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以上的人,記憶中多有一道傳統雜貨店的身影,摻雜著童年愛吃的糖果、蜜餞、各式各樣的餅乾、玻璃樽汽水等等各種酸甜滋味。

那個時代,街頭巷尾,總有一兩間雜貨店,從早到晚開著大門等客上門。

雜貨店大小各異,但都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每個家庭需要的柴米油鹽醬醋茶,應有盡有。媽媽炒菜缺醬油或少了雞蛋、阿嬤拜神要用金銀紙、弟弟的鉛筆不見了……,統統能在一步之遙的雜貨店找到。

傳統雜貨店不但是家家戶戶每天生活必需品的補給站,還有伙計幫忙送貨到家裡,手頭一時拮据,也可以賒賬。新年時節雜貨店擺賣的年貨琳琅滿目,年柑、臘味年味四散,春節氣氛洋溢,是當年雜貨店獨有的特色。

當年的雜貨店,除了是買賣場所,還是華人社會交朋結友,消磨時間的地方。到店裡買點蒜頭,順便串門子,可以和街坊談天說地,收取街坊鄰舍的八卦新聞,快樂過一天。

可惜,人情味濃郁的雜貨店,已隨著時代的變遷,逐漸走向式微、沒落,甚至無可奈何要關門結業。

這些傳統雜貨店,多是第一或第二代華人在大馬落地生根後所創業,在50年代,全國有多達5萬間雜貨店,生意如日中天。然而,70年代開始,超級市場在全國如雨後春筍林立,到90年代霸級市場和連鎖商店一間間冒現,再到目前流行網購的時代,雜貨店儘管面對強力競爭和嚴峻挑戰,只能苟延殘喘,但還是撐得下去。

不料今天開始落實的消費稅,卻成了壓垮傳統雜貨店的最後一根稻草。

年營業額超過50萬令吉的商店都須注冊徵收消費稅,換句話說,一天的營業收1千388令吉的雜貨店就必須落實消費稅。

然而,許許多多的雜貨店老闆,平均歲數超過50,多數還在用筆記賬,不識操作電腦,年輕一輩又不繼承父業,萬般無奈,只得忍痛結束營業,走入歷史。

傳統雜貨店難敵新時代的需求,根本原因在於後繼無人。雜貨店經營時間長、利潤少,因而不能吸引年輕一輩接班,沒有後輩協助變革,雜貨店無法轉型,電腦化成了奢談,消費稅就變成恐怖的猛獸了。

今天開始陸續在全國消失的雜貨店,多是華人的祖輩和父輩傳承下來的遺產,有些是超過60年的老字號,比馬來西亞還“歷史悠久”。對華人來說,保不住祖輩傳下來的生意,尤讓人痛惜。

雜貨店今日的命運,應成為更多華商的借鑑。

在這個變幻莫測的時代,任何人都必須加強適應能力,只有能夠適應環境變化者,才是強者。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道理亦在此。(收藏自01.04.2015星洲日報)

Views: 30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April 14, 2015 at 8:18pm

啊布丁丁‧是誰謀害了老字號?

自馬來西亞步入GST時代後,許多經營幾代人的老字號紛紛傳出“關門大吉”。

老字號的離場是因為GST的迫害嗎?還是另有別清?而究竟誰是幕後兇手?

自從世界走向全球化後,市場的競爭逐漸提昇,而第一位“老店殺手”便是全球化。當世界各國為了提高本國的經濟成長因此打開自家的國門讓外資直接投入本地市場的懷抱,市場因此瞬間活躍了起來,同時競爭力也跟著攀高了,而保守的“老店”因為無法適應全球化帶來的市場改變,因而百年老店一間一間的倒在了市場的竟技場上。

隨著世界走入了全球化時代,全球化徹底改變了市場的遊戲規矩,而價錢便是老店的致命傷。如超級市場改變了傳統的雜貨商店的市場地位。由於超級市場的營業模式有利於降低物品的零售價,相對之下傳統雜貨商店的零售價無法和現代經營模式的超級市場對比,因此消費者紛紛都選擇到超級市場購買同樣品牌或相同質量的日常用品。

還有當超級市場走向鄰裡,這意味著傳統雜貨商店喪失了“方便”的優點,而傳統雜貨商店唯一剩下的優點就僅有“和顧客的關係”罷了,也就因此傳統雜貨商店在市場道路上越走越困難。

當國民知識的提高,這意味著國民相信科學遠比“傳統”來得高。而最好的例子是“傳統藥材店”對壘擁有合格藥劑師配藥的“藥房”或專業醫生鎮守的“診療所”,一方代表著傳承的知識而另一方代表著科學的知識。當現代教育普及化,國民生病後大多數會選擇到藥房買藥或去診療所掛號而非到傳統藥材店抓藥。也就因此傳統藥材店因為國民知識水平的提昇,失去了原有的市場優勢和競爭力,因而導致傳統藥材店面臨經營上的困境。

如果硬是要為GST冠上一個罪名,那麼我只能說它是幫兇之一,而非主導老字號倒閉的罪魁禍首。因為GST初出茅廬,他的影響力還沒能摧毀一間又一件百年老店,而失去競爭力才是老字號的致命點。喬伯斯的蘋果改變了移動電話的市場,Nokia的故步自封導致了失去“全球第一”的封號還差點面臨關門的危機。“當你沒能和世界一起改變,那失敗就是你的結局”這是Nokia給世人上最寶貴的一課。(6.4.2015 星洲日報)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