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茂春·偉大的傳歌者(3)

那麼,這就是王洛賓對中國音樂的一個最突出的貢獻,他貢獻了一批西部歌曲風格的作品,有創作的,大量地是記錄和改編,和整理,和譯配的。他在二十世紀中國音樂史上的這個特殊貢獻,他的傳奇的一生,我們今天都知道,他是“西部歌王”,是那麼一系列優秀歌曲的編創者。他是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才像“出土文物”一樣,被重新發現,重新理解,重新又達到了他的一個人生的一個新的境界。

那麼,我現在再回過頭來講講王洛賓。他在北京出生以後,他是受到了北京的民間音樂的熏陶,他的家庭就是一個貧民的家庭,從小在今天叫做通縣的路河中學讀書。後來,又進入了北京師範大學,是師範大學里頭學習音樂的一個學生。

那麼,這個時候,在北京學習的時候,他事實上他已經開始了音樂創作的活動。最初的,像為徐志摩的詩《雲遊》譜了曲,為蕭軍的小說《八月的鄉村》中間的一首詩譜了曲,叫做《奴隸之愛》譜了曲。這是他的音樂創作的最初的表現。那麼,在抗日戰爭爆發之後,他就偷偷地離開北京,當北京被日本軍隊占領之後,他就偷偷地離開了北京,到了河南。從河南到了山西,在八路軍總部所在地紅洞縣,他參加了“西戰團”,“西戰團”就是“西北戰地服務團”。當時是丁玲在那里領導的。

那麼,到火線上去為軍隊、為人民演出,進行抗戰宣傳,這個時候他又寫出了一批抗戰的歌曲,像《洗衣歌》,像《老鄉,上戰場》,還有《風陵渡的歌聲》。這是他的創作,我覺得,是他的一個創作的開端的事情。

那麼,從1938年春天開始,他就和作家蕭軍和詩人塞克,塞克是一個詩人,同時也是優秀的歌詞的作家,好多當時優秀的歌曲是塞克作詞的,他和王洛賓也有合作。他們三個就一起離開了西戰團到了蘭州。從此,開始了王洛賓的一個創作和整理西部民歌的一個新階段。

他是在蘭州開始接觸到維吾爾族的民歌。怎麼接觸到的呢?因為1938年抗戰初期,青海當時是盛世財統治底下,蘇聯有一批物資從西部運過來,是通過新疆的車隊送到內地來的。所以,有一些是維吾爾族的司機經常路過“河西走廊”到蘭州這個地方。那麼,他就是聽維吾爾族的司機唱了一首吐魯番的民歌,記下來填上詞,這個詞也就是根據漢族的司機給他翻譯的。翻譯,當時的翻譯條件是不太好的,就是初懂維吾爾族文吧,初懂維吾爾族文字。翻譯的時候,就是,噢,這是一個西瓜,那兒一個姑娘,辮子長長的,眼睛大大的。他就翻譯了幾個關鍵詞。那麼,重要的工作,是要王洛賓把漢字,把它連接起來,填入維吾爾族的一個民間曲調中間去。

王洛賓,我感覺到他實際上,他的歌、他的詩寫得很好。他有一種詩人的氣質,或者說,具有“流浪詩人”的氣質。他是一個不太安分的人,比如說,他不太願意停留在一個地方,他在流浪的過程中間,經常激發起他的創作的靈感。你看他最後的留著胡子,帶著禮帽的形象,很像西部的這些流浪的少數民族形象,從性格上、氣質上都產生了變化。但是,開始他是在蘭州搜集到這些民歌,填上這個民歌呢,我們不能用叫“忠實於原作”的,現在的叫做“民族音樂學”的忠實於民間音樂的,這種原本面貌的這種來要求它。這是一個特殊時期,他也是拿過來填上詞,讓漢族人來唱。他的服務的目標,主要是漢族人能夠了解和熟悉西部民歌。

《達阪城》是他的第一首歌曲,填出來了之後,第二天就讓他當時在蘭州服務的一個抗戰劇團就演出了。演出的時候,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受到了廣泛的歡迎,非常喜歡這首作品。因此就流傳起來了,因此就一發而不可收拾。

