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發博士文創慕課の新加坡起飛:偉大的都會

李光耀在2007年的一項春節慶典上提到,新加坡要向威尼斯、巴黎、倫敦和紐約看齊。聽起來,就像是將這些活力十足的地方,在赤道邊上混合、復制成一塊。


不過,“時代周刊”(2007年6月4日)卻認為,新加坡的領導人很清楚,一個城市不可能因為翻版別人而變得偉大;以新加坡慣有的決心,他們所探索的,是這些大都市怎樣透過開放,接受新想法與不熟悉的基因,最後使自己成為環球少數的巨人,並具有自個兒的靈魂。

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後,新加坡知道其經濟,不能再依賴高科技制造業。就像臺灣,這些工廠現在大多已經移到中國大陸。十年前,他們於是鎖準幾個高薪的白領行業:生物工程、教育、私人銀行與金融服務。十年以後的今天,制造業的就業人口,已從百分之三十三,降到二十;而從事服務業的員工增長到68%。醫藥和醫學儀器生產,比2000年成長了四倍。她也成為了蘇黎士以外,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銀行中心;亞洲金融的中心。三年前,外國風險基金只有二十家,現有一百家。世界級的學府如約翰霍金斯大學、INSEAD,在那兒成立了分校。

可是還不夠。新加坡過去給人的印象就是,這個花園似的城市國,街道和施政都很乾淨、整齊而安全可靠。一切都很有效率;到處都奉公守法。就是悶了一點。偶爾來玩個三幾天,還行;想待久一點,寧願去曼谷或巴厘島。

新加坡要吸引更多人才與資金,來推動其經濟轉型,她本身的生活環境,必須先轉型過來。建賭場與娛樂園區,提供戶外的進餐、文化與社交設施,批准桌面熱舞等夜生活,吸引來美國百老匯劇場、環球影城、第一方程式夜間車賽……,在在都想注進新氧氣,催生一個創意城市。既有華爾街的經濟活力,又可能在自家門口出海航行、滑水或辦餐會。讓人感覺得,新加坡也是挺懂得情趣的。

自1990年代開始,新加坡每年招收十萬名外國人。在這小島上,每五個人當中,就有一位是外國人。就算香港如此國際化的城市,外國人口也不過是百分之八而已。島上現有人口四百四十萬,她計劃將人口增加到六百五十萬。要實現這個計劃,她需要再輸入一百萬外國人。

不僅外國人喜歡到新加坡工作或居住,連過去有種種理由移居海外的許多新加坡人,今天也回到了這島國上。其中一位對“時代周刊”說,“生活只有變得越來越富有都會風情,多姿多彩;一切不再是那麼沈悶。”(21頁)這位從紐約回去的女銀行家補充說,新加坡會更像美國曼哈頓那樣的熔爐,不過,所流傳下來的價值觀,還是來自已經長久居住在這兒的核心人民。


(陳明發參考Time, Cover Story, June4, 2007, Singapore’s New Look: You’d like to live In the island state? Good, because Singapore wants more foreigners, pg. 16-21)

Views: 10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