惑。

Views: 5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