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薩杜爾《世界電影史》(29)

第十一章·法國和世界的先鋒派電影 (一)

先鋒派出現於電影方面大約在1925年前後,比它出現於繪畫或詩歌方面晚了一二十年。1914年以前,阿波利內爾、畢加索和麥克斯·雅各布1曾以當時他們對於酒店的窗飾和蘇維斯特與亞蘭合著的小說《芳托馬斯》那種出於興趣的註意,關心過某幾部影片。

1紀約姆·阿波利內爾(1880—1918),法國象徵派詩人;畢加索(1881—1973),僑居法國的西班牙畫家;麥克斯·雅各布(1874—1944),法國作家。——譯者。


此後不久,未來派的熱烈倡導者馬利內蒂(後來成為意大利科學院院士,死於墨索裏尼統治時期)把電影也列入了他們新的表現方法之內。大戰爆發使瓦倫蒂納·德·聖波溫的第一部未來派影片未獲實現,但馬利內蒂的門徒、戲劇家勃拉蓋格利亞,卻拍攝了一部由麗達·波萊麗主演、具有未來派風格的佈景的影片,名叫《邪惡的誘惑》。可是這部影片與其說是先鋒派電影的先聲,倒不如說是一部預示卡裡加裡主義的作品……。

德呂克和他的友人,是從象徵主義、俄羅斯的芭蕾舞或保羅·克勞台爾1的戲劇中培養出來的。他們對於後來產生先鋒派的達達主義及立體主義,並不很感興趣。但由於他們團結了那些將電影置於其他各種藝術同等地位的人,因此替後來的先鋒派開闢了道路。在這方面,卡努陀的努力起了極積極的作用,他曾創立一個很活躍的團體,名叫「第七藝術之友俱樂部」,德呂克本人也組織了一個「電影俱樂部」,使文藝作家和電影創作者經常在那裡會面。

1法國作家、戲劇家、詩人(1868—1955)。——譯者。


這些「電影俱樂部」不久就發生了變化。它們分佈各地,變成了一種對電影有鑒賞能力和熱情的觀眾的團體,經常不公開地放映新片,並展開熱烈的討論。無聲電影末期,在法國巴黎和外省城市約有20多個這樣的組織,它們在謝爾曼·杜拉克領導下,聯合組成為一個全國性的團體。在其他國家也有著類似的組織,如比利時的「影片俱樂部」、荷蘭的「電影聯盟」、德國的「電影之友社」、倫敦的「電影協會」,以及紐約的「電影藝術協會」等等。

從1920年開始萌芽的先鋒派運動也在另一種形式下,即在較傾向於商業化和較廣泛地和一般觀眾接觸的形式下發展起來的。在很多大城市裡出現了一些「專門性的影院」,這種影院因和先鋒派的劇院很相近似,因此被稱作「先鋒影場」或「先鋒影院」。例如,在巴黎有讓·梯德斯哥在著名的約克·柯布剛停業的劇院舊址創辦的「老鴿籠影院」;此外,還有「烏蘇林影場」、「巴黎之眼」和「第二十八號影場」等名稱的電影院。在有名的「烏蘇林影場」開幕典禮上,演員泰裡埃和米爾迦曾這樣說明他們的宗旨:「我們要從巴黎拉丁區的優秀作家、藝術家、知識分子中間來尋找我們的觀眾……凡是足以代表一種獨創性、一種價值、一種努力的作品,在我們的銀幕上都將有它們的地位……」

先鋒派的觀眾只限於一些「優秀的知識分子」,這一點是它和蘇聯的「實驗工作室」不同的地方;雖然兩者在文學上和美學上的觀點頗相類似,但「實驗工作室」的企圖,從它創立之日起,卻在獲得廣大的觀眾。

達達主義是先鋒派初期影片的根源。這個文學上的派別,這個具有破壞性而激烈否定傳統的運動,是由羅馬尼亞的年輕詩人特利斯坦·柴拉於1916年在瑞士蘇黎世創立的。瑞典畫家維金·艾格林在1917年開始創造一種「造型對位法」的連環繪畫,這種繪畫不久即採取長達幾米的卷畫形式(如1919年所繪的《橫直線群》,1920年所繪的《對角線交響樂》)。1921年在「烏髮公司」的支持下,他在德國攝制了一部名叫《對角線交響樂》的影片,這是一種由螺旋形和梳齒形的線條組成的抽像動畫片。艾格林在他故世前的1924年,還完成了《平行線交響樂》和《地平線交響樂》兩部動畫片。

另一個德國畫家漢斯·裡希特繪製了一部由黑、灰、白色的正方形及長方形的跳動形象構成的影片,名叫《第二十一號節奏》。第三位畫家華爾特·羅特曼最初繪製了一部由一些模糊不清、很像愛克斯光檢查器中所看到的形體構成的影片,名叫《第一號作品》。羅特曼是第一個獲得廣大觀眾的人,他在攝制了另一些編號的「作品」以後,應弗立茨·朗格的要求,在《尼伯龍根》一片中插進一段《鷹之夢》的插曲,表現一些抽像的、象徽章形的物體的無聲舞蹈。

