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言:中國文化大使的傳統陋習

       富裕起來的中國人,開始走出國門,他們在欣賞、享受西方的現代奢華與古老文化的同時,也極大限度的傳播了中國文化,所以,中國遊客被西方人稱為原滋原味的中國文化大使。但是,2006年 9月20日,中央文明辦和國家旅遊局向社會發布公告,公開征集“中國公民旅遊不文明行為表現”和“提升中國公民旅遊文明素質建議”。國家旅遊局今天還在其官方網站公布了公眾反映比較普遍的國內國外旅遊20條不文明行為。此舉一出,立即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有專家預言,中央文明辦第一次通過民眾自揭陋習、自由討論的形式,發起了具有現代意義的、民眾自覺參與的、普及公民意識的自我教育活動,將引發一場公民自覺的“公民意識”革新運動。

  
  中國遊客在國際公共空間依然“旁若無人”
  
  改革開放與市場經濟機制的確立,為我國經濟社會融入世界提供契機和舞臺。開放的中國在公平的市場規則下,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儒家文化和古老禮儀,人們接受了中國,中國也融和了世界。富裕的中國人也終於昂起頭顱、成群結隊地走出了國門,起初,西方人見到瘋狂購物的東方人,都情不自禁的詢問:“你們是日本人,還是韓國人?”我們會自豪的說:“我們是中國人!”外國人從中國人響亮地嗓門中,依稀感受到中國自信和實力。
  隨著對外交往的增加,公民出國旅遊已不再具有代表國家與民族的神聖意義了。記得姜昆有一段相聲,好像是說改革初期,中國人在國外做了不禮貌的事,被別人白眼時,會隨口說一句日語,把臟水潑到日本人身上。藝術家在生活中撲捉到中國人聰明與幽默,但也揭開了中國文化中缺乏共公道德和不負責任的癥結。可惜,中國的經濟騰飛並沒有改變中國文化根子裏古老習俗。現在,無論您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都能看到浩浩堂堂、殺聲震天的旅遊團隊,盡管語言不通,也不用詢問,僅從他們的肢體表現上,就能判斷出這是中國的旅遊團隊。
  開放後的中國,傳統禮儀的約束力明顯減弱,尤其在無拘無束的旅行中,在陌生人的面前,那些壓抑幾千年的本能性習慣,才得以充分釋放。像當眾隨地吐痰、擤鼻涕、赤膊袒胸,毫不掩飾地剔牙、挖耳,打噴嚏不掩口鼻,上廁所便後不沖水等動物習性,既是人類共有的動物性天性,也是被早已現代文明剔除掉汙垢。但是,如果在外地、在國外、尤其在在沒有“禮儀” 約束的地方,中國人都會毫無掩飾地將這些本能性的力量釋放出來。所以,在非漢語語系的國家裏,漢語的普及率隨中國人出國旅遊的增加而得以普及,在十分偏遠的異國他鄉的廁所裏,你會驚奇的發現專門為中國人準備的漢語標示牌:請靠近一些,便後沖水。
  古人雲:“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在現代中國,禮儀廉恥已發展到“八榮八恥”,這是對以醜為美,以惡為善,以恥為榮的匡正。然而,在這個“榮辱”底線以外,也就是說在傳統的法律、古老的道德和陳舊的信念之外,中國人原生態的動物行為、模糊的公共意識和公民的責任意識與現代文明的距離實在是太大了。試想,一個最好“面子”的民族,為什麽發展到在國際公共空間中展示文化汙垢而不知羞恥的地步呢?。
  
  中國文化與世界現代文化實現了“無縫”對接嗎?
  
