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們面對著兩個紀念日:一個是"文革"發端的三十周年,一個是"文革"崩潰的二十周年。這兩個紀念日給我們的感受迥然不同。前一個有如死亡,沈重、壓抑、苦澀,充滿著哀悼的氣息;後一個紀念日如同再生,然而它並不輕松。前一個紀念日是理性的、警覺的、反省和追究的;後一個紀念日則是情感的,但這又是一種百感交集。就在這兩個紀念日之間,中國人走過一條比蜀道還要艱難百倍的心靈歷程。

在這個日子裏,我將"文革"受難者的心靈史——《一百個人的十年》最後的篇章完成,畫上了終結的句號。這是一束帶血的花,我把它放在曾經埋葬了一代人理想與幸福的"文革"墳墓上,並站在這冷冰冰的墓前沈默不語,耳朵裏卻響著我采訪過的那些人如泣如訴的述說,這聲音愈來愈響,頃刻變成那時代如潮一般巨大而悲涼的轟鳴。

大約八年前,我說我要為普通中國人記載他們的"文革"經歷,直到今日,大約有四千人通過寫信和電話方式要求我成為他們的代言人。一個為人民代言的作家常常享受不到自我宣泄的快樂,卻能感受到引天下為己任的高尚與莊嚴。在寫作中,我一直遵循真實至高無上的原則,如今我深信自己完成了"記錄'文革'"的使命。

無情的歲月表明,"文革"已是一個歷史概念。但災難性的歷史從來就有兩個含義,即死去的歷史和活著的歷史。死去的歷史徒具殘骸而不能復生,活著的歷史則遺害猶存。活著的歷史屬於現實,死去的歷史才是一種永遠的終結。但終結的方式,不是遮掩,不是忘卻,不是佯裝不知;而是冷靜的反省與清明的思辨。只有在災難的句號化為一片良藥時,我們才有權利說"文革"已然終結了。

本書附錄了二十名非"文革"經歷者——即1976年以後出生的人——對"文革"印象和看法的短語。它足以引起我們的警惕。悲劇總是在無知中反復,但不會在覺醒者中間重演。這也是我堅持要把這本書完成的深刻的原故。

在本書即將出版之際,我還要留出數頁篇幅,以尋求一位懺悔者的自白。盡管我說過:"一個沒有懺悔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我還說過"純潔的人生從懺悔開始,醜惡的人生自負疚結束";盡管我也傾聽過一些良心難安的懺悔內容,但是我真正期望的那種不折不扣勇敢的懺悔者,還沒有碰到。何日何時,一個被良心驅動的人來叩響我的門板?我想,只有這種時候到來,我才深信不疑良知與文明已經全然返回——無論是個人,還是整個社會。

當然,我不是責怪無辜的人民。歌德在談起他的德國民族時,曾經說過這樣的話:一想起德國人民,我常常不免黯然神傷;他們作為個人來說,個個可愛,作為整體來說,卻又那麽可憐。我覺得我們中華民族恰恰相反,作為個人來說,人人都有弱點和缺陷,但作為整個中華民族卻是那麽可愛!

而"文革",不僅調動了人性的弱點,如人的自私、貪欲、怯弱、妒嫉、虛榮,連人的優點,如忠誠、善良、純樸、勇敢,也化為"文革"的力量。人性的兩極都被利用,才是中國人最大的悲哀。然而,這樣忠勇善良的人民,如果良性地發揮起來,會煥發多麽宏大的創造力?這樣的希望不是已經從今天的現實中看到了嗎?因此,在終結"文革"的日子裏,我們不是喚醒仇恨,展示悲苦,揪住歷史的辮子去和一個政治的屍體較量,而是勇敢地面對自己,清醒地面對過去,去從廓清的晨昏中,托出沒有雲翳的屬於明天的太陽來。

一句話,終結"文革"的方式,惟有徹底真實地記住"文革"。

Views: 7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