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建中·生命的絕響—阿炳和他的音樂(2)

他們前後就這三次交往。但是到1950年夏天,楊先生再見到阿炳的時候,阿炳的情況的確是非常不好。他兩年都沒有練琴,這時候經過楊蔭瀏先生反覆地給他勸說,說我專程來找你,希望你恢覆一下。在這種情況下,阿炳就答應給楊蔭瀏先生和曹安和先生錄音。後來就從樂器店里邊借了一把二胡,然後從曹安和先生家里邊借了一把琵琶。阿炳說我已經兩年多沒有摸琴了,我需要恢覆一下。於是他就又像以往他那樣,一邊背著琵琶,前面拉著二胡,在街上又開始他自己的流浪生活,利用這樣一種方式來恢覆他的藝術。兩天以後,就正式地在曹安和先生的家里為阿炳錄下了三首琵琶曲,三首二胡曲。那麼這三首二胡曲就是我們剛才聽到的第一首就是《二泉映月》,第二首叫《聽松》,第三首叫《寒春風曲》這是三首二胡曲。另外呢,就是三首琵琶曲,一首叫《大浪淘沙》,一首叫《昭君出塞》,另外一首叫《龍船》。那麼阿炳一直在講,他說其實我還會很多很多,我可以會拉幾百首樂曲,但是我現在確實身體不太好,希望楊蔭瀏先生寒假再回到無錫再給他錄音。

那麼這樣就使阿炳的這六首曲子,終於通過鋼絲錄音機把它保留下來了。開學以後,楊先生回到天津,回到天津以後呢,就開始給當時音樂學院的老師同學,主要是彈琵琶的和拉二胡的同學,放給他們聽。又把它介紹給天津的電台播放這個錄音。這些作品一經播放之後,所有的人聽了以後,都感到震撼,沒想到,在舊社會是一個叫花子或者是一個乞丐,或者是一個被人瞧不起的這樣一個民間音樂家,竟然演奏得這麼好,作品竟然藝術性這麼高,所以很快地就在北京天津傳開來了。可是就在這樣的情況下,過兩個月以後,阿炳於當年12月份,吐血而死。這樣他原來跟楊先生的約定最後就沒有能夠實現。這當然是非常地不幸,這是阿炳本人的不幸,也應該說是我們中國音樂界的不幸,因為據楊蔭瀏先生講,阿炳確實會很多很多曲子,可是這次錄音畢竟對中國音樂界來講,也還是非常幸運的。因為他畢竟留下來這樣六首非常傑出的音樂作品,這就是這一次錄音的故事。

楊蔭瀏先生這一次的錄音,應該說是在二十世紀中國新音樂史上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因為,他就在一位偉大的民間音樂家將要離開人世的時候,為我們搶救下來他的六首傑作,其中特別是《二泉映月》。那麼經過幾十年的流傳,可以說,不僅在中國人中間,而且在全世界的音樂愛好者中間都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有一位日本籍的指揮家叫小澤征爾,小澤來中國聽音樂的時候,最早聽的是管弦樂隊的音樂,他就覺得非常地喜歡。但是後來有一次在中央音樂學院聽姜建華,一個年輕的二胡家用二胡,就一件二胡,沒有任何伴奏的樂隊,演奏以後呢,小澤更加感動,他說這樣的音樂讓人的心靈感到非常地震撼,而且他說這個音樂應該跪下來聽,應該用非常聖潔的一種心情來聽這首音樂。這就是阿炳的音樂,在中國人中間,或者是在外國人中間引起的這樣一種反響。

那麼下面我就想請大家聽一下1950年楊蔭瀏、曹安和先生用鋼絲錄音機錄下來的《二泉映月》,報幕的是曹安和先生。我們要給大家解釋的呢,就是說他當時演奏的時候,這個二胡只有幾塊錢,兩三塊錢一把二胡,音質是非常差的,而且大家也知道,阿炳已經是有兩年多根本就沒有動樂器,但是經過兩天的恢覆他就能夠演奏到這樣的水平,應該說反映出了阿炳本人技藝的高超。下面請大家先聽這一段。在聽完阿炳演奏這一半以後,我們要把阿炳本人的身世跟各位介紹一下。

阿炳呢,可以說他出生就是一個非法的,他的父親叫華清和,又叫華雪梅,是無錫雷尊殿的當家道士。那麼他自己華清和本人有非常高的音樂才能,他會演奏很多樂器,比如二胡、琵琶、三弦、笛子,他作為道教音樂的一個專門家,他從小就是給阿炳很多影響,那麼華清和本人因為他娶了一個寡婦,在當地就引起很大的非議。所以阿炳一出生就受到了很大的歧視。認為他是一個私生子,不到兩三歲的時候,他的母親就先去世了。所以阿炳從小跟著自己的父親就在這個雷尊殿里邊過著一種準道人的這種生活。他到了十二三歲,華清和本人也死了,阿炳真正成了一個孤兒。從那以後,他自己就成了雷尊殿道觀里一個主持,來開始操持這個道觀。然後呢他就非常用功地來學習音樂。那麼作為他從父親那里,他說他一生有很多人教過他,專門教他的只有他父親一個人,然後他就是誰會什麼,他向誰學什麼,學了很多東西。除了道教音樂以外,他學了像當地無錫的錫劇,還有滬劇,很多,我們叫灘黃戲,很多戲曲,他會唱很多很多民歌小調。那麼一直到了二十四五歲的時候,他的一只眼睛瞎了,到了三十五歲,最後兩只眼睛全部瞎了,這樣他真正成了一個盲音樂家。從三十五歲以後,由於他眼睛也瞎了,對於道觀的主持就發生很多困難,於是就受到了更大的歧視,阿炳就變成一個真正的流浪藝人。他經常背的是笛子、三弦、琵琶加上二胡,很多這樣的一些樂器,到街上四處流浪。他在流浪的時候呢,有時彈琵琶,有時拉二胡。阿炳的演奏基本上大家知道,他是在行進中間進行,所以他常常會把這個琴都拴到身上,很方便地就可以拉起來,或者可以彈起來,都是用繩子搭到自己肩上的,他用一種行走的方式來演奏。這個本身對他的技藝就是一個很大很大的鍛煉,使他可以用這樣一種方式來進行這種演奏,這是阿炳的身世。