  在閉關自守時代的中國,如果國際上一些報刊上刊登了中國人在公共場合的陋習,國內的媒體會做出強烈的愛國主義反映,使國人黑燈瞎火地自我陶醉於“禮儀之邦”夢幻之中。魯迅曾經寫過一篇散文,講他乘火車的見聞。魯迅說,車子快要開了,但一群乘客卻還在作揖打恭,互相謙讓,誰也不肯先坐。結果火車一開,頃刻間跌倒了五六個,魯迅寫文章挖苦中國人的繁文縟節與現代文明格格不入。2004年國慶節期間,德勝門廣場花壇擺設的5萬盆鮮花突遭百余人哄搶。假如魯迅活到現在,親眼看到今天禮儀之外中國人的樣子,不知會有何感想呢?
  改革開放初期,有個縣委書記在日本考察工作,因逛妓院、參與賭博被媒體報道,回國後,他在全縣的經驗推介會上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果然,幾年後,在他的轄區內,平地升起的紅燈區吸引了八方來客。像這種官方考察取經性質的國際活動,在“禮儀”內外都會被認可、默許,並可能成為人們模仿得榜樣,現在,在“旅遊”期間普遍涉足色情場所、參加賭博活動,就具有思想解放或合乎“禮儀”的意義了。
  中國有句古話叫“倉廩實而知禮節”,首先富裕起來的中國人,再也不用忍受西方人的白眼,中國遊客海外“擺闊”的現象,不僅表現在炫耀性消費上,還從他們在公共空間目空一切原始性行為中表現出來。有些旅客竟然無恥地把隨處拋丟垃圾、爭搶擁擠、插隊加塞,公共場所高聲喧嘩,在景觀文物、服務設施上亂刻亂劃,踩踏禁行綠地,攀爬摘折花木等不文明行為,與中國國際地位提高掛起鉤來,似乎這樣就會為祖國爭得“榮譽。
  記得2002年世界杯韓國隊爭奪四強席位時,漢城市政廳廣場,聚集了成千上萬的球迷,整夜狂歡,清晨,人群隨手帶走了垃圾悄然散去,草坪完好如初。國慶節,是一個國家最為莊重的節日,天安門廣場是中國人民的政治廣場,據媒體報道,而今年10月1日這一天,600名環衛工人24小時不間斷的工作,每天清理的各類垃圾達到了39.8噸,包括人糞便在內。我們看不懂這些普遍存在的陋習與“禮儀之邦”的美名有何內在聯系,也看不到與“盛世中國”有何瓜葛,但如果外國人僅以中國遊人拙劣的肢體語言,判斷中國文化的優劣,或許才能真正使我們頓悟。
  
  外國人弄不懂“禮儀之邦”與中國遊客的肢體語言的關聯
  
  外國人讀不懂孔子,對老子的《道德經》也懵懵懂懂,他們知道在這些方塊字中蘊含著五千年的東方文明,外國人尊重中國人,就是從對東方文明敬仰開始的。開放後的中國已不再具有神秘感,外國人認識中國,了解中國人不再是耐心地閱讀我們自己編寫的圖文並茂的小冊子,而是看這些從他們眼前經過高聲喧嘩的中國人。對西方人來說,教堂是神聖而安寧的處所,嬰兒的洗禮、亡靈的超度、婚禮的誓約、贖罪的懺悔都在這裏舉行。而這些來之於“禮儀之邦的儒雅之士,竟然重復地在教堂、寺廟等宗教場所嬉戲、玩笑,對不同膚色,不同的民俗或嗤之以鼻,或諷刺譏笑,使外國人大跌眼睛。
  美國孟菲斯大學歷史系教授孫隆基認為,中國人“缺乏公共空間的基本禮貌”的原因是國人對嬰兒排泄習慣的訓練太過隨便。在傳統時代,一般讓孩子穿“開襠褲”,可以隨時隨地大小便,這種習俗至今仍然廣泛存在。想當眾擤鼻涕、挖鼻屎、搓身上的老泥,在人群中放響屁,隨便丟垃圾等現象,等都是放縱了對身體動作控制而至。
  有一些西方的學者認為,在中國的文化中根本不存在公共意識的概念。三綱五常的禮儀制度維系幾千年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專制制度,“江山”是皇上的私產,平頭老百姓不必同時也無權去過問。百姓沒有所有權,自然也就不承擔責任的局面至今仍然沒有改變。所以,到目前為止,大多數國人還沒有意識到政府提供公共服務與公民自覺維護公共利益,是憲法權利,也是天然的社會責任。這種責任缺失在遊客身上就表現為在非吸煙區吸煙,在禁止物上攀巖、照相,在不打折扣的店鋪討價還價,強行拉外國人拍照等。
  有一些學者認為,中國人長期在封建專制與專制文化下生存,作為馴服的臣民只是按著來自國家、家族或社會的各種指令來安排自己的生活,無法形成獨立自主的個體意識,憲法意義上的公民在中國還未產生,對公共權力、公民權利與其承擔的責任模糊不清,導致政府和個體在權利與責任之上,長期處於嚴重的缺位狀態。
  還有的學者尖銳的指出了中國禮儀文化的奸詐與虛偽,他們認為,中國禮儀文化本質上具有兩面性,在“禮儀”之內,溫厚謙遜、知書達理,然而,在“禮儀”之外,尤其是在與陌生人群交易時,表現很不誠實,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一書寫道。中國商人有三種秤,一種是買進用的重秤,一種是賣出用的輕秤,一種是標準的秤,這是和那些對他有戒備的人們交易時用的。” 所以,一百多年前,另一位西方的學者看到這種在禮儀之內壓抑至深,在禮儀之外無拘無束的中國文化現象無比感慨,稱中國政府世界上最無拘無束的政府,稱中國人是世界上“最自由”的民族。
  
