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客家村落裏,許多上了年紀的老奶奶頭上多戴有自制的頭巾,這是客家女人的習俗。

客家婦女的頭巾顏色有很多,有粉紅色、藍色等等。頭巾多是自制,在毛巾上縫上兩條帶子,然後用來裹住頭發。頭巾的主要用途有兩個,一是保護頭發,二是保暖。

據說,古時客家人聚居處多是山野,有的將茅棚搭在半山腰,有的將泥房建於山裏。開門就是樹,因為要常在山路上行走,所以難免被樹枝勾亂頭發。若要進山砍柴、摘野果,就更不用說了。於是,客家婦女為了護住頭發,就在頭上裹起一塊方巾來。

裹頭巾者一定是已婚婦女,未婚姑娘是從不敢將它裹在頭上的。但也有例外,那就是出嫁這一天。

出嫁前,待嫁女子須由一女性長輩幫她梳好頭,蒙上頭巾。然後由父親或長兄抱到馬背或轎上,一直到男方家裏拜了天地和父母,雙方對拜進入洞房後,才可由新郎官揭去頭巾。因此,客家人常說"蒙頭巾"。

只不過,新嫁娘所蒙的頭巾多為紅布或色彩絢麗的花巾,而絕對不能用黑色和白色的。婚後,女子一般都會堅持戴著頭巾。

在贛南地區的龍南、定南、全南(贛州人稱它們為"三南")頭巾又叫客家冬頭帕。

客家冬頭帕一般是在婦女坐月子時和步入中年後佩帶,成為三南客家中老年婦女服飾的最典型特征。客家冬頭帕具體始於哪個年代已無從考證。

以前客家婦女經常戴著"頭帕"(冬頭帕),關於"冬頭帕"的來歷還有一個故事。古時,女人遠比男人聰明,一天,來了一個神仙,他騎毛驢到處遊逛,正是春耕大忙季節,田裏不少男人和女人忙著蒔田,神仙雅興大發,大聲說道:"田中水淘淘,一天蒔有幾頭禾?"男人們沒有一個能回答,一個長得很俊俏的大嫂頭也不擡高聲答道:"驢子耳赤赤,一天留下幾腳跡?"神仙一時語塞,面紅耳赤。丈夫斥責妻子無禮難為老人,神仙回過神來扯了一朵雲彩變成一塊花布送給大嫂,她很高興地把花布戴到頭上,從此女人與男人誰更聰明就難分伯仲了。

客家婦女常戴的"冬頭帕"一般是藍布做的,老年人多用黑布。"冬頭帕"長約50公分,寬約35公分,前半部三分之一用兩層布以增加硬度,較硬的一端兩角安有用布條做的帶子,戴在頭上時兩根帶子系在上面卷起兩角,不會影響視線。

"冬頭帕"的作用是用來保護頭發,既使塵灰不飄在發上,又使頭發不亂。客家婦女勤勞事多,無大多時間梳頭發,一般只在早上梳理一次。"冬頭帕"能遮陽擋雨的作用,使頭部不會受到曝曬或雨淋。客家婦女帶小孩在外勞作時,有時小孩尿濕了褲子,還可用它來包裹小孩,避免小孩受涼;山區婦女如摘有野果便用它包回家給小孩吃。"冬頭帕"雖一物多用,但隨著婦女勞動量大大減輕和愛美之心,現在難以看到戴"冬頭帕"的婦女了,"冬頭帕"也已被草帽或布帽代替。

Views: 40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