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紮根本土,走向世界舞臺;張誠忠老師是沙巴華樂之父。

馬來西亞華樂教育家﹐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指揮專業委員張誠忠將在明天晚上拿篤中學晶月華樂團演奏會上獻藝助陣﹐以下為其簡介﹕

張誠忠是一個堅持紮根本土﹐走向世界舞臺的華樂工作者。

現為沙巴青少年華樂團總監﹑沙巴崇正中學音樂科長。至1975年至今在大馬各地創辦重組19個華樂團。

1993年﹐成功創辦《沙巴華樂節》。

2001年﹐成功舉辦並指揮《風下響宴》馬來西亞最盛大五百人華樂演奏會﹐記載於《馬來西亞記錄大全》。而榮獲亞庇扶輪社頒發《服務成就獎》。

2002年﹐獲中國廣州深圳電視臺拍攝個人訪談﹐在“四海一脈中華人”節目中播放。

2003年﹐受委為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指揮學會委員﹐並在成立大會上發表《馬來西亞華文教育中之華樂育人》課題。

2004年﹐受委為馬來西亞董總課程局學科委員﹐其教學成果實踐報告。榮獲馬來西亞董總主辦之“教享悅”特別獎。

2005年﹐榮獲第五屆馬來西亞表演藝術新傳獎《個人成功榮譽新傳獎》。同年12月間﹐編輯出版《馬來西亞華樂曲集》兩冊﹐除個人作品外﹐尚收集大馬華樂前輩編寫本土華樂曲。

2010年﹐1月﹐受上海音樂家協會之邀﹐赴中國高港第六屆“長三角”地區民族樂團展演做專題論談發表《馬來西亞華樂之路的探索》。

張氏合奏作品有《河畔憶當年》﹑《風下之音》﹑《傳燈之路》﹑《甘榜風情》﹑《可愛的甘榜》﹑《龍的傳人》及歌曲創作《沙巴留臺會歌》﹑《千萬心願》﹑《三慶念前賢》﹑《客家頌歌萬里揚》﹑《護根》等。

其在樂壇上的努力﹐是以紮根本土﹑宏觀視野﹑開放思想﹐致力培養博古通﹐中西合壁﹐走向世界的華樂接班人的成果﹔並於5年前開始研發二胡蒙皮的制作﹐成功將東南亞網紋蟒﹑黃金蟒皮蒙在中國制作的琴筒上﹐得到二胡上下把位音量均勻﹑高音把位音量不減弱﹐演奏時音量大﹑音色亮的效果﹐特別適合演奏現代二胡曲。深受華樂界人贊譽﹕“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作出不平凡的事業”。

張誠忠是一個堅持紮根本土,走向世界舞臺的華樂工作者。師從大馬華樂名師蘇啟明、林志國學習樂器演奏及樂隊組織法。於1986年,受沙巴崇正中學已故拿督鄭佑安校長的感召下,舉家移居沙巴。現任該校音樂主任及擔任沙巴校園華樂團指揮,課余及假期時飛赴全州,為各地中小學樂團策劃舉辦常年演奏會,推展、提升華樂活動。

由75年至今,創辦重組17個華樂團,現任以下樂團指揮兼指導:

沙巴崇正中學華樂團(86年創辦至今)

鬥湖巴華中學華樂團(91年創辦)

亞庇中華及裏卡士中華小學華樂團(92年創辦)

吧巴中學華樂團(93年創辦)

山打根育源中學華樂團(94年創辦)

山打根(國民型)中華中學華樂團(99年創辦)

沙巴雅導小學華樂團(2000年創辦)

民都魯福德祠華樂團(2002年重組)。

93年,成功創辦《沙巴華樂節》,以民族情韻把華社、獨中、華小連成一線。至2005年,《沙巴華樂節》已成功舉辦了六屆。在第六屆《沙巴華樂節》,及配合沙巴崇正中學創校四十周年校慶,在亞庇進行了空前動人的華樂音樂會 - 《歌樂舞》朱曉谷民樂作品專場音樂會。

