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學靈《中衛文化縱橫》文化概論(24)

娶親。娶親之前幾日,女方叔伯、姑表姨舅等嫡親請“新姐姐”“吃嫁妝飯”並予以“添箱”,即送別前聚一聚,敘敘舊,順便為“新姐姐”送件布料、綢料、衣物或紅包。母親則為女兒烙兩個“離娘饃”,饃內包上硬幣和棗子,新婚夫妻於日後各吃一個,意味著生財致富,早生貴子。姑娘出嫁前一天晚上要請人“開臉”,即在臉上施粉,用絲線交叉把汗毛粗皮絞去,簡單化妝,同時將長發綰成發髻,以示告別了姑娘時代。到了吉日那天,男方家選派已婚者兩男一女作為“娶親人”,即通常所說的“三娶四送”。娶親人必須由屬相合適、兒女雙全者擔任,帶上煙酒、鞭炮等物品到女方家中。娶親人到了女方家,首先向新娘的舅父敬酒,接著向女方家的長輩及親屬逐個敬酒致謝。娶親者中一女做伴娘,一男做伴郎,另一男子負責迎接新娘的父親和舅舅。新娘出嫁,母親則不陪女兒到男方家。娶親時的交通工具,大致經歷了驢馱轎擡、牛馬車拉、自行車捎、蹦蹦車運、小轎車接等階段。舊時,娶親多用毛驢馱或轎子擡,若騎毛驢,驢頭上扎彩球,驢脖系紅線鈴鐺,驢身披紅毯;若用牛車或馬車,忌用白馬和騾子,以避戴孝和無後之諱,且畜頭畜尾綴有紅花或紅布條。現時,娶親使用“花車”,即小轎車車身貼上雙“喜”字,車前用紅綢被面扎成繡球裝飾,烘托喜慶氣氛。

上轎。新娘離開娘家門時,女方家將所有娶親、送親者迎進屋里吃羊肉臊子長面。飯畢,由新娘的舅舅替代新娘向天地敬酒,以祈庇佑幸福;新娘要向父母跪拜敬酒,以謝養育之恩;新娘的父母要向祖先靈位敬酒,以示喜事不忘先人。新娘“上轎(車)”臨走時,要從娘家帶走一瓶水、一塊炭,意為“平順坦然”。新娘起程,向父母磕頭哭拜,表達出依依惜別之情。新娘上轎要用紅氈紅毯鋪地入轎,或由娘家兄弟或抱或背,避免新娘腳上沽塵土。到達新郎家,同樣用紅氈紅毯鋪地,由新郎或背或抱入宅,大有一切從“新”意味。娘家所陪嫁的洗衣機、電冰箱等大件物品,由孩童壓車,落地時得給壓車錢。娶親路途中如遇結婚的另外一行人,雙方自行交換笤帚,或兩個新娘交換褲帶、頭花、手巾等任何一件東西,遇到水井、碾盤、石磨等要用紅紙遮蓋,以回避青龍白虎。送親隊伍由女方家委派一人負責指揮,安排乘車,並負責“謝廚”等事項。當娶親車隊到達男方家門口時,要燃放鞭炮。新娘進屋之後,略作洗漱,更換衣服,等待典禮。

拜天地人洞房。典禮時辰一到,鞭炮齊鳴。此時,新娘由新郎用彩綢牽著步人院內並站正堂位,新郎的父母依次上座。在司儀主持下,由新郎新娘依次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對拜,一般施鞠躬禮,接著宣讀結婚證書、談戀愛經過、交換信物等。人洞房即進新房,這時講究誰先進屋誰就是當家的。男方專門派人把持新房門,還專門派人端著五谷糧食一把一把地打向新郎新娘。進洞房後新郎急忙上炕或上床,將事先壓在枕頭下或被褥內的核桃、紅棗取出裝到衣服口袋里,棗子代表女孩,核桃代表男孩,那些不生育的婦女也搶核桃和紅棗,還有的生怕新人吃不上而壓在多處,以便讓新人在夜間能夠吃到。諺語說:“窗戶撕得亮亮的,生個兒子胖胖的。”新郎新娘一人洞房,便有人將洞房窗戶紙全部撕破,寓意子孫滿堂。

