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人·花鳥魚蟲及其它(25)談談龍和蛟

極大多數人都知道龍這名字。許多人能講說它作什麼形狀。南方的泥水工人還能用毛筆在牆上或灶前畫出一條「水墨龍」。然而世界上卻並不曾有過這樣的動物,它只存在人的想像中。有人會這樣問:地球上沒有龍,為什麼中藥鋪裡有「龍骨」出賣呢?曾經有人研究過,所謂「龍骨」是幾種不相干的動物的化石骨頭和牙齒。又有人可能說,想像中的龍也許是古人對於某種古代恐龍遺留下來的記憶。但恐龍生存的時代距離人類很遙遠,二者沒有碰過面,不可能有這記憶的。

可是想像的東西也不是完全憑空能夠想像起來的,也須有一些依據,加上歪曲、假造和附會便成為一種並非實有的想像的東西。

夏季海面上會發生幅面較狹小的緊急的旋風;遠遠望去像有一條東西從雲間掛下來到海面,看去像在扭動。俗叫「龍吸水」,指龍從雲端下掛,向海吸水的意思。書上則稱「龍捲風」。龍捲風是人們想像世上有龍的一種憑借。

有些石碑上面常常鑿著龍,形狀多少有些不同。有的簡單些,有的複雜些。魯迅早先住在北京紹興會館裡的時候,有一時期,暇時經常抄碑帖。他曾經對我說過,碑上有種龍形是很像鱷魚的。的確,有數種大形的爬蟲,古代都給以龍的稱號,如揚子江鱷古稱鼉龍,蛟又稱蛟龍。所以我們有理由推想,鱷魚這類動物是龍這想像物的憑借。綜括起來說,龍的想像是由鱷魚、「龍捲風」等形象而構成的。或者還有別的因素,但並無實物則是可以肯定的。

現在連帶講到蛟。舊時浙東俗說蛟是龍子。浙東多山,久雨以後,常有「山洪暴發」的事情。即山中積水突然大量衝下,叫「出洪」。有時把人、畜衝去。俗信蛟形如小豬,出洪時跟水流下,由江入海,後化為龍,飛昇上天。這故事顯然有點頭尾不接。龍既常在雲端,也常常住在海底(俗說龍宮在海底),為什麼子卻產在山中地層下面?但這種情況不足為奇,因為它並不是科學知識,只是無稽的迷信。

可是蛟卻並不是想像動物,是有實物的。我國南部及馬來半島、菲律賓等處產一種巨大的蜥蜴類動物。身體很長大,大的達二公尺餘。頭部比較小形;頸部長,能伸縮。吻及頰部有橫行黑色線狀斑紋。四肢發達,體膨大。尾長,略略側扁。記載上說,體呈暗褐色,背上有黃黑色斑,腹下黃色。喉部黃色,有黑點。舌端分叉,行走時,一伸一伸地吐著舌頭。《本草綱目》上,李時珍說:「按裴淵廣州記云:蛟長丈餘,似蛇而四足,形廣如楯,小頭細頸……」形狀的描寫頗肖似(以下的描寫不大像,故省去了)。它棲息在地面上、水中,或樹上,吃小動物。卵生在樹洞裡。它能產卵,古人也已知道了,廣州記上說「其卵亦大」。但又說它「能率魚飛」,則又不對了。

這種動物北京動物園裡也有,牌子上寫的名字是「澤巨蜥」。這名稱見於動物學大辭典上,是編者們杜撰的,大概因為它是蜥蜴類動物,又很巨大,且常棲息在沼澤地的緣故。但這名稱顯然不及原來的名字「蛟」的引人注意與感興趣。

Views: 14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