於2001年,結合中、臺、新、馬華樂名師及華樂精英,成功舉辦《風下響宴》馬來西亞最盛大五百人華樂演奏會,並記載於《馬來西亞記錄大全》。97年,應全國董教總之邀,編寫初中音樂課程中之華樂教學及錄制華樂器欣賞CD,是第一位把沙巴獨特的嘉族民謠用華樂曲演奏,並收錄於2000年指揮崇正樂團,錄制沙巴第一張本地創作CD《神山鄉土情》專輯中,成功為民族藝術交流譜上不滅的音符。

張氏以自學的經歷,編著一套常用華樂器基礎教程:合奏作品《風下之音》、《傳燈之路》、《甘榜風情》、《可愛的甘榜》、《龍的傳人》及歌曲創作《沙巴留臺會歌》、《千萬心願》、《三慶念前賢》、《客家頌歌萬裏揚》等。

其在樂壇上的努力,是以宏觀的視野、開放的思想,致力培養博古通今,中西合璧,胸懷世界的華樂接班人。於2001年榮獲亞庇扶輪社頒發《服務成就獎》。2002年,獲中國廣州深圳電視臺專誠前來張氏個人專輯,在《四海一脈中華人》節目中播放。亦獲得旅澳笙演奏家王正亭碩士贊譽 "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作出不平凡的事業"。

沙巴崇正中學的校園,飄蕩著陣陣的華樂音符,學校的氛圍洋溢著中華文化的醉人花香,讓人不由陶醉其中。咦,細心聆聽,華樂聲浪中隱隱散發著與眾不同的味道,有點奇異卻又那麽融洽,到底沙巴崇正中學華樂團裏藏著什麽乾坤呢?

一直以來,我們欣賞到的華樂團演奏除了古典的中華樂曲外,也常會有為迎合各族節慶而演奏的其他民族樂曲。但是,無論演奏的是何種風格的樂曲,都是以單一的華樂樂器,如笛子、嗩吶、古箏等等來演奏的。你一定沒看過,華樂團內加入其他民族的樂器,一起演奏樂曲吧?這也就是為什麽,沙巴崇正中學華樂團的演奏曲風總是隱含著濃濃的民族風情呢!

今年,正值該華樂團成立21周年紀念,華樂團將會舉行了一場大型演奏會來見證這“金鑰匙”年,同時也會遠赴各州巡回交流演出,希望可以擦出更多的燦爛火花。

華樂的不饒戰士——張誠忠

沙巴崇正中學華樂團能夠制作出屬於馬來西亞的本土化華樂, 全賴背後的大功臣——張誠忠老師。

張誠忠可說是本地第二代的華樂推廣者,他經歷了馬來西亞推廣華樂諸多的曲折風浪,其中最大的困難就是,華人本身缺乏音樂的概念,當時的華社也缺少機會去接觸自己的民族音樂。為此,一些有心人士發現到延續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也開始將華樂組織起來並推廣於華社。

雖然崇正中學華樂團的成績斐然,但是張誠忠並不鬆懈,他認為華樂仍需繼續努力、革新,才能深耕華社肺腑,讓華樂發揚光大。(收藏自網路)

Views: 63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Momogun 詩男 on July 8, 2023 at 2:02pm


悠悠玫瑰香,濃濃華樂情-沙巴崇正中學《詩樂玫瑰》音樂會實錄

英國社會學家斯圖爾特·霍爾(Stuart Hall)在他的論文《文化身份與散居》(Hall, 1994) 1 中説過,文化身份(或稱文化認同)在歷史和現實的“嬉戲”中形成。懷着探尋沙巴華樂與沙巴華人文化身份傳承之間緊密聯繫的初心,作爲音樂人類學者的筆者於2023年4月26日登上了前往亞庇的班機。

踏出機場的第一步,流火的熱浪帶來了亞庇初見的問候。“沙巴華樂之父”張誠忠老師夫婦早已等候多時,以矍鑠的姿態迎接來自中國的青年學者。與這位沙巴華樂開創者的第一次會面還要追溯到2022年10月的吉隆坡天后宮《華樂情》新書發佈會,當日匆匆一會爲筆者結下了與沙巴華樂的情緣。

