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生,更生,1939矗立獅子城,弘揚文化,樂育群英,先賢慘淡經營……”。我的兩個姐姐和妹妹,在一年級還沒有認得多少個中文字的時候就開始唱(背)這首小學校歌了。當時誰都沒有去問什麽是“先賢慘淡經營”,當然,就算問了也是一知半解。更生小學的校址是由當地熱心教育的豬農和鄉紳們捐贈的,所以上學的路上常是“遍地黃金”(豬糞),上課時偶爾也有迷途的豬只闖人課室。

校門上“更生小學”四個字乃出自書法家張瘦石先生之手,負責學校在1962年擴建的繪測師,正是已故王鼎昌總統的父親。到了我上小學時的60年代,在紅山區亨德申路的更生小學已算是頗有名氣了。

到了70年代中期,由於全國華文教育逐漸沒落,學校的收生人數降到不及300人,在大勢所趨之下,更生不得不與Strathmore小學和Friendly Hill 小學聯合成“混合小學”經營。新聯合學校遷到亞歷山大路,校名仍保留為“更生”,但改用Friendly Hill小學的校徽,以及Strathmore 小學的校歌。

新“更生小學”於1980年6月27日,由當時紅山區的國會議員林子安開幕。聯合小學成立後,三間小學其實都已名存實亡了。2002年1月2日,新聯合的更生小學再與亞歷山大山小學和亨德申小學聯合,並改名為顏永成小學,更生小學正式被“除名”,從此在本國的教育史裏消失了。

1955年是我國的“動蕩年代”,由於當時學潮、工潮不斷,殖民政府下令關閉了參與學潮的民辦華文中學,並成立政府華文中學。華義政府華文中學便是在這大環境下於1956年10月14日建立的。校舍先設在當時加東附近的法禮路(Fowlie Road),翌年遷到紐頓的蒙克山小學的臨時校舍後,同年再搬到女皇鎮的瑪格烈通道。莊重奮發的校歌是由著名音樂家丁祝三作曲,林弘道填詞的。60年代後期到70年代中期是華義的全盛期,華義政府華文中學是當時數一數二的華文高級中學。在1969年更史無前例地在學校旁邊,成功建築了第一個由政府向社會人士勸募的大運動場。

好景不長,雖有校歌裏“負時代之使命,挽狂瀾之既倒,作砥柱於中流”之大志,但由於華文教育之勢微,華校學生人數遞減,華義不得不於1983年遷到直落布蘭雅的德普路新校舍,同時轉型為英文中學,“華義政府華文中學”則易名為“華義中學”。學校漸漸重上軌道後再遷到目前的裕廊西校舍,新校舍由當時的林文興部長於2002年揭幕。幸運的是華義沒有被“除名”,所以過了將近58年,華義學校的老、中、青三代校友,還有機會於2014年3月29日,在大操場被鏟平之前,及時在瑪格烈通道的舊址來個名為“往事只能回義”的千人大聚唱。


最近又傳出有80多年歷史的“僑南小學”因為收生人數不足,被“除名”與其他小學整合為新學校的報道;同時又巧遇華校校友會聯合會向公眾征求150多間已消失的華校的資料,看來許許多多過去由“先賢慘淡經營”的小學都已經過了除名、易名的宿命。話還要說回來,英文小學其實也經歷著同樣的命運,許多小學如前面提到的Friendly Hill, Strathmore和亞歷山大山等等,也一樣在社會的巨輪向現代發展時被淘汰、除名,只不過這類新聞沒什麽上報罷了。 (新加坡聯合早報《言論》2014年04月17 http://km-work.blogspot.my

Views: 10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