從《對角線交響樂》、《第二十三號節奏》、《第四號作品》這樣一些片名可以看出德國抽像派的意圖是用一些活動的幾何圖形,像管絃樂隊中的各種聲調那樣,來創造他們所謂的「沈默的旋律」和真正「視覺的交響樂」。

1921年維金·艾格林曾這樣規定他的計劃:「我要在純藝術領域內造成一種重大的變革,即一種抽像的形態,就像通過聽覺傳達給我們的音樂感覺一樣。」

德國先鋒派內容嚴肅的作品,同充滿快樂譏諷情調的法國先鋒派的初期影片——如達達派美國籍攝影師曼·雷伊所攝制的《回到理性》,立體派畫家費爾南·萊謝爾的《機器舞蹈》及雷內·克萊爾為弗蘭西斯·皮卡比亞攝制的《幕間節目》等影片——適成強烈的對照。

《機器舞蹈》一片,正如片名所顯示的那樣,是一部表現物體和齒輪舞蹈的影片,這些物體和齒輪,是用動作的節奏或形狀的類似聯結在一起的。它不是一部抽像的影片,片中物體幾乎都是一些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東西,例如:遊戲場的氣槍、活動的木馬、市場上的商品、搖彩的輪盤、銀色玻璃球等。人物在這部影片裡並沒有完全被排斥,幽默感在它最後的主題,即根據報紙上「價值300萬法郎的首飾失盜」這一頭號新聞略加改變的主題上,表現得非常突出。在這部影片裡,費爾南·萊謝爾在杜德萊·茂費的協助下,把他繪畫上的特點,即故意加以簡化的景象,搬上了銀幕。

《幕間節目》是一部娛樂性質的影片,它是穿插在魯爾夫·德·馬雷請弗蘭西斯·皮卡比亞編寫的一出芭蕾舞劇演出中間休息時放映的。魯爾夫·德·馬雷當時和一些先鋒派的畫家和詩人合作,在巴黎領導著一個瑞典的芭蕾舞劇團。

弗蘭西斯·皮卡比亞是一位畫家和詩人,他和特利斯坦·柴拉及安德烈·布列頓同樣是達達主義運動的領導人物。他所表現的幽默有時很近似故弄玄虛,如他所編寫的芭蕾舞劇名稱就採取巴黎香謝麗捨劇院的通告《今晚休息》。因此劇院有時雖貼出「休息」的通知,而不明底細的趕時髦的人仍會擁擠在真正休息的劇院門前。因此皮卡比亞請雷內·克萊爾攝制在幕間放映的影片,就自然被稱為《幕間節目》了。

雷內·克萊爾的本名叫做雷內·修梅特,是巴黎一個商人的兒子。他拒絕繼承父業,曾當過新聞記者,在費雅德的系列影片中擔任過不重要的角色。在充當約克·德·巴隆塞裡的助手以後,他導演了第一部影片《沈睡的巴黎》,從此遂成為一位電影導演。這部影片的劇本是克萊爾自己編寫的,具有和費雅德或雅塞的影片相類似的出發點:描寫一個瘋癲的科學家,用一種魔光使巴黎陷於沈睡狀態。這部以有限的資金在露天拍成的影片,所以具有藝術價值,是因為片中克萊爾用輕鬆的諷刺,描繪了八個人物生活在死寂的巴黎的情況。他叫攝影師德發西奧和吉夏爾拍攝的美麗畫面,使他繼他的老師費雅德之後成為巴黎一個詩人;艾菲爾鐵塔可說是他這部影片裡一個真正的演員。

弗蘭西斯·皮卡比亞為《幕間節目》所寫的劇本只是兩頁極簡單的說明書。雷內·克萊爾卻從中發掘各種主題,把這些主題編成一個總體,加以剪輯,使其產生節奏感,而且將內容大大加以擴充。

某些自稱博學的人曾故作聰明來解釋影片《幕間節目》,他們認為這部影片是一個男子在節日市場作了通宵夜遊以後,昏昏沈沈地睡去後所做的惡夢。這種同樣可應用於影片《機器舞蹈》的解釋,正如有人因埃立克·薩蒂寫了《梨形交響樂》而遂認他是一個園藝家的說法一樣,同是一種愚蠢的無知。片中皮卡比亞和克萊爾用來裝扮瑞典芭蕾舞劇團女主角的黑色假鬍子和鐵邊眼鏡,對於那些企圖為這部影片構造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的人們無異是一個警告。實際上《幕間節目》這部影片的真正主旨不過是達達主義的詩意和它對令人驚奇的或神秘的比喻的愛好而已。

Views: 14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