  我們在架構現代中國文化上是否開錯了藥方?
  
  唐宋以前,中國是禮儀文化的輸出國。中國商人和旅行者到東南亞去,被看作來自“禮儀之邦”的貴賓,日本和朝鮮等國唯中華文化是瞻,對中華文化的模也仿亦步亦趨,形成了東方儒文化圈,可見,中國文明早已成為國家的軟實力。據國家旅遊局提供的資料顯示:2005年,我國公民出國(境)人數達3100萬人次。據世界旅遊組織預測,2020年我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旅遊目的地國和第四大客源輸出國。我們每年幾千萬人次到國外觀光旅遊,除了輸出了大量人民幣這些硬通貨外,還為“中國人”撈取一個不文明的代名詞。
  中國做為五千年的文明古國,文化積澱較深,但從古至今“教化天下”一直是中國文化傳承的秘密武器。孔子非常強調在對君子進行道德規範教育時,必須身體力行,用自己崇高的道德思想 教育民眾,以自己的模範行為感化民眾,激發民眾對理想美德的追求。這種道德教化工程到今天表現得更加充分:中國有世界上最高尚的共產主義道德體系,有最龐大的宣傳思想隊伍,有最完善的思想教育網絡,有發行量最大的思想寶書,又進行了半個多世紀殘酷的世界觀改造工程,然而,我們的這些老毛病還沒有改掉,又與新老合璧後反而走向了世界。
  在中國,公共意識缺失具有普遍性,是長期的“階級文化”教育的直接結果。階級文化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否定公共利益的存在,它強調階級之間利益轉換的途徑就是鬥爭,所以,“革命就不是請客吃飯”,鬥爭就無須講禮貌。這種階級文化把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擁護,凡敵人擁護的我們就反對作為“革命禮儀”。在市場競爭的條件下,“革命禮儀”自然轉型為資源匱缺下競爭的殘酷邏輯,其價值取向是你死我活,而非“雙贏”。 由此看來,我們不是缺乏教育,而是教育無方,教育過度的問題。
  世界上有許多知名學者說:“第三次世界大戰”已經發生,戰場在中小學的課堂。一個國家,只有當它的人民從觀念、行為上轉變為具有現代人格的公民,這樣的國家才真正具有了“軟實力”,才可真正稱之為現代化的國家。中央發布《提升中國公民旅遊文明素質行動計劃》,旨在改變中國公民在旅遊時的不文明現象,盡管有點“頭疼醫頭”,文化作秀的嫌疑,但向全社會公布中國遊客陋習的勇氣,的確能為中國文化轉型贏回百年的機遇。
  
  2006年10月10日(收藏自2006-10-23《愛思想》網站)

Views: 16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