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飛帆·別把微電影拍成廣告片

5年前,一部片長僅42分鐘的故事片《老男孩》在網際網路上引起轟動,也讓“微電影”這一名詞為人所熟知。微電影綜合了傳統電影和短視頻的特性,具有“微時”放映、“微週期製作”和“微規模投資”的特性。它成本和技術門檻不高,可以大量吸引創作人才,且題材跟人們的日常生活非常貼近,微觀的角度恰恰是大電影所忽視、未經開發的,微電影的前途因此被看好。

但幾年過去了,微電影再也沒能掀起大的波瀾。這期間,當然也出現了許多優秀的微電影作品,優酷網、土豆網和愛奇藝等視頻網站甚至開設了專門的放映頻道,也有一些“大牌”導演投入到微電影的製作當中。可惜由於缺少成熟獨立的盈利模式,微電影難以保持作為一種藝術形式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很快被商業廣告裹挾,有的作品為了賺得眼球,主動滑向低俗、庸俗和惡俗。

廣告片拍成微電影,並非絕對不可,從微電影《一觸即發》的名車廣告,到後來膾炙人口的“飄柔”“益達”系列,幾乎就是廣告片的升級。一些地方甚至運用微電影這一新的行銷手段進行旅遊推介,如《愛,在四川——美食篇》就以三段愛情故事娓娓道出四川各路美食。

問題是,廣告片可以講故事,拍成“微電影”,但微電影不能都拍成廣告片。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微電影必須有自己的本體獨立性,否則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但“吃人家的嘴短”,拍攝的作品受制于廣告商,在內容和産品之間,青年創作者很難有決定權,最後犧牲的還是作品的品質。商業廣告的功利訴求層層加碼,當微電影成為加長版的廣告片,誰還會發自內心地愛上它?

從電影産業的良性發展來看,微電影確實是培養青年電影人才的理想平臺。三五個人,一台DV甚至一部手機、一台電腦,就能幹起來,而且它仍然繼承了電影美學的基本規律,要想做得好看,傳播得廣,其表現內容、藝術構思和敘事手法需要精巧講究。通過微電影鍛鍊和發現思維活躍、想像力豐富、創新性強的藝術創作人才,對於票倉迅速膨脹、優秀創作人才匱乏的中國電影來説,無疑是一種有益的力量補充。

中國電影一直被詬病“有票房,無口碑”,這與電影人才缺口大有關係。不是觀眾願意“捧臭腳”,是好導演就那麼幾個,好片子就那麼幾部。2015年,擴大海外電影引進將對國産電影造成很大衝擊,留給青年導演的空間可能更少了。也許在這個時候,微電影應該多起來,為中國電影培養後續力量。

微電影的自身出路在哪?構建合理的盈利模式,通過微電影自身的藝術價值,拓展周邊産品、版權等渠道實現生産的迴圈,而不是變成加長版廣告。同時,也要呼籲對微電影這樣的新型藝術形式,相關藝術基金能夠給予更多的扶持,使它真正成為青年人才練兵的基地。(2015年04月28日 09:41:16,來源:人民日報)

Views: 8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