他就通過在蘭州學習西部民歌,然後在甘肅的地方上宣傳的時候,一路上學習維吾爾族的、哈薩克族的民歌。那麼,填了多少東西呢?填了《達阪城》、填了《掀起你的蓋頭來》,搜集、整理了《喀什噶爾舞曲》、《青春舞曲》、《流浪之歌》、《我等你到天明》等等歌曲。這些歌曲是他1938年開始的時候,就是一下子有這麼多的作品出現了。這些作品確實是非常精彩的西部民歌。我們現在也聽一下這首《達阪城》。

這達阪城是從烏魯木齊以東,在吐魯番和到烏魯木齊之間的一個非常小的村莊。由於這首歌曲,達阪城今天成了一個全世界的人都要去旅遊的地方。所以,王洛賓的紀念館在達阪城,那兒有一個王洛賓的紀念館。還有一個雕像,是雕著“達阪城的姑娘”。這首歌曲影響是非常大的。王洛賓在二十世紀80年代,達阪城授予他一個叫“榮譽村民”這麼一個稱號。他為達阪城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這是他到了蘭州以後改編的第一首民歌。這一首民歌改編成功,對王洛賓的鼓舞很大。從此,就在西部紮下了根,從此就在西部開展他的音樂活動,一直到解放以後,最後是1996年逝世在西部烏魯木齊,一輩子在西部貢獻他的才能。

他除了《達阪城》之外,已經有像《掀起你的蓋頭來》、《青春舞曲》、《阿拉木罕》、《半個月亮爬上來》等一系列的歌曲。這是他從民歌中間提煉、改編、翻譯、填詞,進行編配的這個作品的產生。所以,這個工作特別具有一種歷史性的開創的意義。這些歌曲成為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一個特別的亮點。(插王洛賓改編的部分歌曲聯唱)

這些歌曲都是產生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的一些搜集的,正是他發揮了一座橋梁的作用。少數民族歌曲的流傳,同樣的歌曲,如果你歌詞——漢詞翻譯得不好,是不容易在漢族地區進行流傳的。那麼,王洛賓他作為是一位音樂家,他寫詩上又很有才氣的一個詩人,歌詞寫得非常地樸實,真的具有民歌那樣的味道。當然,他當時的這些歌詞翻譯的情況,跟我剛才講的情況一樣,都是根據幾個得到的關鍵詞來編成的。因此,他在編詞的時候,他能夠考慮到漢族語言的四聲,跟少數民族曲調的結合的問題,節奏,音韻,他都能考慮到,是非常細致的,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因此打上了深深的王洛賓的印記。我覺得,如果要講版權,這肯定是版權,這里頭有創作成分,你不承認王洛賓的這個版權,是不應該的。

那麼,這些精彩絕倫的西部民歌,以獨特的熱情、奔放、粗獷、熱烈、坦率的這種音樂氣質,跟漢族民歌決然不一樣的,這樣一種審美的特點,很快就受到了漢族人民的喜歡。同時,它有一種特殊的音階,特殊的調式。這個音階、調式,你看,它七聲音階的,它帶有大、小調的這種風格,非常獨特,以淳樸、熱烈的音樂的表達,與巨大的審美的力量,為中國音樂的寶庫增添了一份異彩。這是他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就做出來的一個貢獻。就像一串串閃光的珍珠一樣,很快獲得了全國人民的喜愛。

那麼,這是大概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初,1941年他就發生了一件事情,就是被國民黨抓進監獄了。他在蘭州,被國民黨把他當成共黨嫌疑,被抓進監獄里,一呆3年。監獄就在蘭州黃河南岸,他監獄的地方看得見黃河堰灘那麼一個地方,在山上呆了3年,小木籠子里頭呆著。從此,他開始了監獄生活。他說:“我跟監獄一輩子結下了不解之緣,從這個時候開始的。”但是這個人呢?他是這樣的,他是一個音樂家,他熱愛音樂,所以他在監獄里頭還寫歌。監獄里頭,他寫了,它叫《來,我們排成隊》、《囚人之歌》、《大豆謠》,等等,反映他的監獄里頭的生活。

Views: 6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