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拚經濟]向蔡英文提問:如何推動網路新經濟?

此刻台灣問題太多,更應該試著做一些改變,《數位時代》在2016年的一月號,製作「Hack Taiwan」在網路新經濟篇中,我們希冀了解總統候選人的網路經濟政策,於是《數位時代》在12月初寄出「給總統候選人們的一封信」,向3位總統候選人朱立倫、蔡英文以及宋楚瑜先生提問,「台灣如何發展成Internet強國?」以下是蔡英文的政見:

圖說明

一個網路強國,必須是一個民主國家

要問台灣如何成為一個網路強國之前,我們或許可以先問:「什麼樣的國家,不會成為一個網路強國?」。 我認為,如果一個國家他的政治體制不是民主的,那就不太可能成為一個網路強國。因為,一個不民主的國家,他在國家體制與社會結構上,就已經背離了網路最重要的兩大精神:

  1. 網路不是菁英政治:網路應該是一個社會裡面,最底層的人民,都可以進入的空間;而且無權力的人,可以透過網路被賦權(empower)。

  2. 網路是多元的關係團體(multi-stakeholders)都能夠參與與討論的一個公共領域。

台灣是華人地區唯一一個民主國家,這就是我們發展網路的一個很重要的基礎。但是,民主只是一個前提,不代表「網路近用」的理念會自然而然實現。

寬頻人權深入人心

近幾年來在台灣寬頻網路與智慧手機已經融入一般大眾的生活與工作,不僅開創出電子商務與網路經濟的新機會,網路社群與智慧手機應用的蓬勃成長更成就了台灣網路公民力量的崛起,讓台灣新生網路世代的力量獲得全球的目光。

而如同全球其他主要先進國家,台灣的網路基礎建設早已經成為國家競爭力與資訊國力的重要一環。一方面,寬頻網路早已成為台灣全體創意工作者、網路創新創業家繁榮在地經濟、創造就業機會、實現台灣未來產業的共同平台。另一方面,台灣社會與經濟體系對於網路依賴日增已經顯而易見,社會大眾普遍期待普及穩定、可以安心使用而且可以負擔得起的優質寬頻服務。

我們在2011年提出的「寬頻人權」主張,至今則已經深植人心。隨著全球資通訊科技浪潮帶來的智慧生活科技、物聯網、以及大數據應用興起,以及我國產業所面對的嚴峻競爭,對於國家未來網路的發展與運用,我們必需更予以重視。

我們首先主張以人民需求為核心發展出來的網路政策方案,促成民眾選擇多元、技術多元、服務提供者多元的網路環境,政府並也應該保障偏鄉使用寬頻網路的費率公平性。

我們更要確保網路資費與品質的透明,讓所有網路使用者與網路創業者可以擁有安心使用與揮灑創意的環境。我們不願意看到年輕族群或弱勢地區居民因為教育與工作的連網費用而感到沉重的負擔。

我們將引導電信產業共同營造出可以充分容納網路應用創新與創業發展的環境,而又確保不同區域與弱勢族群的社會大眾可以安心使用基本網路通訊服務,我們更要共同努力要讓台灣寬頻網路服務的品質與資費競爭力名列前茅,寬頻費用人人可以負擔,讓網路的使用有如呼吸空氣一般的自然。

拜全球網路技術與應用擴散之賜,我們開始有機會運用到寬頻網路與電子商務、共享經濟及創新創業等新興領域結合所衍生的寬頻紅利,但我們可以同時注意到台灣社會所遭遇到的高齡化、少子化、貧富差距與世代衝突的嚴重性也高於一般國家甚多,又看到今年我國的各種外銷導向產業所面臨的低成長或衰退的警訊,我們必須承認過去台灣在迎接以網路為基礎的創新體系上,腳步仍不夠快,因而導致我國產業抗衡競爭的體質不足。

能否讓寬頻網路與創新體系的果實與在地經濟發展、民眾生活福祉深度聯結,才是未來政府相關政策應該關注的指標。

網路強國,政府要夠軟

網路強國這個名詞聽起來很硬,但事實上,要發展網路,政府反而要夠軟,要有彈性,不能用過去工業時代的思維來看待網路。 我認為:

  1. 未來的政府必須是一個Hub。政府必須連結資本、法人、研究單位以及國內外的網路新創公司,打造一個創新生態系,讓網路服務更豐富、更多元。

  2. 政府要不斷debug。我一直強調,政府會犯錯,就像產品開發需要debug,政府也要debug。將來,借重大數據的分析,以及智慧城市即時的資訊回饋,都可以幫助政府重新調整資源的配置。

  3. 政府不能繼續有衙門機關的心態。政府要人民在機關之間奔波求助,而要改變思維,是一個以網路為主體,以服務和興利為目標,虛實整合善用資源的政府,提供人民整體的公共服務。

