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墾美學體驗慕課札記·陳冠中:體制內、體制外

現在,北京文化有官味、商業味、學院味、京味和波希米亞味之辨,但氣味,是浮移不確、互相滲透混揉的,最終是一種體會而不是用文字可以鎖定的。

這些氣味能共存,特別是商業和波希米亞的紮根,說明今天的北京終究是跟以前不一樣,也反映了中國的政經社會的大氣候。

盛唐不是一天建成的,是要累積、要官民共同努力、要改革開放,現在的環境,平心而論,總地來說比建國以來任何時間都好。

難得的是有了北京這樣集中了巨大資源和人才的文化場域中,若從過去二十年的成績來看,北京大場域的各亞場域中,波希米亞的一塊是值得我們期待的,雖然發展仍將是迂回曲折。北京的文化隊伍,有一大塊是民間的,即所謂體制外的,不屬於國家單位編制內的。不過我們不要忽略,更大的一塊是體制內的。兩者之間的關系有互相合作、滲透,也有各做各甚至互相抵制,不足而一。

不過面對市場競爭,體制內藝文傳媒單位若發覺資源或編制內人才不足,也要借助民間和業外的資源和人才,這還是大勢所趨。

整個文化及創意產業,不管是體制內外,都受政策的牽引,而政策制定者要配合國家任務,又要兼顧利益,但最終要接受是否做到三個代表的檢驗、符合人民利益的考驗,這些內外部因素,推動著政策的演變,是左右大陸文化及創意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135頁)

對各方文化參與者來說,爭論的是甚麼能說甚麼不能說、甚麼能做甚麼不能做、甚麼能投甚麼不能投――如何與政策和市場共生共贏。(134頁)

但市場也的確會出現惡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很多有文化價值的活動和機構,若完全把命運交給市場,是會活不下去的。(136頁)

北京很多體制內文化機構,顧家已不撥款,既缺私部門的贊助,也調動不了市場,唯擁地的發展地,有批號的賣批號,本業只能冬眠,讓成員化整為零到私部門自尋出路。(136頁)

市場化也明顯地搞活了電視劇、綜藝節目、都市報、時尚雜誌、書籍出版、廣告、精品店、旅遊等。這些載體、類型行業不只是現代社會必備,還養活了不少波希米亞人。(136頁)

在北京常聽到一句很犬儒的話,貶某作品“只是一件商品”,這種思想短路,說了等於沒說,因為的確很多能流傳的作品都帶有商品性。《讀書》月刊靠發行收入,有商品性,但不只是商品,裏面寫文章的人甚至有的並不是為稿費而寫。藝術家要賣作品或自己行為的記錄、學者作家要售文,大家都要改善生活,重點不在賣和不賣,而在東西有沒意思。(138頁)

宣言的年代已過,一切堅固的都化成氣,寄生於學院畫院也好、書店報館期刊也好,本身沒有清濁之分。這是載體平等年代,再不能以固定的藝文形態、雅俗、高低、量產不量產、流行不流行,來決定作品的好壞。(138頁)

但這不等於沒有標準。除了政策和市場外,創作者是不斷受前代和同代行家的積習、成績和月旦所影響,或附和、或擦邊、或突破,不然就自我放逐。從布迪厄的社會學來看,行家密集的大場域如一八三零以後的巴黎,最能不斷制定和耍新內部評價標準。在今日中國,要看北京。(138頁)

(《波希米亞北京》,陳冠中,見《移動的邊界》107-139頁,2005,臺英屬蓋曼群島商網絡與書股份有限公司)

Views: 11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