到了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以後,他的生活就更悲慘了,一直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他是1893年生人,到1950年死,整整活了57歲。在這樣57年的生活中間,他可以說受盡屈辱,是真正的屬於那種被侮辱、被損害的那樣一類人,從來沒有被社會認可,受到過任何的尊重。而他自己呢,但是非常有個性,他是不輕易向任何那種欺負他的勢力低頭的,這方面有很多很多故事。但是反過來他對老百姓,對一些年輕的孩子們他又非常愛護,他們願意讓他拉什麼,他都可以給他們演奏。所以阿炳在整個無錫街上是非常出名的,都知道有個瞎子阿炳,他經常背著琵琶拉著二胡,在街上行走。另外呢,阿炳還有一個本事就是他可以即興地來編唱,用當地熟悉的各種音調來編時事,上午聽到什麼新聞,下午就可以唱新聞,就把當時的無錫社會上很多事情唱給大家聽。那麼在阿炳的整個生活里邊他所學音樂根本的基礎,就是中國傳統音樂那種豐富的營養,對他的不斷的補充,給他很多很多養分,使他呢,在對南方的各種音樂,特別是道教音樂非常地熟悉。那麼阿炳的演奏的音樂里邊還有一個我們要給大家說明的,就是我們剛才聽到的二胡,我們今天的二胡已經是鋼絲纏弦了,在早期還有一種都是用絲弦演奏的,絲弦有三種,一種叫子弦、一種叫中弦、一種叫老弦,一般人用的是子弦和中弦,就是外弦用的是子弦,內弦用的是中弦,就是一個細一點的,一個稍微粗一點。那麼這樣定弦,聲音就比較高一點,比較好演奏。而阿炳的二胡是中弦和老弦,費的力氣很大,我們剛才聽到的這個調子,如果我們大家有基本的音樂常識的話,我們現在用的是D調,那麼他用的是G調,比這個D調低五個調,聲音很低,但是要很費力氣來演奏。這樣也是通過樂器,也使阿炳的技術有很大的提高,這就是阿炳他本人學習音樂和他的一些經歷。

那麼在阿炳的作品里邊我們剛才講,有三首二胡曲,那麼《二泉映月》是其中之一,也是他最傑出的一部作品。因為在這部作品里邊,可以說把阿炳一生的苦難全部都熔鑄到其中去了。大家聽到第一句,就是那個。這是一個引子,那麼這個引子,就像一個人長嘆了一聲,那麼對阿炳來說,這一聲長嘆不是偶然發出來的,應該說他一生受盡了苦難以後,他對他整個五十七年的生涯,在他有這樣一個機會的時候,發出來這樣一種嘆息。這種嘆息應該說,如果我們了解阿炳的身世,我們聽了以後我們會感到心靈上有一種很大的震撼,這是引子,就這麼一句。但是這個引子我覺得他是所有我們聽到的民間音樂作品里邊,應該是最精彩的引子之一。因為這一句音樂,不僅僅是六個音,而是人生的一種嘆息。那麼接下來《二泉映月》有兩個主題,一個就是(放音樂)。這是它的第一主題,那麼接下來就是第二主題,就是(放音樂),這是他的第二主題。那麼整個《二泉映月》就是由這兩個主題,再加第二主題的八度的演奏,一共最後演奏了六遍,整整六遍。每一次第一主題就是(放音樂)。這個主題是基本上不變,然後第二主題呢,不斷地發生這種變化,一直到底。整個演奏,阿炳自己的演奏是七分鐘,那麼有的就長一點,後來有的演奏就長一點、有的短一點,這都是個人處理。那麼這部作品在音樂上我們把它叫做變奏曲,它采用的是變奏的手法,而這種變奏的手法恰恰也是中國音樂里邊最常見的一種展開的手法,這是《二泉映月》。那麼阿炳就是用了這樣一個第一主題和第二主題輪回的這種演奏呢,不斷地來表現他自己對生活的一種感受。那麼這部作品,我感覺到,就像我們讀屈原的《離騷》那樣,因為屈原在他受到了排斥以後,他寫出了偉大的詩篇叫《離騷》,寫盡了他對當時社會,對他的上層統治階級種種的控訴和他自己的不滿,以及他對人生的感嘆。那麼阿炳作為一個生活在最底層的、又受盡了淩辱的這樣一個人,他這部作品恰恰我覺得跟歷史上所有寫出偉大作品的作家、音樂家、戲劇家一樣,都應該是他自己人生的一個反映,這是《二泉映月》。那麼這首作品可以說已經是二十世紀中國音樂中的一個非常偉大的一部經典之作。

Views: 10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