目前,民進黨執政的台中市和基隆市,已經和思科簽訂MOU,要朝智慧城市發展。我們希望未來可以在更多的生活聚落,投入智慧城市的建設。智慧城市的核心,不只是更科技化以及數位化的生活,而是一個更開放的資料交換和傳遞的環境。

因此,政府的治理心態必須轉變,政府必須把自己當做資料交換的一個節點,要有開源(open source)和共享(sharing)的精神,政府機關的資料應該再去識別化、保障隱私權的前提下,盡可能開放出去,也要懂得應用民間的大數據,來加強自己的施政品質。

重塑台灣的創新體制

面對以網路為基礎的共享經濟平台興起,以及物聯網應用的風起雲湧,台灣實有高度急迫性重新形塑當前的國家創新體系不論從創新的來源、發展、及其應用,我們都有必要調整目前的運作方向。

首先,政府主要資源應該調整投入在探索型的前瞻研究,提供發展創新突破的基礎,同時也必須持續盤點與改善創新產業發展環境的友善性。政府體系必須強化創新科技的跨部會整合,從探索型研究累積知識及其應用,再對其中有商業潛力的重要知識要進一步促其萌芽,鼓勵民間接續發展,建立從投資、研發、產品開發、驗證、到商業化的完整體系。

創新結構面則需要整合政府、民間社群、產業、大學的力量,以提昇政府迎接創新的效率。其中包括鼓勵政府文官主動結合民間社群、產業、大學的能量來共同面對創新創業在法規、體制及資金等問題,投入創新實務並共同解決各項挑戰。當未來網路創新應用來台灣敲門,我們不是裝作門鈴沒有響,而是勇敢的開門、從容有自信地應對。

此外,我們將會強化地方政府在創新體系的角色,增強創新體系的群聚效應與開放式創新的效益。經由提昇創新應用與在地的連結,並應用科技成果提昇人民生活品質,達成民眾可享受智慧生活的目的。

開放政府治理資料的推動也必須徹底落實,並同步促進民間加值:例如在食品、電信網路品質、環境、氣象與災害、治安等公眾利益相關資料的落實開放,以滿足民眾與產業的需求;推動同時則建立中央政府領導整合的數據開放諮詢機制或專案小組,協助資料的有效開放與營運。

圖說明

創新世代人才向下扎根

多年來我國產業早以注意到未來面對的新型態挑戰,我們也已經在不同場合聽到台灣科技產業界已經對於人才的殷切需求。雖然台灣年輕族群擁抱科技能力經常令人驚豔,但是政府依然有必要提出引導多元創新世代人才的對應策略。

在創新體系中經常扮演關鍵腳色的資訊軟體人才,其問題可分成短、中長期同時進行。

  1. 短期上:我們將有必要有系統的吸引國外的軟體科技人才,並減少學研單位用指標和評鑑導引科學研究,讓他們不需要花那麼多時間投入文書工作,而可以專注在基礎研究上面。

  2. 中長期:則一方面則要做好資訊教育,以向下扎根培育國民數位能力,讓台灣過去資訊教育從大學才開始的現況打破,積極推動中小學資訊教育著重在計算思維教育,提升國民組織分析、解決問題與程式的能力,修改學校獎勵的相關配套措施,鼓勵積極投入軟體資訊教育的基礎教育工作者。

  3. 長期而言:創造引進並留住國外人才的優質環境是維繫我國創新體系國際化並解決創新人才不足的重要關鍵。我們應該要以更完備的生活配套措施讓他們得以來臺灣工作、就學不再具有高度障礙、合理化居留與稅賦制度,相關法規與環境配套也應該更有利於跨國界的科技團隊與臺灣公司的合作。

網路的發展,發展「心體」,回歸人的價值

最近我有個產業界的好朋友跟我說,新的網路產業趨勢,是一個好的點子,加上硬體、軟體、整套解決的服務方案和大數據所發展出來灣HEARTware,是靠著整合用心、應用、體驗提供服務,我也認為我們要建立台灣HEARTware,從心出發,要真心的面對生活挑戰,用心思考可能的解決方案,有良心的在各個社會位置努力,要open minded與人文、社會與藝術的人攜手合作。

在全球寬頻變革浪潮下,我們看到了挑戰, 也看到了台灣重新再出發的機會。經由寬頻網路環境的優化、創新體系的重塑、與多元創新人才的扎根,我們將有機會孕育出眾多的網路創新隊伍,共同開拓網路經濟新領地。這些新創團隊雖然新生有如蝌蚪,我們相信一旦提供他們茁壯養成的園地,蝌蚪終將變成青蛙,而非僅能看到胖胖的蝌蚪。

我們相信有朝一日,將有青蛙蛻變成為王子,成為我們的下一代新興產業。台灣一定要在全球網路創新產業中佔有一席之地,讓我們共同努力。(撰文者:數位時代 發表日期:2015/12/27)

Views: 5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