與崇正中學華樂團的相逢是在26日的下午。所謂“未見其人,先聞其聲”,華樂優美的旋律徜徉在崇正的校園裡,樓道間,讓一個中國學者産生了仿佛身處“家鄉”的幻覺。進入華樂排練室(張丹華室),櫥窗裡擺滿的各類獎盃獎牌無聲地訴説着崇正華樂團深厚的底蘊;滿牆的各類報刊海報記錄着崇正華樂團輝煌的歷史;而“熱心華樂”、“華樂一家親”、“匯合力量,流出希望”等書法作品則最爲吸引筆者的注意,這是華樂教育者莊重的宣言,也是華人社會文化傳承的吶喊。據張老師介紹,正式排練從4月24日開始,距離29日正式演出僅5天排練時間。

與此同時,因爲新冠疫情的影響,這場原定於三年前的音樂會被迫推遲。在三年間,所有原定的樂員幾乎都已畢業離開,樂隊訓練只能從零開始,真可謂時間緊任務重。在這樣艱難的環境下,崇正華樂團的全體師生衆志成城,在高溫中每天堅持至少10小時的高強度訓練。

指揮張一平老師提綱挈領,親力親爲,誓要打下這場硬仗。“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來自新加坡華樂團的李克華老師和台灣文化大學的黃淑靖老師也不避險阻,不遠千里奔赴崇正。在他們的眼神和汗水中,筆者看到了對華樂真正的熱愛。

4月29日晚19點30分,伴隨着貴賓們開場的鑼鼓聲,這場重生於疫情之後、赴三年之約的音樂盛宴終於拉開帷幕。一首首沙巴作曲家們的原創曲目與經典華樂作品輝映交織,奏出了當代沙巴華人,特別是沙巴青少年們的青春樂章,其中三首作品令人印象深刻。

第一首是張誠忠老師創作的民族管絃樂合奏《可愛的甘邦》。此曲創作於1982年,創作動機來自張老師所聽到的馬來誦經音樂。有別於直接使用音樂動機進行創作的作品,張老師嘗試從一個華人音樂家的角度,用中國傳統音樂的羽調式來詮釋他所聽到的、理解的馬來音樂。這首作品道出了華人初到沙巴後積極融入社會,與其他居住在沙巴的各個民族和諧相處的過程。


另一首作品《唐詩樂韻》由沙巴大學孔子學院師生與沙巴華樂團共同完成。沙巴大學教師Erna Narsir帶領6名馬來族、爪哇族、杜順族、姆律族大學生,用他們剛學習幾個月的華語朗誦了經典詩篇《行路難》和《終南別業》。雖然稍顯生澀,但從他們的朗誦中流出的是對中華文化的傾慕。

在華樂的伴奏中,沙巴各民族共同演出這首作品,也體現了沙巴華人已深刻融入沙巴社會,與各族人民和諧共榮的美好圖景。據張誠忠老師介紹,選擇這兩首唐詩具有深刻的用意。“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兩句波瀾壯闊、豪邁雄渾的詩句,寄托了張誠忠老師對華樂在沙巴這片土地上開花結果,蓬勃發展的殷殷囑托。

當晚最受歡迎的作品莫過於《Original Sabahan》。據悉這首作品創作於2018年,如今在沙巴已是家喻戶曉。當晚崇正華樂團用華樂重新詮釋了這一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引得台下觀衆齊聲尖叫,掌聲雷動。筆者在後台觀察到其他沒有參演的樂員也自發隨着音樂舞蹈,他們眼神中充滿着對音樂最真實、最純粹的熱愛,令筆者動容,潸然淚下。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由澳大利亞作曲家Katia Tiutiunnik博士(中文名:夏天)創作的《玫瑰組曲》,也是本次音樂會名稱的由來。這首原定於三年前演出的作品,是一位對中華文化懷着深切熱情的異國友人心中的樂章,既是華樂包容性的體現,也給予了華樂廣闊的國際視野。

