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發院士風格體驗札記·陳之藩:方舟與魚

……五十年前,美國有個很有趣的訟案,是名律師丹諾承辦的,至今這個訟案仍在流傳。美國人無論喜愛或憎恨丹諾的,都覺得這是件有聲有色的訟案。

故事是這樣:

丹諾是個名律師兼無神論者。他承辦了一件很特殊的案件;有一國校教員,說人是猴子變的,被體氣公訴,官方說與聖經不合,於是開庭辯論,丹諾義務作此老師的律師,開庭之時,人山人海,辯來辯去,丹諾說:

“你說方舟是否真事呢?”

“當然是真事!”對方律師答。

“你說除了諾亞一家人及雞犬豬羊上了方舟以外,其余的全淹死了,是否真的呢?”

“是的!”

“方舟以外再無活的東西了?”

“是的!”

“那麼魚呢?”

這位律師面青口啞而退。

這是大多數人都知道的掌故。然而這裏面卻含有一個諷刺。我們總覺得丹諾這種圈套式的辯論方式,雖然無懈可擊卻有失公平。

二十世紀初葉,所謂的科學,對宗教、神話、寓言與歷史所采取的態度,多是這種有失公平的態度。考證聖經上多少真實,莎士比亞的詩有多少音節,上天入地,動手動腳所找的,不是找方舟或魚的化石,即是用方舟與魚的邏輯。

我們無以名之,只能說這是科學的浮躁時期。有些東西,不是以真偽來定價值。存在的理由可能是由於遺憾,可能是一種工具,可能是一種希望。科學既然管不了價值界的東西,又何必在這些夢境裏伸進一只不倫不類的腳!

我們中國的文化界,不幸也走上這種莫名其妙道路。想像的翅膀不許飛,只能走,這是一件很不幸的事。………

我們不能走這種沙漠式的路。我們得恢復自由的胸襟。歌德的浮士德的故事要多荒唐有多荒唐,然而歌德也是物理學家。馬克士威爾的詩不比他的電磁波論在以下。懷第海德究竟是數學家還是形而上學家,連他自己也不知道。

我在普林斯敦時,跟一位專做強流撞擊器的泰斗在咖啡廳聊天,說到甚麼是科學,我就引用了禪宗裏的一段話:“老僧三十年前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後來,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相告,我至今還記得他聽到這話時,眼睛所放的光芒,如同在一黑夜裏,幾條曙線從昏沈沈的大地上跳出來。

(摘自散文《方舟與魚》,陳之藩,1986,見《陳之藩散文集》之《在春風裏》篇章,頁31-34,臺北遠東圖書公司)

Views: 15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