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錦華:活的知識——論大眾文化研究

大眾文化在中國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而在西方大眾文化研究早已成了一門顯學。文化研究不論對人文學科,還是學院建構,還是對人的思考,生活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那文化研究到底是作什麽呢,我想它即尋找,創造,生產活的知識。文化研究是一種淘金術,它將淘出有利於我們的文化。

如今我們也已進入了網絡時代,知識的意義在於提高思考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我們似乎也不在需要以前作學問必須要求的“童子功”,我們再也不需要去背眾多的古代經典。而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可以帶著一個白紙似的腦袋去搞研究,我們要的是更敏銳的分析和發現問題的能力。

大眾文化研究與傳統科學有很大的不同,並且它還對傳統科學造成了壓力。因為傳統的學科都存在一種厚古薄今的現象。但大眾文化研究突出的是它的當代性和當前性,它研究活的歷史,是當下發生著的,關註著的現實。它關註此時此刻的問題,與當前社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大眾文化關註被主流所遮蔽的邊緣文化,如青年文化,另類文化,以及女性文化。大眾文化關註種種社會運動形式,政治形式的民眾運動,這是大眾文化研究的一個重要特征。所以這種文化在整個精英文化研究結構中必定會缺席。而正是這種輕松的,接近我們大多數人的文化研究,才能改變人們對愛與恨,生與死,對人生觀的認識和觀點。它以成為我們生活中重要的建構力量。

而對大眾文化的研究也決不能用傳統的研究方式,因為那種固定的方式對大眾文化的研究有著制約的作用,況且我們也決不能以一種一成不變的研究方式對不同的學科進行研究,我們要用新的眼光來審視大眾文化。面對不同的對象,有不同的處理方法,正如我們來看待流行小說,就不是關註故事講述的時代,而是講述故事的時代。又如我們關註電影,為什麽現在清宮戲頻繁登場,占領了電視市場的很大一部分。我們關註的不在是藝術的信息,而是觀眾的信息,以及生產者的需要和接受者的需求。

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任何時代精英性和大眾性都是互相滲透的,尤其是在我們這個時代,這種滲透更加不可避免。換一句話來說大眾文化和精英文化之間的距離並不是那麽遙遠。

我們研究大眾文化,也許並不是尋求一種藝術性或者是美麗的東西,我們只是以一種關註現實發展脈絡的目的來研究它,或許正因為這樣,我們才可以以不同的姿態進入文化,進入社會。

 

主講人簡介:戴錦華,北大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教授。1959年生於北京。198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專業,同年任教於北京電影學院電影文學系。1993年調入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1995年在比校文學與比較文化研完所主持成立文化研究室,副教授。同時受聘為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東亞語言文學系兼職教授,北京師範大學藝術系兼職副教授。出版專著《浮出歷史地表--現代女性文學研究》(與盂悅合著,河南人民出版杜,1898年),《電影理論與批評手冊》(中國科技文獻出版杜,1993年),《鏡與世俗種化--影片精讀十八例》(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5年),《鏡城突圍--女性·電影·文學》(作家出版社,1995年)。 

戴錦華 ——我所謂的借助馬克思主義的文化資源所從事的社會批判,包括對跨國資本和消費主義的警惕,包括對現代性話語的反省--對第三世界現代化進程的反省和批判性思考,同時保持著對中國社會現實和其中覆雜的權力結構的清醒認識。我想說的是,反省現代性、檢討中國的現代性話語的擴張過程、檢視中國的現代化過程,並不意味著簡單地拒絕現代化,要求歷史“倒退”。(愛思想網站 2001-03-05)

Views: 12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