演出結束了,筆者的心卻久久不能平靜。作爲來自中國的學者,在距離家鄉千里之外的異國他鄉偶遇這樣一群熱愛華樂的知音,實屬不易。而演出當晚台下賓朋滿座、少長咸集的觀衆席更是令人驚嘆。公共空間的音樂表演從來都是雙向度的文化展示,正是台下積極回應的觀衆與台上傾力演出的樂員們共同完成了一場絶倫的“文化認同儀式”,完成了沙巴華人社區的“濡化”與“涵化”過程 2

沙巴華人在華樂中找到了自己的身份,也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完成了交流融合。斯圖爾德·霍爾認爲文化身份不是固定的或靜態的,而是流動的和不斷演變的。他認爲,文化認同是由一繫列因素形成的,包括歷史、語言、種族、性別和國籍。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華樂,對於沙巴華人的意義不僅僅是一種音樂類型,更是文化身份的表達。因爲華樂,才是華人發出最有力的聲音。誠如張誠忠老師所講,華樂教育不光是學習音樂,更是傳承華人的優良傳統、價值體繫與文化根源。沙巴華樂能夠發展到今天,不光是有如張誠忠老師一家這樣無數老師們的堅守,更源於沙巴華人社會對自身文化身份的認同與中華文化的傳承。


作者簡介:白德靈,大學講師,青年二胡演奏家,指揮,就職於中國四川省成都師範學院。馬來亞大學(Universiti Malaya)在讀博士。

1 Hall, S. (1994). Cultural Identity and Diaspora. Colonial Discourse and Post-Colonial Theory, 222–237.

2 文化人類學概唸:濡化 (enculturation)表示在特定文化中個體或群體繼承和延續傳統的過程;涵化 (acculturation) 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文化體系間由於持續接觸和影響而造成的一方或雙方發生的大規模文化變遷。(9.5.2023 星洲日報

Comment by Momogun 詩男 on March 20, 2015 at 5:38pm

友誼花開文藝節依然會進行

文藝節依然會進行,希望還沒參與的區域能夠共襄盛舉,讓《友誼花開文藝節》成為沙巴州獨特的活動,進而成為品牌的賽事。

崇正學院梁育堅副院長昨日在斗湖友誼花開舉辦的2013文藝節現場作文及硬筆書法比賽頒獎禮介紹文藝節緣起時昨上述發表。

他說,友誼花開是沙巴州各源流中學華文學會及中學生的聯誼團體,友誼花開是在1977年由亞庇沙白學院華文學會發起,宗旨是發揚民族藝術、推廣健康文藝、建立愛心社會、培育未來領袖。

1977年五間學校華文學會共同主辦第一次友誼花開歷史性演出,計為拉沙、庇中、諸聖及崇正及沙白學院。1993年3月1日,鬥湖七間中學(京那甫丹、聖烏絲拉、聖巴特、柯哈拉、聖三、政中及巴華)成立鬥湖友誼花開。

友誼花開藉著舉辦全州中學生生活營、年度中學生文娛晚會、戲劇營及各種華人文藝活動,歷年來栽培了許多擅長舞臺表演藝術者及文藝青年,在提高沙巴州華族青少年對本身民族文化之認同感方面做出重要的貢獻。

凡是在中學生時代參與友誼花開活動者,在畢業後統稱為“友誼花開校友”。友誼花開校友會在1996年正式成立。

友誼花開一路走來,如今已經36個年頭,許多學校華文學會曾經參與,有者也已經離開,但友誼花開在大家的支持下,依然繼續邁進,友誼之花依然綻開。

為了在未來培養出優秀的文化工作者,四年前,友誼花開校友會嘗試透過文藝創作的比賽,以提升學生對文藝的涵養。

他們舉辦了友誼花開拿汀符美黎現場征文比賽。此項賽會獲得良好的反應,因此在2011年他們在亞庇舉辦了第一屆友誼花開文藝節。

此盛會創下了奇跡,締造了歷史。28間學校,1403人參與作文比賽、書法、成語繪畫和硬筆等四項比賽。

有了好的開始,2012年,他們便決定把友誼花開文藝節推廣到沙巴各個角落。

有亞庇友誼花開校友會所主辦的第二屆《友誼花開文藝節》,將延續第一屆的方式,但只舉辦現場作文比賽和硬筆比賽。

這項活動獲得五區不同單位承辦,那是亞庇區的善導中學華文學會、湖區鬥湖友誼花開、古達區培正中學、保佛區保佛中學和丹南區丹南崇正中學熱心承辦,讓這項有意義的活動,繼續在文化園圃中開放,然後引起廻響。