鬧洞房。俗稱“糟新”,是一種傳統婚俗。一般由爺輩和平輩男青年合夥於成婚當晚進人洞房,事先備有簡單道具,強迫新郎新娘進行一些滑稽可笑的動作取樂,諸如點喜煙、啃蘋果、摸虼蚤、卷毛氈等。鬧洞房時,多用地方俚語,旨在打破新郎新娘羞澀心理,拉近彼此身體距離,傳授新婚生活知識,當事人總是盡量克制忍讓,不會發火罵人。俗話說:“新媳婦要糟呢,不糟跳槽呢。”在中寧人的婚禮喜宴上,鬧洞房的前奏曲有耍公爹或新郎大哥的習俗。在喝喜酒之時,早有人準備好了鍋底灰或墨汁,趁不注意把公公婆婆的臉抹黑,然後找來一頂破草帽給戴在頭上,耳朵掛上辣椒,往洞房推拉,非常滑稽,逗得人們哈哈大笑。婚禮鬧洞房一直延續到深夜方罷。

送洗臉水。新婚第二天一大早,娘家委派新娘的弟妹送洗臉水,其實這是民間一項約定成俗的探視行為。以往,本地區大多家族很在乎“水路”和“見紅”,如若歷經洞房花燭之夜發現新娘有腋臭或失貞,一般要“休妻”,並利用這一便當兒將新娘交由弟妹領回去,否則權當向娘家報平安。

回門。中寧有“結婚三天要回門”風俗。新郎回到丈母娘家,丈母娘要熱情招待女婿,並給女婿紅包,所謂“回門的女婿是嬌客”。新娘在娘家只能待一天,上午進門,日落前丈母娘催女兒女婿返回,不許留宿。

漢族喪俗中寧漢族辦理喪事非常講究,大都實行土葬。當地人將喪事稱為白事,素有穿老衣、停屍、設靈堂、戴孝、守靈、入檢、宵夜、出殯、下葬、做七、周年祭祀等禮儀程序。

人咽氣之前要給洗臉、洗手、洗腳,男人要剃頭,女人則要梳頭,穿上新衣,俗稱“穿老衣”。咽氣之後在嘴里含一枚硬幣,叫作“口含錢”,俗云銀錢掙得千千萬,死後落個口含錢。”

人咽氣之後停放在屍床上,讓遺體口眼閉合,臉蒙白紙,身蓋紅色綢緞被。隨即,家人為死者設靈堂,燒送“買路錢”。靈堂前設置供桌,擺放果品、副食、飯菜,點長明燈。同時,將亡者生前所用枕頭芯內的蕎麥皮倒在庭院門外大路上,意在讓路人知曉家有白事,以避免驚擾。

靈堂設置完備,親屬則按輩分戴孝。子侄輩全身著白色孝衣,頭戴白色孝帽、腰間系麻繩;女兒媳婦身穿白衣白褲,頭戴白色披肩,腳穿白色孝鞋;孫輩戴花孝,曾孫輩除頭戴白色孝帽外,全身披紅掛綠。凡前來吊喪的親戚,送花圈、挽嶂、冥幣、油香、饃饃等,事主家發送孝帽,並請陰陽“批殃”,即撰寫訃告類文書,張貼在靈堂墻壁上。所送油香、饃饃分期擺放在供桌上,花圈、挽嶂擺放在庭院和大門外墻邊。

守靈,即孝子孝女值守,也叫陪靈。由亡故者子女跪拜或匍匐在靈堂東側麥草地上,晝夜為亡人焚香點燈,燒雞鳴紙。當吊唁者叩頭祭拜時,孝子隨之並給吊唁之人叩頭作揖施禮。

將遺體從屍床放入棺材之內謂之入殮。即孝子口含白酒,將蒙臉紙揭去,親人、朋友、莊鄰繞棺材轉一圈瞻仰遺容。然後,直系親屬跪在靈前,由陰陽用鐵釘封棺,此時孝子孝女哭喊:“爹呦(或媽呦)避釘呀!”

Views: 8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