比賽的方法,五區中,每一區將選出十份佳作進入州級的總決賽,角逐一等獎、二等獎及三等獎。第二屆《友誼花開文藝節》獲得亞庇區820位,全州1654位同學的積極參與。

今年2013年,參與《友誼花開文藝節》現場作文比賽及硬筆書法比賽又再次獲得沙巴各地的熱烈反應,承辦單位共有七區,其中包括亞庇區的沙巴崇正中學友誼花開,古達區的培正中學,湖區的湖友誼花開,吧巴區的吧巴華小校長協會,丹南區的丹南崇正中學,擔布羅裏區的中華小學和實必丹區的新浪新文小學。參賽同學人數亞庇區為1054人,全州為2654人。使此文藝節成為沙洲熱愛民族文化藝術的中小學交流與學習的盛會。

如果沒有各區的熱心支持,《友誼花開文藝節》就沒辦法涵蓋沙巴各區。對於來年的計劃,文藝節依然會進行,希望還沒參與的區域能夠共襄盛舉,讓《友誼花開文藝節》成為沙巴州獨特的活動,進而成為品牌的賽事。

《友誼花開文藝節》留下許多佳話,例如窮苦學生江賜良破例進入上海音樂學院學習,成為馬來西亞唯一的民樂青年作曲家, 2005 、 2006 年連續兩度在世界華樂創作大賽中榮獲第二名。(收藏自 01-11-2013 亞洲時報)

Comment by Momogun 詩男 on March 20, 2015 at 5:32pm

馮學良·見證歷史,創造奇蹟

一向以來,亞庇友誼花開校友留給社會人士或學校的印象,不外是辦舞臺演出,所以對學生在母語文化上的提升幫助不大,於是多間學校在這幾年內,也很少參與友誼花開的活動。

有鑑於此,亞庇友誼花開校友會痛思前非,要找出問題的癥結,然後對癥下藥。當他們決定走出舊有的模型後,果然讓一批舊校友回歸,也吸納了一些專業人士的加入,大大地升陣容。

他們知道,舞臺演出並非長久的辦法,因為隨著時代的變遷,學生的思想也迥然不同。所謂的團結各校,在一場文娛演出後,又各分東西,根本無法凝結在一起。

在深思熟慮後,就找到了結論,唯有走學術路線,可以獲得各校老師的支持,再配合另類的舞臺演出,也許可以重振友誼花開昔日的光芒,讓各校重新歸隊。

去年的《第一屆拿汀符美黎現瑒征文比賽》就是第一次的嘗試,結果反應不素,加上得到拿汀本人願意長期贊助,這就加深了亞庇友誼花開校友會的信心,以後可以透過學術性的比賽,以提升學生對文藝的涵養。於是亞庇友誼花開校友會一改三十三年以來的活動方針,決定改變昔日形式,以走出舊有的模型。社會在進步,人類的腳步也因地球的轉動而改變方向,繼續摸索應該走的方向。

經過無數次會議及決策之後,亞庇友誼花開校友會決定從今年起,改變以往的活動,不再專註在舞臺的表演,而把重心放在學術上,讓學生能夠在學術上提升,也使學生們對自己的母語更加的投入與認識。

從今年的一月份開始,亞庇友誼花開校友會便一直在探討如何辦活動,最後也達成了協意,把去年所辦的征文比賽,加入了書法、成語繪畫和硬筆的因素,於是造就了第一屆的《文藝節》,而另類的舞臺比賽則定為《才藝節》,將在七月隆重上演。為了讓《文藝節》順利舉辦,亞庇友誼花開校友會謹重地考慮每一項細節,於是就落實由專業且資深的老師或校友來負責各項比賽。

其實,在策劃整個過程中,場地是最大的隱憂,因為要容納千人以上的場地,真的不容易。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就在大家為場地而憔慮時,崇正友誼花開決定拿起來,毅然接下這個重擔。可幸,這個活動獲得校方的大力支持,並且提供一切場地及所需,於是解決了大家心頭上的憂慮,可以放下心頭大石。

沒有崇正中學的支持,再大的計劃,也付諸流水。水到渠成,所有的計劃,都可以如期進行。在此,亞庇友誼花開校友誠心向崇正中學致於萬分謝意,感謝支持。

《文藝節》,就在這種情況之下,誕生了。在亞庇友誼花開校友會主席余偉強的領導下,友誼花開展現新的一面,掀開新的扉章。一個全新的陣容,就此展開。

《文藝節》,就定在五月八日。

經過各校友的策劃及聯繫各校,終於得到多間學校的支時。

在緊鑼密鼓中,亞庇友誼花開校友會也戰戰競競地等待著這一天的來臨,因為這麼大型活動,畢竟是第一回辦,而且也在考量著崇正友誼花開學員的辦事能力。

五月八日的早上,由沙巴崇正中學友誼花開及亞庇友誼花開校友會所聯辦的《文藝節》,正式在崇正中學校園內隆重上演。來自亞庇區的大專、中學及小學總共28間,雲集在校園內競藝,互相砌蹉,在一片溫暖,心連心的氣氛之中,完成他們精心的傑作。28間學校,代表著28種不同種類的鮮花,一起綻放在崇正中學的校園內,開得絢燦,開得美麗。

整個早上,每個人都能嗅到不同種類的花香,有濃郁的,也有淡香的,在一片花海中,每個人的心坎載著滿滿的感動。是《文藝節》將28間學校凝聚在一起,讓朵朵友誼之花,闡釋母語的力量,原來是如此的壯大。

看到不同源流學校能聚集在一起,不同的制服,不同的臉孔,在不分彼此的交會裡,也許就只有母語的力量可以做得到。

整個活動辦得一氣呵成,絕無冷場,絕無拖泥帶水。從第一項比賽到最後一項,流程是順暢的。這,也表示了崇正友誼花開的學員平時訓練有素,一旦擔當盛大的活動,依然可以揮灑自如,有條不絮,從容以對。《文藝節》能夠成功舉辦,崇正友誼花開的學員應記一大功,因為這也是造就成功的因素之一。

簡單而隆重的致謝詞,取代了兀長的開幕詞,從籌委會主席羅銀花老師、開幕嘉賓拿督張丹華社長、派發出席證書、開幕敲鑼儀式到大合照,都是順暢無比。在短短的三十分內,完成了所有儀式,絕無冷場。籌委會篤定的致謝詞,張社長的字字珠璣,都讓在場的家長和學生感動。

校園內的交流聲,是學生們坦誠的心聲,此時的崇正校園內,洋溢著歡欣的笑聲,就像一個文化大烘爐,交熾著文化的素養;歡欣的笑聲,充斥著年輕的心在飛揚,讓彼此的雄心,在校園內留痕。

曲終人散,崇正校園內依然迴蕩著不同的聲音,訴說抱負;風過留痕,朵朵隱形的花,開滿在校園內各個角落,綻放著郁香。

不敢說最棒,至少友誼花開已創下了奇蹟,諦造了歷史,28間學校,1403人競擊4個項目。不敢說是絕後,至少是空前吧?

創造歷史的奇蹟,委實不容易,而亞庇友誼花開校友會正步入轉型之際,能夠獲得各校盛大的支持,那已是踏上成功的第一步。往後的成功,還是有賴各校的參與,只有這樣,我們的母語文化才能推廣得更深,更遠。

前路也許蓽路藍褸,但只要眾誌,必能成城。期待他們的下一步,路上有你們的鼓勵和掌聲,友誼花開的路上,腳印才會一個接著一個,鏗鏘邁向前方。

感謝28間學校,感謝1403人,歷史是由你們蹄造的。當然,感謝一路走來都在背後默默支持的善長仁翁,沒有您的慷慨解囊,這個活動就辦不成了。2011年5月16日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